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

  在唐代,朱雀大街两边住有不少著名诗人,堪称一条“诗街”。这些文坛骄子在这里演绎出多少文人骚客的风流韵事。

  当时的朱雀大街可不是一般百姓住的,大多是朝中重臣,像宰相、公爵一类的官员,身着紫色的朝服来来往往。所以当时人们把这条街称为“紫陌”。

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1)

刘禹锡再游玄都庵诗意 百战 绘

  刘禹锡为玄都观题诗惹祸遭贬的事,就发生这朱雀大街上,所题诗为《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紫陌”就指朱雀大街,玄都观在朱雀大街西,街东与兴善寺相对。因这段路东西横亘一处高坡,位在长安皇城“九五贵位”,即天子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大兴善寺以镇之”。玄都观当年有桃花、牡丹园,现已毁。郑谷《街西晚归》也提到紫陌:“御沟春水绕闲坊,信马归来傍短墙。幽榭名园临紫陌,晚风时带牡丹香。”李洞《赠长安毕郎中》:“高门寒沼水连云,鹭识朱衣傍主人。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这诗中的鹭识朱衣、紫陌红尘都是暗指朱雀大街。

  刘禹锡宅居朱雀大街东的光福坊,离街西的玄都观的崇业坊斜对门。事情得由刘禹锡同柳宗元等去长安玄都观看花说起。刘禹锡见玄都观里桃花满园,触景生情,才写了这首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前两句是写实。唐时长安原有春天看花的风俗。唐人重牡丹的风气。虽然桃花也吸引了很多观众,但花品不高。刘禹锡另有《杨柳枝词》说:“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表现出他对桃花的轻蔑,诗题中“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后两句有戏谑、讽刺之意,以桃花喻权贵,已有轻蔑之意,而且讽刺他们是在排挤自己出朝的情况下才被提拔起来的,即玄都观里的桃花是在刘郎去后栽的。

  这样,诗中就触到了当时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唐宪宗本人是通过逼宫方式登上皇位并不久就害死自己父亲的人,他本来就对永贞党人抱有夙怨,这次又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更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于是,刘再度被贬播州,即现在的贵州遵义,当时尚处于蛮荒之地,路途遥远,更难行走,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携行殊为不便。柳宗元是他的好朋友,此刻也正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要被贬到柳州去做刺史,那时柳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柳州市,当时虽也属偏远之地,但总体上可能比蛮荒中的播州要好一点。总之是柳宗元这时慷慨地站出来,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说为刘禹锡八十岁的老母着想,希望朝廷能把他们换调。柳宗元的奏章大概也起了一点作用,朝廷最终的决定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刺史。

  十四年之后,刘禹锡取道洛阳,复回长安,因为裴度的举荐,再度入朝为官,充集贤殿学士。这年是大和二年春。刘禹锡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此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愤懑和不服,所谓“前度刘郎今又来”确实够骨气,有随时迎接斗争的勇气,其不向恶势力妥协、蔑视权贵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佩。

  而帮过刘禹锡的宰相裴度住在紧挨朱雀大街西第二列第三坊的开化坊。白居易《宿裴相公兴化池亭》诗写裴度家中的林园:“林亭一出宿风尘,忘却平津是要津。松阁晴看山色近,石渠秋放水声新。孙弘阁闹无闲客,傅说舟忙不借人。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待交亲。”一读此诗,便知裴度居所是一处豪宅。加之清明渠水流经,故住在兴化坊的裴度可以在自家宅第中引渠成潭,亦可通舟游泛(白诗题下自注:“兼蒙借船肪游泛。”),足见园林亭馆之大。另《唐两京城坊考》引《独异志》记载,长安有人从裴度家林池中钓得鲜鱼在街上叫卖。看来对白居易“居大不易”的长安,对宰相裴度来说是大易了。

  但对于沉陷政治斗争旋涡的裴度,居易而行难,他在这条自己家门口的大街上被刺,差点遭人砍死。事情是这样,当时,割据势力吴元济在中原蔡州等地作乱,唐军屡战屡败,朝中许多人主张按照反叛者的要求给官给地以安抚了事,而裴度力主用兵剿灭,认为“姑息养奸,其患无穷”。宪宗就安排他督军进剿。一日裴度早朝议事,他从家中骑马出来,走在上朝路上的朱雀大街,突然几个黑影从路边钻出,杀手向他头上连砍三刀,裴度抱头跌下马来滚在路旁水沟里。因他戴毡帽,幸免一死,逃过了一命。而同时间,家住朱雀大街东靖安坊的宰相武元衡却在这条上朝路上的朱雀大街被刺身亡,一时朝野震动。于是,宪宗遂任命裴度以宰相衔,兼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谕处置使,做了讨伐淮西的前线总指挥,一举剿灭平定蔡州吴元济之乱。

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2)

