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

在春晚舞台演了无数小人物的郭冬临,

从小就知道小人物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

1966年出生的郭冬临,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

父亲郭昌仪是山东快书演员,母亲崔金霞是琴书演员。

只不过刚刚懂事的时候,他就和父母过上了四海为家的日子。

那时正值上世纪六十年代,郭冬临的大伯解放前去了台湾。

所以当运动来临的时候,郭冬临的父母连工作都没有了。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

彼时,他的父亲原本有机会进中央广播说唱团。

不过后来连工资都没了,母亲的工资同样也被停发。

郭冬临是家里的三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大人突然没了工作,一家五口的生计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于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父亲就只能去找临时工干。

一个说了半辈子书的艺人,只能到一家食品厂,给人家拉货。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3)

每天送货的板车拉完,父亲的身体都好像散了架。

但再苦再累,作为大人还得强撑着。

否则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连口吃得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苦熬苦受,孩子每天还是吃不饱。

碗里的稀粥能当镜子。

就这一天也只有两顿饭。

孩子们每天都饿到没力气哭。

有一天父亲回来,三个孩子发现,他带来了一些白砂糖。

孩子们很开心,那甜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了,父亲说,明天再给你们拿。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4)

但是第二天的时候,父亲却没有按时下班,天黑了也没回来。

母亲就拉着郭冬临去找。

在厂子外面的时候,正好看见父亲在低声下气地给人说好话。

原来那糖是父亲从厂子里拿的。

父亲向对方哀求,家里有三个孩子要活命,给一个机会吧。

糖的钱,从工资里扣。

最终,郭冬临的父亲还是被从厂里开除了。

没办法,想要活命,就得继续找活干。

后来,他的父亲又找到了一份送货的差事。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5)

郭冬临也经常跟着父亲出去,帮忙给父亲看车。

有一天一直干到下午,父子俩还没吃饭。

郭冬临闻到了路旁饭馆的香味。

父亲就从车上拿出一张冷饼,他让儿子看着车,自己想去饭馆里讨一碗热汤来。

很快,父亲恹恹地出来了,原来是饭馆不给。

看看5岁的儿子,父亲对他说,要不你去,你是孩子,应该好说话。

于是,郭冬临就走进了饭馆。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6)

里面有不少人在吃饭,他左看右看,来到了一个餐桌前。

那是一个妇女,他上前小声央求,给一碗汤喝吧。

只不过,那个人给了郭冬临一个白眼。

没办法,他只好站在门口等。

父亲此时也过来了。

看来只能等着哪个人吃完,有剩汤的话再泡饼了。

等到吃饭的人出去,父子俩踅摸了半天,发现一个碗里还剩点汤底。

父亲正要把饼泡到碗里时,却有个妇女过来,往碗里吐了口水。

父亲的泪水不自觉地往下流。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7)

父亲什么都没说,而是把饼泡进碗里继续吃。

这件事给郭冬临造成的心理阴影。

后来,父亲在一次干活中摔断了腿。

于是,郭冬临只能跟着母亲到各地去说书卖艺。

风餐露宿的生活,让郭冬临从小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他跟母亲扒过拉煤的火车。

他也在台上帮母亲唱过快书。

有时候累到唱不动,又会被母亲打。

这样的生活,从他懂事起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8)

随着父母的工作得以重新恢复,他也才能走进学校和课堂。

中学的时候,郭冬临便坚定了表演的信心。

所以高中毕业后,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毕业之后,他又报考了北京人艺。

正是在这段时间,郭冬临开始考虑表演形式的转换。

如今,大众对郭冬临的主要印象,就是小品演员。

而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也确实是春晚的小品。

那是1993年,27岁的郭冬临第一次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他第一次在春晚舞台表演的小品为《市场速写》。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9)

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多年以后,郭冬临也是记忆犹新。

由于是首次上春晚,一切都是那么的生疏。

尤其对于台词,感觉每一句都那么的拗口。

但即便如此,在事前排练的时候,他也不敢问,不敢有其他的建议。

剧作家写的是什么台词,他自己就怎么去演。

所以,第一次给郭冬临自己的感觉,完全是程式化的演出。

没有自己的鲜明风格。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0)

他说,自己很多年后再去看第一次在台上的表演,无论是语言还是表情,感觉自己在颤抖。

哪怕晚说台词0.1秒,可能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不过,谁都是从第一次走过来的。

