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教十大长老排行(笑傲江湖中的魔教)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摩尼教创始于波斯,其始祖为摩尼。摩尼教于武后延载元年(694年)传入中国。摩尼教自3世纪创始到唐武后延载元年历时400多年,它早已在西域地区广为流传。

一、摩尼教在中国的辉煌时刻

自汉代以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就有频繁的联系,商人、僧侣、使节互通往来,并有大量西域人定居中原,摩尼教大概在中原民间早已有所传播,但见于史籍记载的则是延载元年(694年)。

魔教十大长老排行(笑傲江湖中的魔教)(1)

宋释志磐《佛祖统记》卷39记载:“延载元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二宗经》中的“二经”,指光明和黑暗,善和恶,即摩尼教义的核心。摩尼教一经传入中原就被唐统治者所用,武则天把摩尼教这一外来宗教作为冲击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宗教武器,以维系自己的统治。

因而武则天公开承认摩尼教的合法地位,使其在中原地区迅速传播。后摩尼教徒看到当时诸教中佛教最盛,而摩尼教与佛教在内容方面又有类似之处,便假托摩尼教为佛教之一宗,他们吸收许多佛教术语,引用大量佛教典籍,使教徒数量骤增。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下令禁止传布摩尼教。杜佑《通典》卷40记载:

“开元二十年七月敕,末摩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

这道敕文下令禁止摩尼教主要是针对中原人而言,但对西域人信奉摩尼教并不加以禁止。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玄宗西逃,肃宗继位,借西域回纥兵平定叛乱。宝应元年(762年),回军攻克洛阳,回纥可汗与摩尼教的传教法师有了较多的接触,并开始喜欢摩尼教,遂请四位摩尼法师到回去传教,将之奉为国教,于是摩尼教很快在回纥境内传播开来,进而达到人人信奉的地步。

在此之前,摩尼教在中原虽然得以自由传播,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寺院。但自从回纥人将摩尼教回传之后,回便开始挟制国力已衰落的唐朝政府在中原地区建立摩尼教寺院。

魔教十大长老排行(笑傲江湖中的魔教)(2)

《佛祖统纪》卷41记载:

“(大历三年)敕回纥奉末尼者建大云光明寺。”大云光明寺建在京城长安,但具体地址无从考证。回纥还要求在全国各地建摩尼寺。《佛祖统记》卷41有云:“回纥请于荆、扬、洪、越等州置大云光明寺。”

《唐会要》卷19也记载:

“回鹘可汗王令明教僧进法唐,大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敕赐回鹘摩尼为之置寺,赐额为大云光明。六年正月,敕赐荆、洪、越等州,各置大云光明寺一所。”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黠戛斯大破回鹘、杀其可汗,回鹘残部西迁。回鹘的没落使内地摩尼教失去了庇护,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下令敕禁摩尼教,没收寺院财产,驱逐传教师。

据《唐会要》卷49记载:

“会昌三年敕,摩尼寺、庄宅、钱物,并委功德使,及御吏台,京兆府差官检点,在京外宅修功德回纥,并勒冠带。摩尼寺委中书门下条疏奏闻。”

又据《新唐书》卷217记载:

“诏回鹘营功德使,在二京者悉冠带之,有司收摩尼出若象烧于道,产资人之官。”

魔教十大长老排行(笑傲江湖中的魔教)(3)

《佛祖统记》卷42记载:

“会昌三年敕,天下末尼寺并令罢废。京城女末尼七十人皆死。在回者流亡诸道,死者大半。”

自开元二十年至会昌三年(732-843年)这110年里,摩尼教经过回传回鹘,从而使唐统治者接受摩尼教,并允许在京城及江南建寺传教,使摩尼教得以迅速突破长安地区漫延至全国,直至“会昌法难”时才在内地衰微。

二、从摩尼教到明教

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摩尼教受到株连,亦被官方禁止,从此转入民间,渐渐演化为秘密宗教。摩尼教作为秘密宗教首次被民间用以反抗官府暴政始于五代。

据《佛祖统纪》载:

“梁贞明六年,陈州末尼聚众反,立母乙为天子。朝廷发兵擒斩之。其徒以不茹荤酒,夜聚淫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止大乘,我乃上上乘。”

在《旧五代史》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这可以说是摩尼教作为民间宗教被下层百姓所信仰并用来反对官府的一个佐证。

摩尼教自从转入民间后,糅进了佛教和道教的成分,在五代时被称为明教。摩尼教在宋代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方,尤以两浙、福建为最。

《佛祖统纪》转引洪迈《夷坚志》记载摩尼教的情况:

“尝考《夷坚志》云,吃菜事魔,三山(福建)尤炽。为首者紫帽宽衫,妇人黑冠白服,称为明教会。”“其经名二宗三际。二宗者,明与暗也。三际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从洪迈的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摩尼教又称明教,活动区域以福建为中心,糅进了道教和佛教的内容,但仍保存了其原始教义,这就是二宗三际说。二宗是光明和黑暗,三际是初际、中际和后际亦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摩尼教传入中国,最大的阻力是佛教。佛教此时已奠定了正宗宗教的地位,不能容忍与其教义相忤的宗教派别出现,因此佛教称摩尼教为魔教。摩与魔一字之差,但从此在官方或佛教徒的眼里,摩尼教便成为邪魔外道,进入了隐秘状态,再也不能正大光明地在社会上传经布道了。

魔教十大长老排行(笑傲江湖中的魔教)(4)

尽管摩尼教被称为魔教,为天下正教所耻、但人宋信教者日渐增多,“中国之摩尼教信者,乃渐自行组织教会,衍厥宗风,至南宋而复盛”。

南宋魔教之盛不仅局限于福建、亦扩大到两浙,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两浙州县,有喫菜事魔之俗。”

方腊起义之前,魔教已“各于所居乡村,建立屋宇,号为斋堂”,当时法令尚宽,魔教还不是太厉害,方腊起义后官府限制严厉,但魔教更盛。

那些事魔者“每乡或村,有一二桀黠,谓之魔头,尽录取乡村之姓氏名字,相与诅盟、为事魔之党。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同党之人皆出力以相赈恤。盖不食肉则费省,故易足”。

这里所说的魔,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摩尼教,但极有可能是摩尼教的变种明教。关于明教,陆游有详细记载:

“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亦有明教经,甚多刻版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衔赘其后,烧必乳香,食必红蕈,故二物皆翔贵。至有士人宗子辈,众中自言,今日赴明教斋。

予尝诘之:‘此魔也,奈何与之游?则对曰:‘不然,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

从上述材料来看,宋代尤其是南宋,摩尼教以及摩尼教加入佛教而形成的明教势力很大,吸收了各个阶层的人参加,不仅士人参加,而且广大农民也深为信奉,不过明教的上层多为知识阶层,下层才是贫苦农民。方腊起义其实就是明教下层农民领导的农民起义。

魔教十大长老排行(笑傲江湖中的魔教)(5)

明教在两浙、福建势力很盛,从文献上看,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组织,也缺乏一个宗教领袖来领导。各个地方的明教徒只是依其文化知识的高下和对明教教义的理解程度而行事。一般农民对教义的理解更为通俗、以此而论,方腊以“噢菜事魔”来号召,其中的原委便十分清楚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方腊所事的“魔”,的确指的是明教,而不是其他民间宗教。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