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的根本区别(三级课程贵在管理)

当前,学校教育者对于三级课程和三级课程管理这两个概念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课程设置是基础教育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度那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界究竟应当强调三级课程还是三级课程管理呢?我们不妨从如下思路中寻找答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级课程的根本区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级课程的根本区别(三级课程贵在管理)

三级课程的根本区别

当前,学校教育者对于三级课程和三级课程管理这两个概念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课程设置是基础教育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度。那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界究竟应当强调三级课程还是三级课程管理呢?我们不妨从如下思路中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要厘清这两个概念。三级课程与三级课程管理虽然仅两字之差,但意义迥然。三级课程是对课程的分类方式。学校开设的课程除国家课程还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并行,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做加法,学校的可操作面非常广泛;三级课程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国家、地方、学校在各自的权限内都负有相应的管理责任:学校要保证课程的具体实施,保质、保量落实国家课程,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这种情境下,学校课程的主体是国家课程,学校没有太多的操作空间和自主权,根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基础教育阶段更强调三级课程管理,突出学校落实国家课程的主体责任。

其次,我们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解读中得出基础教育应更加重视三级课程管理而不是三级课程的结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三级课程概念在国家文件中首次出现。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则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此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文件都沿用了三级课程管理的说法,例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学校负责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是学校课程的本真意蕴,学校不应当也不可能独立于国家课程方案随意创造自己的课程体系。静下心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是学校的根本职责所在。

此外,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看,大范围推广三级课程也不现实。以高中为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考虑到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各类测验的需要,再计入近1年的高考复习时间,留给校本课程的课时非常有限,否则就会挤压国家课程的课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开设国家课程对于很多学校都是挑战,这种情况下再大谈特谈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无异于构建空中楼阁。

最后,从课程的本质看,我们也应当将重心放在三级课程管理上。英语中课程一词的原意是跑道,这体现出课程具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体现出课程设计开发的规划和目的。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理念如何更新,课程的这一原始意义是不变的,决不能忘却和舍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课程根本上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不是校长的办学理想,办学者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的贯彻落实。很多学校构建的所谓学校课程体系往往打着学生个性发展的旗号,然而学生的发展诉求因人而异,学校应提供的是最基本和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充裕时间,试想对于一个连闲暇时间都没有的儿童,何谈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呢?

正是对三级课程和三级课程管理方面理解的混淆,导致在很多学校出现了打造校本课程的热潮。实际上,学校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正是在实践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通过采取针对性策略,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学校承担的课程管理责任,绝不意味着学校要在国家课程之外另起炉灶,开展名目繁多的学校选修课程,而应当将精力投入保质、保量落实国家课程中。广大中小学管理者要通过提高教育政策解读能力、提升课程管理水平,不断增长立德树人的实践智慧。

(作者单位分别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哈尔滨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2日第6版

作者:吴克勇 蔡子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