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本来不入流的玩意儿成了“网红水果”,江湖人称“金铃子”。这名字端的是冠冕堂皇,比那“癞葡萄”可是强多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出元曲《哨遍.高祖还乡》: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1)

图一 “金铃子”

你看,这就是所谓“金铃子”,也就是癞葡萄。虽然它并不像葡萄,但浑身疣突,当得起一个“癞”字,又和葡萄一样是藤本,诨名“癞葡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话说这年头真不知道哪块儿云彩有雨,连癞葡萄都能算水果了。可食用部分在哪儿呢?在内部。它的种子外面包裹了一层黏糊糊的红色假种皮,能咂摸出点儿甜味儿来,但实在是没多大意思。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2)

图二 苦瓜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网友,一定见识过关于“金铃子”和苦瓜的争论,有人认为“金铃子”就是苦瓜(的一个品种),有些人则坚决否认,而且就像被侵犯了宗教信仰一样急头白脸,谁说“金铃子就是苦瓜”就跟谁急。后一部分人的理由是,“金铃子”和菜市场上的苦瓜长得不一样,环肥燕瘦,最重要的是吃法不一样!因为“金铃子”是甜的,而苦瓜是苦的......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3)

图三 “金铃子”和苦瓜

争论千万条,答案就一条:“金铃子”就是苦瓜,没有任何疑问。《中国植物志》关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形态描述说的很清楚,“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长10-20厘米”。“金铃子”就属于那个“纺锤形”的苦瓜,蔬菜用苦瓜则是“圆柱形”,这俩都有“多瘤皱”的特征,只是“金铃子”的瘤皱比较粗犷野性一些,而蔬菜用苦瓜则相对温润一些。这点儿形态差异,在以果实多变著称的葫芦科栽培植物中根本不出奇。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4)

图四 “金铃子”和苦瓜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5)

图五 “金铃子”和苦瓜

为啥“金铃子”是甜的,而苦瓜却是苦的?这是由于食用时机和部位不同:蔬菜用的苦瓜取青绿未熟者的果肉,内部尚无红色假种皮,味苦;而人们吃“金铃子”则是等待它成熟以后,吃的是内部的红色假种皮,所以是甜的。完全成熟的蔬菜用苦瓜,内部也有红色假种皮,同样也是甜的,和“金铃子”毫无二致。关于这一点,《中志》也有说明:本种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6)

图六 “金铃子”

《中志》中收录了几个苦瓜的民间别名,有癞葡萄凉瓜癞瓜锦荔枝等,却无“金铃子”;无需多做考证,很容易猜到,“金铃子”只是“锦荔枝”的讹传,二者的发音实在相似的很。古代典籍中有关于“锦荔枝”和苦瓜的记载:如明王世懋《学圃杂疏》中有云,“吾地有名锦荔枝者,外作五色蜂窝之状,子如鳖虫,人甚恶之”;徐光启《农政全书》又有“苦瓜考”,“又名癞葡萄......结实如鸡子大,尖纹皱状似荔枝”......无一处提及“金铃子”,可见此名毫无文化底蕴。

金铃子原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7)

图七 苦瓜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最早传入中国的苦瓜都是“金铃子”类型的,也就是纺锤形的小苦瓜,接近苦瓜的原始性状,蔬菜用的大苦瓜是又我国人民培育出来的。大概在明朝中叶,长条型的苦瓜就已经出现了。清代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锦荔枝有长短二种生青熟赤......闽粤人以长者去子但取青皮煮肉充蔬;短者性温,其子苦甘,内藏真火,故能壮阳益气,然须熟赤,方有殊功”,这段文字有浮夸臆想之处,但能说明古人知道长苦瓜和小苦瓜皆为“锦荔枝”,只是吃法不同而已,后人又何必泥今不化呢?

毫无疑问,“金铃子”就是苦瓜,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