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

【沁筱文韵】

文/沁绿筱

《大军师司马懿》里,曹丕求娶郭照时,曾在司马孚面前如是说:“这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得到你的赞叹;她的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流光溢彩。与这样的人共度,才不负青春啊。”

曹丕与郭照,其相见欢缘于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心同德则因了同甘共苦,而终生矢志不渝就要归功于不忘初衷。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固然惊艳了时光,可若缺乏同甘共苦的经历,又如何能温柔了岁月?而同甘共苦之后,若做不到一生不忘初衷,那么也极有可能由同心同德渐渐走向貌合神离。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1)

而其实,不惟爱情如此,友情亦然。

《大军师司马懿》里,曹操伊始是立志于兴复汉室的大英雄。荀彧追随曹操,亦是因了“匡扶汉室”的思想,他深具“生为汉臣,死亦汉魂”的忠心傲骨。荀彧一路赴汤蹈火为曹操闯天下,打基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曹操与荀彧因志同道合而一拍即合,因同甘共苦而终成霸业,何其荡气回肠。旗鼓相当才能肝胆相照,势均力敌才是天造地设。可惜可叹,荀彧始料未及的是,曹操将来要独自称王称帝。

随着曹操一统北方,功绩愈来愈辉煌,其野心便不断膨胀。当曹操当了丞相,又当了大王,又想称帝时,荀彧愈来愈失望。当年那个与他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于他而言亦主亦友的人,如今渐渐与他貌合神离。他请求曹操回顾二人的初衷,可任他如何推心置腹地劝诫,二人终究还是不欢而散。曹操差人送去空的食盒,荀彧自绝而死,用生命祭奠了他的理想抱负,也用生命埋葬了他和曹操从同心同德沦为离心离德的情谊。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2)

《大军师司马懿》里的司马懿与柏灵筠,可谓曹操与荀彧的翻版。作为一个国色天香、蕙质兰心的闺阁女子,柏灵筠对司马懿无疑有深挚坚贞的男女情。同时,作为一个博学多才、足智多谋、远见卓识的军师谋士,柏灵筠待司马懿亦如谋臣待主公。而司马懿待柏灵筠,大抵恰如曹操待荀彧。司马懿不是没爱过柏灵筠。可司马懿纳柏灵筠之前,已与张春华有二十载夫妻情深了。何况张春华强势,司马懿惧内,柏灵筠敬重主母,司马懿与柏灵筠像夫妻般相处的时光委实太少。他们在一起,一般是像同事般一起分析时事朝局。“你像个男人,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就是从未与你为敌。”司马懿如是说,他和柏灵筠那些幽情雅趣终究还是被他们那种超脱男女情爱甚至超脱性别的交情湮灭了。因之,柏灵筠于他而言,恰似荀彧于曹操而言,是军师谋臣,亦是知己好友。

“灵筠知我。”司马懿因邂逅了与他志同道合、知情识趣的柏灵筠而惊艳了时光,又因柏灵筠深爱他,一生为他出谋划策解万难,与他抚琴对弈谈人生,和他同甘共苦而温柔了岁月,却终究还是因他守不住初衷而和柏灵筠从心意相通的知己沦为离心离德的陌路人。司马懿最初有着至纯至真的抱负,却因小姨子郭照的死而失去了对大魏的忠心,又因结发妻张春华的死而失去了那磊落的初心,终究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到底是乱世令人心疯狂,还是人心疯狂令世界走到了乱世?司马懿夷王凌三族后,柏灵筠以曹操比司马懿,言下之意何尝不是以荀彧自喻?当年荀彧因曹操深陷权力和欲望的漩涡而选择自尽,柏灵筠也因司马懿的初心已逝而于火场中坦然赴死。信仰的崩塌让人了无生趣,情谊的破碎让人心生哀凉。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3)

曹操与荀彧也好,司马懿与柏灵筠也罢,皆因志同道合、知情识趣而惊艳了时光,又因同甘共苦而温柔了岁月,却终究还是因其中一方忘了初衷而走向离心离德。有一种致命的恶鬼叫无常,有一种苍凉的宿命叫世事无常,人只能被抓在宿命的手心里揉碾,恰如荀彧与柏灵筠,只能绝望地任凭曾经患难与共的知己战友同自己的心灵距离,从咫尺变成了天涯。

年少时觉得,因志同道合而生发出的情谊何其可贵,哪怕是因同病相怜而发展来的交情亦同样感人。后来才明了,志同道合也好,同病相怜也罢,有时候何尝不是利聚而来的一种表现?既然是利聚而来,那就不免利尽而散。即便一方情不变,也架不住另一方情渐浅。

志同道合与知情识趣的两个人,往往能够同甘共苦,盖因相同抑或相似的志趣会促使彼此为相同抑或相似的理想而惺惺相惜。缘于志同道合与知情识趣的情谊固然璀璨清亮到令人心醉,但这种情谊必须以不忘初衷作为底色,将志趣相投的热切升华为细水长流的温馨,矢志不渝,否则,原该被艳羡的志趣相投就会褪色变质,沦为令人咂舌的利聚而来利尽而散。殊不知,淡远的执着远比浓郁的缠绵真实可靠。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4)