贾岛推敲图 陈吉祥 绘

  这条大街上还发生诗人贾岛“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故事。据武伯纶著的《西安历史述略》记载:“诗人贾岛,骑瘦驴横过朱雀大街,因为秋风正高,黄叶落地,想出了一句‘落叶满长安’,当他苦苦思索,又想出了‘秋风吹渭水’一句,喜不自胜,不觉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被关押一夜。后来他又骑驴吟诗,当再三考虑‘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好,并不断用手比画推敲姿势时,不料又冲进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中。在说明情况后,韩愈说还是用‘敲’好,从此二人成了朋友。”这样,“推敲”的历史典故从此诞生。

  贾岛钻研诗艺,“推敲”功夫深,还因他自况“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成了中国的苦吟诗人。

  贾岛狂狷,恃才傲物,诗人心性。他不单两次冲撞京兆尹,还冲撞当今皇帝,差点惹下大祸。说贾岛与几位诗友约好到当年居住过的长安青龙寺聚会。但早到的贾岛左等右等不见诗友们到来,便把随身携带的诗稿拿出来,朗读欣赏、推敲咏叹。夜色渐浓,贾岛估计这几位大约不会来了,就和衣卧在几案上假寐。一觉醒来,睡眼蒙眬中贾岛发现一陌生人在他身旁站立。贾岛心里猛一激灵,便“呼”的一声站起,来人忙请问他的名字,贾岛漫不经心地回答:“贾岛。”来人客气地说:“久闻诗名。”贾岛上下打量一番,见来人衣服鲜亮,身宽体胖,手中拿着自己诗稿,就毫不迟疑地从他手里一把夺了回去,然后愤愤然说:“你懂不懂诗呀!”来人很是尴尬,冷冷地回了贾岛一句,“不看也罢!”便惭赧顾自下楼去了。

  其实,这被贾岛蔑视的陌生人,正是当朝宣宗皇帝李忱。宣宗素有微服出行的习惯,当时适逢他下朝后换朝服出游,来到青龙寺钟楼下,忽然遥闻有人在吟诗,就登楼而上。而此时的贾岛却因劳累过度而朦胧睡着了,于是便出现了上面这一幕。

  事后贾岛听僧人说起那陌生人就是当今皇上时,他惊得目瞪口呆,追悔莫及。关于贾岛忤逆唐宣宗之事,《鉴戒录》卷八《贾忤旨》有:“帝惜其才,急诏释罪,谓岛曰:‘知卿薄命矣。’遂御札墨制,除岛为遂州长江主簿。”但《唐才子传》卷五“贾岛”中有:“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清官谪去者,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唐安锜《题贾岛墓》诗中有:“倚恃才难继,昂藏貌不恭。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还有唐李克恭《吊贾岛》也言:“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说的就是这件事。但不少人认为这只是个传说。因《新唐书•贾岛传》有:因飞谤事,贬为长江主簿的记载。但这和唐宣宗无关,时间上对不上。因为文宗开成二年(837)九月,贾岛被授予遂州长江县主簿,又六年后贾岛于武宗会昌三年(843)谢世,而宣宗李忱于大中元年(847)才即位。

  贾岛和韩愈后来成了诗友,还成了韩愈的学生。韩愈为中唐时期文坛领袖之一,拜在韩愈门下学生不少,著名的还有李贺、李翱、张籍、刘叉等,都属韩门弟子,其中张籍的家在朱雀街西延康坊。

  贾岛也和他的老师韩愈一样,信奉“不平则鸣”。他恨当时这个社会的不公。一次他从裴度于朱雀大街的住宅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题兴化园亭》)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他聚敛甚多,长安有高第。贾岛一见,自然不平则鸣,故作诗嘲之。他蔑视权贵,不把当朝宰相放在眼里。这种性格应当和他遭贬有关系。

  我特别欣赏贾岛《剑客》一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因有长江县担任主簿经历,因此又多了一个文学史上的雅称:贾长江。

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3)

  朱雀门从公元904年被封闭,到1986年才重新挖开,其间尘封了一千多年,把一条曾经光茫四射的朱雀大街,变成了一座废都废门外的废街。那是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呀!今非昔比,再现大唐盛世辉煌,无疑成了西安人的一种奢侈。

  不可否认的是,自1986年始,又经过短短28年间的拓宽改造取,如今这条大街摇身一变,亮丽了人们的双眸,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尤其是朱雀门外的朱雀大街,虽然和唐代的盛世光华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已然变得让你快不认识了。

  首先要说的始建于唐的小雁塔遗址,如今临朱雀大街又扩建成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是西安21世纪初,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工程,主要依托小雁塔和荐福寺公园,形成一个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公园,成为朱雀大街旁的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和文化交流中心。

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4)

  小雁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峻拔而沧桑尽显的小雁塔坐落在荐福寺的中央部位。荐福寺,原为隋炀帝的藩宅。唐时,为武则天儿子李显的住宅。武则天时,曾将其改名为大献福寺。武周天授年初,又改名荐福寺。小雁塔总共15层,现基本完整的保持了唐代的风貌。令人称奇的是,此塔经历三次地震,均都能三开三合。