随着表演的增多,尤其是和剧作家的关系渐渐熟悉之后,双方之间的配合也就越来越默契。

那种熟悉的感觉,就仿佛感觉到自己在往外长羽毛,浑身上下就要丰满起来了。

有了第一次上春晚的经验,1995年再上的时候,郭冬临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

那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是他和李文启、买红妹一起出演的。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1)

剧本是剧作家王承友写的。

事实上在定稿之前,类似的雏形就在王承友的脑海里萦绕了四年。

四年之前,他就写了类似的一个本子,

大意就是要表达生活中,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小人物。

当时的名字叫《一技之长》。

后来要准备把这个剧本搬到春晚的舞台上时,才改为《有事您说话》。

在王承友看来,除了要打磨剧本之外,还得给郭冬临定位。

而大都市小人物这个标签,就是从这个小品开始的。

10天时间,王承友先后改了四稿。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2)

经过和大家的磨合、商量和修改,最终将剧本敲定了下来。

剧本得到了春晚导演的认可,而且排演也很成功。

然而就在一切顺利推进的时候,郭冬临却跟导演出了车祸。

他头部受了伤,被医院诊断为脑震荡。

眼看春节一天天临近,如果不进行排演,那么今年这次机会就错过了。

最终,郭冬临顺利登上了当年的春晚舞台。

并让人牢牢记住了一个爱吹牛的郭子。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3)

王承友说,原本认为这个本子还有小品,应该能获奖,不过最终却没有。

虽然没有获奖,却在观众中收获了一致的好评。

就在那年春晚结束后的低年初一,郭冬临出门办事。

他在路口上了一辆出租车。

司机看了他一眼就问:“昨天晚上你是不是上春节联欢晚会了?”

郭冬临点头说是。

司机接着说:“挺好,你演的特别像我。”

等到了地方,车费15块钱。

他刚掏出钱,司机就阻拦:“干什么?下车下车下车。”

“怎么了?不要钱?”郭冬临问道。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4)

“我喜欢你,不要钱。”

“不行,这钱必须得给你。”郭冬临说着将钱扔进了车里。

司机开车走了,郭冬临还多给了五块。

他扔的是二十块,司机没找他零钱。

不过事后郭冬临觉得,就是多给五百他也高兴。

因为那种被观众认可后的快乐,是根本无法形容的。

从此,郭冬临在春晚的舞台上仿佛找到了窍门——出演小人物。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5)

因为小人物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小人物是真实的。

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将对待生活的态度搬到舞台上。

就能收获大众的认可和共鸣。

除此之外,他还渐渐感知到,老百姓其实是最幽默的。

很多好笑的事情,就发生在你我身边,而不必去刻意创作。

1997年,郭冬临第一次和蔡明、郭达合作,出演小品《过年》。

小品中,饰演夫妻的郭冬临和蔡明来了个“对火”。

饰演老人的郭达以为对火是要抽烟,实际上是人两口子对亲嘴的昵称。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6)

而这个情节,据说就是蔡明家保姆身上的真事。

凭借这个小品,郭冬临获奖。

而此时的郭冬临,身上已经渐渐褪去了过去的冲动和愿望。

他不会刻意关注观众对自己的评价。

上春晚多了,有时候也会出现临场的事故。

2006年,春晚舞台上的搭档成了魏积安、黄晓娟。

他们一起表演小品《实诚人》。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7)

小品中的那盘饺子,是由剧作家王承友一直负责准备的。

此前排练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的外面有个小吃馆,王承友一直是从那里买饺子的。

然而就在三十直播的当天,王承友再去买饺子的时候,发现变成了大个的。

一问才知道,人餐馆老板今天不做饺子卖。

眼看就要上台,没有道具,这可是大事故。

忙乱之中,王承友从后台剧组工作人员那里发现了半盒饺子。

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把饺子倒进盘子里。

而后也顾不上热,直接就端给马上要上台的魏积安。

虽然有惊无险,但事后他们也总结道,

春晚的舞台是直播,现场十分混乱,有些事必须要考虑周全。

不过,再考虑周全,也挡不住春晚导演让你无理由换人。

而郭冬临最害怕的就是这事。

那是2008年的春晚,他和周涛搭档一起表演《新闻人物》。

可在此前的排练中,实际上已经换过四个演员了。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8)

