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炮制宝源县)

宝昌县始建于1925年,沽源县始建于1914年,两县土地毗连,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基本一致。1935年底至1950年中,两县合并,称为宝源县。宝昌县、沽源县合并改为宝源县,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是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扶持傀儡于1932年3月1日建立了伪“满洲国”。侵略野心爆棚的日寇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所谓的伪“满洲国”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蚕食土地。而国民党政府不敢抵抗,一味退让,以致丧权辱国。1933年5月31日,与日方签订了《塘沽协定》,默认了伪“满洲国”和日本人占领热河的合法;1935年2月2日,与日方签订了“大滩口约”,使国民党政府丧失了对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

《塘沽协定》:

1933年3月份,日本侵略军进攻长城沿线,国民党政府对侵入华北的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军队自发奋起反抗。由何应钦出面派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北平军分会参议、中日停战谈判首席代表熊斌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于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不得越过该线;日本军队可以随时视察中方军队的执行情况。该协定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并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该协定使日本帝国主义巩固了在华攫取的利益,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炮制宝源县)(1)

《塘沽协定》所划之冀东非武装地带图

“大滩口约”:

从1933年12月起,日军不断向沽源、赤城一带侵扰。从1934年开始,日寇更鼓吹长城以北全是伪“满洲国”的辖地,单方面认定察哈尔、河北在长城以外的若干县“属于热河省”。1935年1月15日,伪满“自卫团”与驻防察哈尔省沽源县的国民党29军宋哲元部发生“冲突”;紧接着又发生因日伪军在察东劫掠百姓而被29军官兵收缴40人武器的事件。史称“察东事件”。2月2日,谈判在热河省丰宁县大滩镇日军司令部举行。中方代表是第29军第37师参谋长张樾亭、沽源县长郭堉恺、察哈尔省政府科长张祖德。日方代表是关东军第7师团第13旅团长谷实夫、第25联队长永见俊德及岩永、松井等人。何应钦力图不形成文字,只作口头约定。结果日方反而利用了这一点,发表了一个和北平军分会公布内容大相径庭的“大滩协定”,并且要求国民党方面履行。“大滩口约”实际上丧失了中国政府对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炮制宝源县)(2)

宝昌县和沽源县略图

1935年12月12日,伪蒙古军李守信部在日军的配合下占领沽源县。沽源沦陷之后,日本侵略者把沽源县一分为三:东南部地区划归伪“满洲国”;西南部地区划归伪“华北自治委员会”;北部地区已经不足以成为一个建制县,只得与宝昌县合并成立伪“宝源县”。1936年出版的《文化建设月刊》第三卷第一期刊载题为《察北和绥东》的文章,文章写道:“蒙政府(伪“蒙古防共自治军政府”)已将宝昌、沽源二县取消,另于宝昌县城设宝源县。从此,这在外交史上屡屡发生事故的沽源县,只有我们的历史上还存在它的名字,而在口北则竟无此地了。”日本侵略者不但吞并了沽源县的土地,而且取消了沽源县的建制,企图通过“口北则竟无此地”来掩盖他们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但是,“宝源县”这个名称却使他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自1935年底,中国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于察北地区的各项权力,宝源县成为伪政府下辖的一个建制县。所以,“宝源县”是一个写满屈辱的名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战斗檄文;10日,朱德总司令向我抗日武装力量下达了大反攻的命令。中共宝源县委在平北军分区的具体部署下,带领我地方武装于11日解放平定堡(原沽源县县政府驻地)、于13日解放宝昌城(原宝昌县县政府驻地,后为伪宝源县县政府驻地),废伪“宝源县”。随即中共宝源县委和宝源县民主政府正式成立,治所宝昌镇,仍沿用宝源县名。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炮制宝源县)(3)

20世纪30年代的宝昌县城门

实际上,在解放宝昌城之前,中共平北地委已经从根据地赤源县建制中划分出了沽源县,我党和武装挺进坝上草原时,平北地委是按照宝昌县和沽源县两路人马、两套班子安排的。收复宝昌城后,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就沿用了宝源县旧制。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炮制宝源县)(4)

20世纪30年代沽源县平定堡

为何仍旧沿用宝源县名称?一方面,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种事情千头万绪,行政区划及其命名尚提不到议事议程,马上更改行政区划并不现实,只能暂时沿用日伪时期的区划和名称。另一方面,在战争年代,我方的区划建制更多的是根据武装斗争的需要而临时划分,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而随时变化,而非仅仅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来划分。如在察哈尔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平北地委将龙关、崇礼、赤城等县合并为龙(关)崇(礼)赤(城)联合县,1944年10月,中共平北地委又将龙(关)崇(礼)赤(城)联合县,分建为龙崇县和赤源县两个联合县。1945年6月,中共平北地委将赤源县划分为赤城、沽源、张北三个县。1947年2月,中共察北地委将张北、宝源二县组成张宝联合县,同年7月,恢复张北县和宝源县。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走上正轨,而曾经被日本侵略者强行划走的沽源县的土地重新回归沽源,重新设置沽源县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1950年7月27日,察哈尔省人民政府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将宝源县重新分设为宝昌县和沽源县。宝昌县和沽源县大致以张(北)多(伦)公路分界,张多公路以南地区(包括多伦县二区)属于沽源县,以北属于宝昌县。随后,将察哈尔省察北专区所属的宝昌、化德、多伦三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沽源县仍就隶属于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炮制宝源县)(5)

宝昌县政府旧址

如今,宝源县早已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称的来龙去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明理而力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