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

啾小组《啾bobo》,录像作品,1分20秒,2015年

在艺术越发普及的现在,人们习惯于常规艺术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并开始追求更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创作呈现出“猎奇”的审美特征。主题另类大胆、形式新颖的“猎奇”艺术,似乎迎合了大众越来越难满足的口味。

1. 摄影大师的大头贴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

马丁·帕尔《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1997年

马格南图片社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3)主席马丁·帕尔(Martin Parr),以他不走寻常路的“概念摄影”与带有讽刺意味的幽默感为艺术圈所熟知。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4)

马丁·帕尔《迪拜,阿联酋,2007》,2007年

在过去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5)30年里,马丁·帕尔在走访各个国家期间拍下一系列如老年表情包一般神态生硬、背景绚丽浮夸的“大头贴”,并以拍摄地点与时间为它们命名。《自画像》系列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当代社会审美猎奇化的趋势。谁能想到这样看似平凡的“影楼写真”,是出自一位摄影大师之手呢?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6)

马丁·帕尔《雅尔塔,俄罗斯,2008》,2008年

2.陆扬地狱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7)

陆洋《妄想曼陀罗》,单路视频,16分27秒,2015年

作为当代艺术界最具话题性的青年艺术家之一,陆扬另类搞怪的艺术实验通过二次元、嘻哈、电子乐等亚文化元素来构造一个虚拟世界,并以这种大胆荒谬的形式对宗教、身体、神经学、意识形态等话题进行诠释与探讨。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8)

陆扬《子宫战士》,高清3D视频,10分15秒,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9)2013年

在她的3D动画作品《子宫战士》中,艺术家创造了一名以子宫为造型来源的无性战士。脚踏卫生巾滑板、驾驶盆骨战车、以经血作为能量值……陆扬以她一贯的猎奇风格引发人们对于生殖以及性别的思考。

3.虚拟当代宗教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0)

陈天灼《19:53》,单频道录像, 6分22秒,2014年

相较于陆洋,陈天灼作品中的宗教意向显然更加浓厚,而其光怪陆离的形象与形式,来自于艺术家对包括实验音乐、“酷儿”、锐舞等流行文化以及亚文化的参与与汲取。他的作品以夸张怪异的视觉符号,来构建一个与流行元素相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1)结合的“虚拟宗教”。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2)

陈天灼《PICNIC 野餐》,三频道影像装置,7分50秒,2014年

正如在作品《PICNIC 野餐》中,陈天灼为观者营造出一个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宗教氛围体验,随着气氛的烘托,他所创造的意象似乎变得更加有形,甚至真实。

4.密集恐惧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3)

草间弥生《无限镜屋:阳具原野》,1965年

草间弥生的名字与作品相信对于大众绝不陌生;这位90岁的“圆点女王”大概是密集恐惧症患者们的克星。她的作品以夸张的视觉效果触发观者感官,并将观者拉入到她脑中的世界。夸张的色彩、大面积排列规整的圆点、沉浸式的“镜之屋”,常常会让观者感到生理与心理的不适。而这种强烈视觉冲击所带来的不适感也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4)

草间弥生《我对南瓜所有永恒的爱》,2016年

5.中西文化碰撞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5)

徐震《永生(卧佛)》,2016-2017年

徐震擅长于探索创作媒介的多元性。从《新》的七彩观音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6)菩萨像,到《永生(卧佛)》中被西方古典雕塑作品簇拥的巨大佛像,其作品似乎总是严肃中带着荒诞与滑稽。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7)

徐震《“Hello”》,机器人机械装置、泡沫聚丙乙烯、聚亚安酯泡沫、硅胶涂料、传感器、电控系统,2018-2019年

《“Hello”》是徐震最新创作的自动雕塑作品,采用古希腊建筑中石柱的形态,却将其原本的材质替换成泡沫。于是,观者看到的是一条盘踞着的巨大的、变异的“蛇”。它缓慢地晃动着脑袋观察四周,似乎在与观者点头致意。

6.身体画布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8)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19)

John Yuyi文身贴纸作品

中国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0)台湾新锐艺术家John Yuyi(江宥仪)利用这个数据化时代的特性,将夸张的视觉效果与流行元素相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1)结合,从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包装。John Yuyi是自己的灵感缪斯,把身体作为画布并贴上带有象征意义的文身贴纸已成为她的个人标签。这些作品试图以夸张另类的形式,传递艺术家对于身份认同的困惑以及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

7.工业城市与cosplay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2)

曹斐《Cosplayers》,2004年

作为一名多媒体艺术家,曹斐的作品常以年轻人的角度出发,诉说社会急剧变化下对身份及现实的困惑与不安。在《Cosplayers》中,嘈杂的工业城市里身着动漫服装的年轻人显得与这个时代背景格格不入。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3)

曹斐《Cosplayers》,2004年

她受到日本cosplay文化影响,试着探索角色扮演者们这一不常被大众所认可的群体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艺术家相信角色扮演给予了他们超脱世俗、逃避当下社会现实的可能性。

8.亲临考古现场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4)

丹尼尔·阿尔轩《未来遗迹02(相机)》,石膏、玻璃,2014年

“猎奇”指的不单单是夸张的色彩或怪异的视觉效果,很多时候它代表着艺术家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创新。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对能传达时间的材料感到着迷。他将当代物品进行石化处理,并以此构建出一个令人困惑且荒谬的“虚拟考古”现场。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5)

丹尼尔·阿尔轩《现在在现》展览现场,昊美术馆,2019年

阿尔轩在昊美术馆《现在在现》展览中,以超现实手法升华了“未来考古”这一艺术概念,将美术馆空间还原成了一千年后的考古发掘现场,引领观者从未来的视角回望现在。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6)

丹尼尔·阿尔轩《现在在现》展览现场,昊美术馆,2019年

9.虚拟现实空间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7)

陆明龙《2065》,高清视频,5分,2018年

华裔多媒体艺术家陆明龙热衷于以现实空间为基础,通过游戏制作软件构建虚拟现实世界。游戏、影像与互动装置是他惯用的艺术形式。

2018年作品《2065》便将游戏这一媒介作为与观者互动及沟通的渠道,邀请玩家进入他用现实地点拼凑而成的半虚拟世界。艺术家不希望玩家被传统游戏规则的条框所束缚,因为不抱目的的探索更能引发思考。

10.鬼才制造混乱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8)

Martin Goya Business 马丁·戈雅生意《怪兽进化论》展览现场

由艺术家程然创办的艺术平台马丁·戈雅生意(Martin Goya Business)为具有实验精神的新锐创作者,如纹身师、插画师、音乐人、艺术机构等提供了展示平台。融合了网络流行文化、赛博朋克、未来主义等元素,马丁·戈雅生意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群展,是一场来自各个领域的“鬼才”们所制造的混乱。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29)

Martin Goya Business 马丁·戈雅生意《怪兽进化论》展览现场

为什么现在口味变了(为何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30)

Martin Goya Business 马丁·戈雅生意《怪兽进化论》展览现场

俗话说“众口难调”,艺术审美猎奇化并不代表着审美单一化,但在艺术随处可见的当下,人们对新奇艺术形式的追求其实不可避免。艺术形式“猎奇化”、“另类化”似乎也成为了新锐艺术家们的创作趋势。

只要赋予意义,任何一种创作形式都能展现出艺术品的自身价值。而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形式不断变得更加多元化,大众艺术审美也势必将变得更具包容性。

[编辑、文/雪然]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