演员最初定的是杨童舒,但因为档期有冲突,就换成了王洪玫。

排练很顺利,而且也通过春晚的审核。

但临了,导演却通知需要换人。

于是,就换成了演员姜妍。

郭冬临只好再次跟新演员磨合排练。

不过,没有任何理由,导演又让换人。

先是把电话打给王承友,王承友只好通知郭冬临。

没办法,他们只好考虑能不能让牛莉来。

可惜那时候牛莉刚刚生完小孩,根本没时间来。

不得已最后才定成了周涛。

周涛既要主持,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排练的时间非常紧。

但最终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和郭冬临磨合的差不多了。

所以上春晚这么多年,郭冬临终于总结出了一个道理。

大幕一拉开就等于结束了,无论发生什么,你在台上挺也得挺下来。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19)

从当年一头乌黑的头发,到渐渐变成圆润的光头,观众早已将郭冬临的形象牢牢定格。

但是在春晚的舞台上,他的搭档却换了一个又一个。

1993年-2016年,郭冬临参加了20次央视春晚。

由于接连出演了多部表现家庭夫妻间的小品。

人们也喊出了一句“铁打的郭子,流水的郭嫂”。

台上的郭子阳光灿烂,郭嫂也个个都是貌美如花。

于是,观众都很好奇,现实中的郭嫂究竟是什么样子。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0)

但无论网友如何发挥吃瓜的功力,就是找不到郭嫂到底神隐在何方。

2012年左右,一度传出郭嫂其实就是演员张凯丽。

甚至两个人的女儿可可也曝光了。

但后来张凯丽曾在媒体表示,自己的丈夫是张建全。

而郭冬临的妻子,依旧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事实上还在2010年前后,郭冬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

自己四十多岁,打光棍好多年了,老光棍的头衔当之无愧。

当年的杂志,还以《剩男郭冬临:单自己的身,让别人结婚去吧》为题进行报道。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1)

除此之外,他还表示单身旅游,相比于带着太太出游要更为方便和有趣。

他说去巴厘岛,如果带着太太最多就是在海边晒晒日光浴。

可如果一个人,就可以去那边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印度教庙宇看别样的风景。

因为带着太太的话,既受不了高温,也爬不了上百层的台阶。

这么多年来,郭冬临自己一个人走过了四十多个国家。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2)

他还表示,自己并不是不婚主义者,只是现在还是个光棍。

如果以后要打算结婚,一定会带上她出游一次。

因为只有通过一场艰苦的旅行,才能相互了解彼此。

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也不知道郭冬临,是否找到了能陪着自己走天涯的另一半。

2017年,因为北京电视台春晚的一个小品《取钱》,将郭冬临扯进了一场争议之中。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3)

其中一个片段是,诈骗犯在电话那头,用河南方言说了一句话,

“咦,那中,赶紧打钱吧”。

于是,有些网友认为这是地域歧视。

甚至有个河南籍的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判处小品剧作家魏新以及演员郭冬临等人,向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一周,

并向每个河南人支付精神损失费1元,索赔总金额1亿。

随后,剧作家魏新回应,那个桥段是自己配音的。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4)

因为自己只会讲山东方言,类似河南话,所以才引发了误会。

此事随后便不了了之了,所谓涉及1亿元的精神赔偿金,也并没有再被人提及。

然而接下来,有关郭冬临因为地域黑被封杀、判赔一亿元的传言,在网上愈演愈烈。

以至于郭冬临本人都不堪其扰。

8月15日,55岁的郭冬临在网上又对此事做了一遍澄清。

自己没有说过地域黑的话,没有接到过封杀通知,更没有什么判赔。

事实上,随着娱乐形式的转换,郭冬临也在与时俱进。

从2019年起,他就频频在短视频平台现身,并且很快就拥有了千万量级的粉丝。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5)

作为电视一代的喜剧演员,在新媒介形式下能快速上手并成为网红,

这种革新理念的转变速度是很快的。

小时候跟着母亲四处说书表演,是他对表演艺术的第一次理解。

随后站在春晚的舞台上,是在用具体的表演实践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梦想。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6)

如今,他又经常出现在你我的手机屏幕。

三言两语和不经意的动作,便逗笑世人。

无论媒介形式怎么变化,喜剧的本质和内涵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当年的郭子还是郭子。

就像他曾说的那样:“干上这一行了,痛并快乐着。”

郭冬临父子互换角色(20次登春晚55岁未婚无子)(27)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