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

3岁的鹏鹏是个令家长非常头疼的“熊孩子”:他好像精力特别旺盛似的,一刻都不能消停,小动作特别多,让他安静下来做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玩玩具也是,每次妈妈才刚收拾好的玩具,他一来就是翻箱倒柜弄得到处都是,然后又跑开玩其他了……搞到妈妈都开始怀疑了:这个“熊孩子”,是否多动症啊?要不怎么会精力这么旺盛,一刻都停不下来呢?

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1)

“多动症”这个名词越来越多被家长所了解,尤其是家有“熊孩子”的家长,往往会调侃或怀疑自家的“熊孩子”是否患上多动症了。那么,真的如家长们所想的那样,“熊孩子”就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名多动症,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据有报道,学龄期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3%-5%,目前较多学者认为它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飞鱼”,还有爱因斯坦、爱迪生、莫扎特等名人也都遭受过多动症的困扰。然而多动症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病”,可它同样也会让人走向极端。据国外一项针对青少年犯罪调查显示,在近一千例人中发现患有多动症病史的人占74%左右。

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2)

每一个ADHD的孩子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孩子,然而尽管同是多动症,完全可以培养出来两种截然不一样的人。成都军大医院文守玉专家表示,不能说某些多动症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天才,抑或长大一定会罪犯,但正确认识多动症对大人教育孩子肯定是有帮助的。

文守玉专家指出,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吻合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这三个核心症状,多动症所带来的临床表现,可造成儿童学业、职业、情感、认知、社交等多方面的损害,约七成的患儿会持续到青春期,有三至五成的患者甚至还会持续终身。但如果发现得早,干预及时的话,大部分多动症患儿经过及时的干预治疗后还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3)

孩子“多动”不等于多动症

上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些家长或者老师在训斥孩子喜欢闹,淘气,多动时说“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

文守玉指出,孩子喜欢动并不等于患有多动症。多动症最核心的特点是注意力涣散,易冲动,而且会伴有功能损害。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喜欢动,不影响学习和人际沟通,也就是说没有功能损害,不诊断为多动症。

相反,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好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如果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时候教育者也该反思一下,课堂是不是有些枯燥,是不是适合儿童学习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孩子仍然多动,同时伴有明显的功能损害,这时候就需要找医生来进一步诊断。

那是不是顽皮好动的“熊孩子”,都是多动症呢?其实也不然,多动≠多动症,顽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能盲目地给这个年龄阶段活泼好动的孩子随便就贴上多动症的“标签”。但如果你家的“熊孩子”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征,那么就该提高警惕了:

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4)

第一是注意力缺陷: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持续时间为:5-6岁的孩子可维持约10-15分钟,7-10的岁孩子可维持约15-20分钟,10-12的岁孩子可维持约25-30分钟,12岁以上可以维持超过30分钟。当超过与年龄相称的注意力稳定性持续时间时,大脑就会因葡萄糖供应不足而形成压力,这时他们就会停下手中的事情以使大脑得到休息。但多动症患儿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注意力一方面表现为有意注意差,即他们很难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比同年龄的孩子要短,另外一方面,他们又表现为无意注意亢进,即他们在做某一件事时,很容易就受外界刺激而分心。但对于他们所感兴趣的游戏、少儿节目等,则能聚精会神,因此,很多多动症患儿家长常会说:“注意力缺陷?不可能啊,他一玩起游戏或看起动画片来,就全神贯注的,可认真了。”

第二是活动过度: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对新鲜事物或陌生环境充满各种好奇、活动量大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但正常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还是可以自我约束和控制的,比如,他们可能在家活泼好动,但去到其他陌生的地方或一些公共场合时,他们就会有所收敛了。而与正常活泼好动的孩子所不同的是,多动症患儿常在不合适的场合也过于活跃,很难安静下来,如他们可能会在幼儿园时很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总是小动作不断,话多且容易插嘴或打断别人说话,甚至离开座位在教室里奔跑打闹,完全无视课堂纪律,而且他们的活动又是缺乏目的性的,要他们由始至终地完成某一件事,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困难的,生活中做事也常虎头蛇尾,难以善始善终。

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5)

第三是易冲动:多动症患儿常对不愉快的刺激反应过度,不分场合,不顾后果,心血来潮想干嘛就干嘛等,在跟别人交谈或回答问题时,也常常是还没等对方说完就马上打断别人,而且他们的易冲动看上去常像“明知故犯”,尽管因此常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但他们仍是屡教不改,令大人们很是头疼。

那么,孩子有多动症,父母可以做什么呢?在此,文守玉给出了以下的指导与建议:

一是宽容。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就认为是一种病态是不对的。除非这种病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出现功能受损,影响人际交往等。否则,家长还是要珍视并保护孩子独特的个性,说不定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不能把每个孩子都按一个模子雕刻,这样长大以后没有个性与创造性。事实上,有不少ADHD的人群在某一些方面具有是很特别的能力,周围的人,特别是亲人朋友要去珍惜他。

二是鼓励。原则上是多去鼓励孩子,看到他好的一面,一般多动症的孩子容易冲动,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所以经常会受到周遭的批评。但是,如果孩子有一些好的行为,家长就要去鼓励他。例如帮他设闹钟,定一些基本的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如果孩子能够做到,给他一些小奖品,礼物之类,在家信任他,鼓励他,家长也守信用给他一些小奖品,这样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熊孩子会有多动症吗(熊孩子等于多动症)(6)

最后,文守玉强调,如果儿童出现和年龄心智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涣散、多动冲动症状,尤其是存在学习困难、伙伴关系异常的表现,广大家长和教师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尽早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一旦确诊,积极给予药物和行为治疗,对于及时缓解症状,减轻甚至根除功能障碍,乃至孩子未来的成长和人格发育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总之,家长在碰到“熊孩子”时,既不能随便帮他贴多动症的标签,但也不能忽视,最好是交给专业的医生去判断。一般医生在诊断前,都会先根据与父母及孩子的访谈,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心理学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等详细评估后,才作是否为多动症的诊断。一旦确诊为多动症时,则需要老师、家长和医生共同参与,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素材,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