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

之前我们分享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学习重点,今天我们来继续上一篇,分享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家长可配合书本或电子书,让孩子一边读课文,一边画重点。每一课的生字词,圈出组词,标注拼音,在文中画出优美句段,这些就不在一一写出,针对每课时文章做出详细理解。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1)

第二单元,分4个课时,口语交际,习作。【第5课,守株待兔】

“株”指“树桩子”。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便捡回家去,以后他便每天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希望再捡到兔子。后来用“守株待兔”比喻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预习重点: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蕴含的寓意。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孩子思考:宋人为什么要是“释其耒而守株”?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2)

告诉孩子,在学习时结合文中的注释和插图,想一想:兔子是怎么死的,不费任何力气得到兔子后,宋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并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大意】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它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劳务实,不可心存侥幸。

知识考点: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3)

【第6课,陶罐和铁罐】

预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的性格。

孩子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本篇课文的作者黄瑞云,湖南娄底人,代表作品《老子本原》《诗苑英华》等。

这是一篇童话,刻画了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铁罐和谦虚友善的陶罐这两个形象。学习时,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想象他们说话时不同的神态、语气,体会他们不同的心理活动。

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的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知识考点:常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4)

【第7课,狮子和鹿】

预习重点:需要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理解鹿对自己的脚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学习正反比较的方法。

孩子思考: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触?

想一想,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在被狮子追赶时,两只漂亮的角和4条难看的腿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学习时用笔画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段,用心去体会课文最后鹿说的话,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因为他的长处而看不见他的短处,也不要因为他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同时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还要讲实用性。

知识考点: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5)

【第8课,池子与河流】

预习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明白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是毁灭的道理。

孩子思考:最后一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习时,抓住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想一想:池子生活是什么样的,结果怎么样?河流生活是什么样的?结果怎么样?

本文主要描写了,池子与河流各自的生活状况及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是毁灭的道理。

知识考点:文中出现了反问句,比喻句,常以句型转换,仿写等形式进行考查。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6)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刘洁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今天大家一起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以看一下交际示例。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观察文中的图画写一段话,写清楚画上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写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

思路: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中间,描述放风筝的过程,结尾,点名感受表达心情。

立意:体会放风筝的趣味,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方法:写作时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也可以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


三年级语文梳理图该怎么画(小学生预习画重点)(7)

文末寄语:这一单元以寓言为主,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字作品。寓言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可以让孩子多加学习。

我是柒月妈咪,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互相学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