而其实,彼此不够志同道合却能互相尊重理解、一生矢志不渝的情谊往往更难能可贵,因了这种情谊无所依傍,仅凭细水长流的相伴相护。

《大军师司马懿》里柏灵筠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可在她慧至冰心的一生里,她始终有一个名为主仆实为姐妹的闺蜜小沅常伴左右。小沅,原是校事府的人。曹丕将德才貌智艺样样精绝的柏灵筠赐给司马懿,让柏灵筠去监视司马懿的同时,也指派了武艺高强的小沅跟随柏灵筠。当柏灵筠爱上了司马懿,始终在尽忠于曹丕和守护司马懿之间寻平衡点之时,小沅亦表示誓死追随柏灵筠。

朝夕相处的情谊让小沅敬重柏灵筠的才学、智谋、见识与胸襟,深悉柏灵筠对大魏的忠心,亦坚信柏灵筠不会错看司马懿对大魏的忠心。小沅与柏灵筠并非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她们的情谊并非由志同道合而来,却是缘于细水长流的相伴相护。柏灵筠深爱掖助司马懿的同时,亦与小沅相惜相守。柏灵筠深情,小沅厚谊,就这样名为主仆实为姐妹地笑着闹着打趣着;柏灵筠用才智,小沅凭武艺,就这样名为主仆实为姐妹地携手走过风风雨雨。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5)

小沅一生伴柏灵筠左右,也用一生护柏灵筠周全。小沅心系柏灵筠,故而对强势的张春华不满,多次撮合司马懿与柏灵筠行夫妻之实,爱护柏灵筠的儿子司马伦,柏灵筠有危险时小沅义无反顾,司马懿与柏灵筠伉俪情深时小沅欢欣雀跃……得此爱己之人,柏灵筠亦是幸福的了。偏生柏灵筠葬身火海那日,小沅没能护在她身边。小沅定然懊恼至极,柏灵筠就这般先她而去。

红颜或许薄命,何况是柏灵筠这等样样“胜过朝堂上衮衮诸公多矣”的绝代佳人。诚如徐刚在《红杜鹃》中所写的:“你,悬崖上的红杜鹃,对着我莞尔一笑,却使我心惊胆战!我唯恐你掉下来,在峡谷里粉身碎骨。美,从来都面临着灾难。”柏灵筠逝后,小沅手捧嫣红盛艳的杜鹃花,对司马伦说绝美如柏灵筠,在天上定然能看见这同样绝美的杜鹃花。不久,小沅死于司马昭之手。我悲伤之余,却也欣然于柏灵筠与小沅可以再续姐妹情缘了。那时,一生情深意重、不忘初衷的她们,再也不会分开了吧?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6)

其实,柏灵筠与小沅的闺蜜情谊,似极了《红楼梦》里林黛玉与紫鹃的姐妹情缘。紫鹃,原是贾母的丫鬟,名唤鹦哥,被贾母指派给了林黛玉后便改名为紫鹃。从“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升华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紫鹃在才华、能力、眼界、格局皆出类拔萃的林黛玉的熏陶下,活成了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林黛玉待紫鹃亲如姐妹,故而紫鹃不愿“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长”,于是乎“一片真心为姑娘”。紫鹃以林黛玉的守护者自居,时时惦记林黛玉的冷暖。下雪了就让雪雁给在薛姨妈家做客的林黛玉送去手炉;林黛玉和贾宝玉吵架了,就善解人意地充当和事佬;操心林黛玉的婚事,“情辞试忙玉”,还迫不及待地催薛姨妈说媒……林黛玉和紫鹃之间只有相互的情感交流,绝然没有半点主仆之分的尊卑贵贱。林黛玉仙逝后,无论紫鹃是何等命运,她都会牵念林黛玉一生,她和林黛玉的姐妹情谊亦足以滋养她一生。

柏灵筠与小沅也好,林黛玉与紫鹃也罢,皆是由上级“撮合”在一起的,却皆有着难能可贵的姐妹情深。柏灵筠与林黛玉,皆有不可小觑的晕染性和感染力,打动了身边的知心姐妹;小沅与紫鹃,则都深具慧眼与痴心,慧眼识才女,痴心伴闺蜜。

司马懿发现柏灵筠有孩子(司马懿与柏灵筠是曹操与荀彧的翻版)(7)

志同道合也好,不够志同道合也罢,能一生不忘初衷的情谊,是值得珍视与感念的。似水的流年会为我们留下对的人、真的情。但若某份情谊因时间改变了太多,我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回最初的感觉以及那份陌生了的亲密,那么,与其坏了回忆里朦胧的美好,不如索性断了牵念,留一个最幸福的剪影给过往的时光。

志同道合也好,不够志同道合也罢,情谊保鲜的秘诀是不忘初衷,是细水长流的相伴相护。在那年年岁岁、朝朝暮暮里的所有深情与真心,是我们眷念的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