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聚乙烯的工艺环节(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

上一期说到的炼厂气的主要成分依旧是乙烷与丙烷,为了进一步扩大烯烃的来源,人们考虑将这些烷烃利用起来。

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是如何生产的?(一)

这一时期,随着对催化裂化的研究,人们已经发现烷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裂解生成烯烃。一般来说,分子链越短,分子稳定性就越强,C-C与C-H键的键能也就越大。针对乙烷与丙烷,为了使他们裂解或者脱氢,那就需要非常高的温度,一般需要700度以上的高温,此时使用催化剂已经意义不大了,这个过程完全依赖高温完成。

化工聚乙烯的工艺环节(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1)

裂解反应也由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构成,大部分与裂化非常接近。

热裂解的主要分为几类:首先是脱氢,烷烃脱氢变为烯烃,烯烃脱氢变为炔烃,环烷烃脱氢变为芳烃。此外还有烷烃,烯烃,芳香烃支链的断裂。部分烯烃还会发生歧化生成烷烃与炔烃。此外双烯烃还会发生DA反应等成环反应。随着反应深度加大,还会发生生碳和生焦两种副反应。生碳反应来源于烃类脱氢,生焦反应来源于芳香环聚合。

烃类的热裂解反应在机理上一般被认为是自由基反应。虽然反应过程非常复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一次反应就是指烃类裂解生成不饱和烃的过程,二次反应是指这这些不饱和烃继续生成长链烷烃,稠环芳烃直到生碳生焦的过程。不同温度下生碳生焦的路径也不同,在较低温度下(<900度),二级产物通过芳烃完成生碳生焦,而温度高的时候,二级产物会生成乙炔,再进行下一步转换。

化工聚乙烯的工艺环节(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2)

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串联反应。为了尽可能的得到烯烃,我们需要促进一次反应,抑制二次反应。

我们的目标产物是乙烯,化学平衡的研究表明,这个反应温度越高乙烯产率就越高。其次高温也能加快反应的速度。另外反应的停留时间要尽可能短,取得中间产物以后就要想办法迅速将气体冷却下来,这样后续的副反应就能少发生一点。因此热裂解反应的一个改进方向就是升高温度,减少停留时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压力的影响,裂解本质上是分子的断裂,因此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增加的,因此低压有利于反应进行。但是由于反应温度过高,根本没有匹配的真空机组。因此实际操作中一般向反应体系内冲入水蒸气,来稀释气体。

由于反应温度过高,导致材料选择就非常困难,需要使用耐热的镍铬合金钢,要求在1000度的温度下保持强度。而这些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得焊接变困难。

化工聚乙烯的工艺环节(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3)

高镍铬耐热合金钢

乙烯的裂解的反应器,属于管式反应器。实际上就是一根非常长的管,放置在一个耐火炉膛中。炉膛中配有无焰喷嘴,利用油料燃烧产生高温火焰产生高温烟道气来加热反应管。最早的裂解炉实际上1911年就已经出现了。人们从1930年以后也一直开始尝试用它来进行石油裂解。但由于工艺和材料的问题,直到1941年,第一台管式裂解炉在美国投产。最初的裂解反应原料是炼厂气,后续石油蒸馏得到的C5以下馏分也成了裂解的重要原料,到了今天热裂解的原料开始变得越来越重。

最初的管式炉是卧式的,结构非常简单。但卧式管式炉也有缺点,管子需要支架,支架在高温下容易变形,这就限制了炉温。另外卧式管式炉的烧嘴只能布置在管子的一侧,加热不均匀,管子朝向烧嘴的一侧温度高,容易结焦。

化工聚乙烯的工艺环节(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4)

SRT管式炉结构

到了1964年出现了立式管式炉,也就是SRT管式炉。立式管式炉中管子自身就有支撑作用,这就省去了支架。同时管子两侧都可以加热,受热均匀,炉温也可以更高。这也成为了今天反应炉的主流结构。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分支管结构。管道分支以后可以加大传热面积,配合新出现的耐热钢,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温度的提高使得反应加快,停留时间也可以缩短,裂解炉产能也逐步增大。至今,气体在裂解炉内的停留时间已经可以控制在小于0.1s,比最初快了10倍以上。同样尺寸的反应器,产量也就翻了十倍。到了现在单台裂解炉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50-300kt/a,这也带动了乙烯装置向大型化发展。

化工聚乙烯的工艺环节(作为石油化工基石的乙烯)(5)

乙烯的提纯分离流程

原料经过裂解炉后变成了裂解气,随后进入急冷锅炉迅速冷却,其中一些长链物质变成了裂解汽油。剩余的裂解气经过碱洗或乙醇胺洗后进行脱水,再经过催化加氢脱乙炔,随后压缩深冷成为液体。经过脱甲烷塔与乙烯精馏塔后可以得到聚合级的乙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