  小雁塔是唐代“天街”旁最热闹的地方。在这里追怀大唐盛世风采的皇城南门第一大街的朱雀大街,体悟一个民族最为辉煌的昨天,小雁塔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这里也是笔者来得最多,也最喜欢的一处唐代遗址。院内几棵大槐树都是有千年历史的唐槐,也是思古觅梦,臆想这条被誉为“槐街”的通衢大街,最真切的实物佐证。笔者有一首小诗《小雁塔古槐》反映了这种心绪:“战火残留的断简 / 难以破译/枝柯仍在搜寻 / 云的调侃,风的豪爽 / 或,与烟囱的龃龉 / 额头种下几块老人斑/皱纹的沟槽中盛着 / 盛唐的琼浆 / 巨伞的脑壳里 / 收藏着多少变迁的酸辣……”

  再有佛教密宗祖庭之一的大兴善寺,距今1400多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从朱雀大街子午路什字东方大酒店东侧的兴善寺西街入口处东行约5分钟就到了大兴善寺的南门。南门分为三个部分,中门为大兴善寺正门。相传,此寺建于晋武初(265),原名遵善寺,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重建,改名为大兴善寺。因以“大兴”命名,敕令迁寺于新都,命为国寺。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他诏建大兴城,就是后来唐改称的长安城。公元809年,唐元和四年,大唐诏惟宽禅师主持寺院,为弘扬佛法,仿天竺国佛堂形制建成了唐转轮藏经殿。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善元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密宗,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的发源地。

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5)

  我国唐代一位功勋卓著、光耀千秋的伟大科学家僧一行,曾经在大兴善寺和小雁塔的大荐福寺修行佛法。作为集天文学家、数学家、机械专家与高僧于一身的伟大人物,确实非常之特殊。僧一行曾经跟随善无畏和金刚智,学密法,接受灌顶,传承胎藏、金刚两部密法。他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日经》,尤其是他作《大日经疏》二十卷,系统阐述了密宗教理。此《大日经疏》是一行请善无畏阐释《大日经》义,由一行记录并发挥而成的,结合了佛教各宗如华严、天台、净土、唯识及儒家的观点,把《大日经》中一些隐含的意义都解释出来了,所以说这部《大日经疏》体现出一行和善无畏两人思想。一行从不空处学得密教,他们两人成为亦师亦友之交,由一行协助不空翻译佛教经典。所以一行与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不但成为我国佛教密宗的领袖,僧一行还被密宗奉为祖师之一。

  陕西省集邮协会,邮票公司曾经在朱雀大街西边友谊路上50米处,后又搬到朱雀大街南二环之南靠东的陕西邮政公司大楼里。我曾为协会与公司主持举办了五次集邮文学征文活动,从2007年到2013年,分别是“魅力集邮”“快乐集邮”“和谐集邮”“多彩集邮”“美丽集邮”。所以这里我来过的次数,就真正算不清啦!而我也撰写创作了150多篇文章,50多万字集邮文化专著《邮票上的魅力陕西》。在这里会聚着陕西集邮界一批资深会员集邮家和精英。

  我另一处经常光顾的地方是在朱雀大街南二环之南靠西一座院里的陕西诗词学会。作为学会常务理事,我曾在这里开过不少次会,有被聘为评委的诗歌评奖会,还有作为成立陕西赋学学会发起人之一参加的筹备会,在这里见证了陕西赋学学会这一社团组织的孕育诞生。

  《西安日报》社曾经在朱雀门内西安新闻大厦里,后又搬到离此不远的太阳庙门办公,我曾在这张报纸《西安日报》及《西安晚报》上发表过200多篇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我为之写了《凤鸣长安谱华章——写给〈西安日报〉创刊60周年》一文,讲述过我和这家市报的渊源和友谊,我把这里喻作我“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根据地”,感恩《西安日报》。这里不少著名编辑作家,例如商子雍、袁林、庞进、解维汉等,都成了我最亲近熟识、几十年交情的朋友。

  我还多次光顾这里的古玩市场、花木市场,家中至今还有几株绿色植物从这里购回,有芦荟、散葵、巴西木、仙人球和龙舌兰,虽然都不值钱,但长得郁郁葱葱,绿意婆娑。另外,这条街上一些有特色的餐饮行业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例如上海菜的上海人家,我参与组织任组委会秘书长的大唐集邮文化周活动,就在这里召开筹备和启动仪式。在湖北菜的黄鹤楼,召开了我任会长的西安诗书画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在川菜的川渝人家,召开西安诗书画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还有万紫千红、乾州食府……都是我经常与文朋诗友聚会的地方。

  人亲街也亲,朱雀门与朱雀大街,这条曾经的“天街”“槐街”“紫陌”“诗街”,这座上古南方神兽“火凤凰”朱雀守护的大街,追梦大唐,体悟盛世风采的大街,给了我自豪、荣光、尊严的大街,我是一刻也不会相忘的,故乡长安天字第一号大街。

朱文杰的故事(因唐朱雀门而得名的朱雀大街)(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