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相差一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数据不一样)

现在家家离不开体温计,但目前市面上体温计款式五花八门,哪种体温计测量最准确?在使用上又有什么讲究?今天,跟着疾控君一起来好好学习一下吧!

水银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因便宜、易清洗、易消毒,使用方法简便,受到无数家庭的欢迎

成为家庭必备医疗器材。

使用方法:

使用水银体温计前,先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摄氏度以下,再将体温计放在舌下(测量时间为3分钟)或者腋下(测量时间为5-10分钟)。

读取温度数据后,用酒精棉片擦拭体温计,或用75%酒精浸泡消毒。

使用水银体温计要注意:

1. 如果水银体温计摔碎,里面的水银就会漏出来,挥发到空气中。

2. 有些小朋友在量口表时,也可能把体温计咬碎。

3. 当汞挥发到空气中,容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刺激到黏膜,引起恶心、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4. 若一次性吸入的量过多,甚至会导致中毒、窒息,威胁到生命安全。

5. 汞的吸附力也很强,可能会粘附在周围的物品中,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正确处理水银泄露的方法:

如果水银体温计不慎摔破,可采用以下措施减少危害:

1. 用湿润的棉棒或胶带纸将洒落的水银粘集起来,放进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并在瓶中加入少量水,可防止水银蒸发。

收集过程动作要快,将窗户打开,保持良好通风,手尽量不要与水银接触。

要提醒的是,收集好的水银不要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建议收集好的水银交由社区废液管理人员处理。

2. 对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硫磺粉降低水银毒性。

可利用风扇、换气扇等排风装置,加快将空气中的水银蒸汽排除。对于被汞污染的房间,可以用碘加酒精点燃熏蒸,还可以用10%漂白粉液体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

有些人家里有水银体温计,也有电子体温计,但测出来的体温却时常有不同。还有人说水银测的更准,这是真的吗?

水银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是液态金属的热胀冷缩,电子体温计则利用了温度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

其实,2种体温计的结果都是比较准确的,觉得电子体温计不准,主要是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包括环境、测量部位、操作者测温手法不正确等。

想要测得准,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不同厂家的产品,使用方法会不大一致。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子测温仪器主要有红外测温器(包括耳温枪、额温枪)和电子体温计,使用它们测量体温有哪些讲究呢?

耳温枪

耳温枪测体温速度快,2-4秒钟就能测出温度。耳温枪测量的是耳朵鼓膜温度,这也是人体核心温度,需要外耳道完全暴露。

因此,使用耳温枪不能往耳朵里一塞了之。

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相差一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数据不一样)(1)

使用方法:

为小朋友测耳温时,需要先提一下,再把耳朵往外下方拉一下,大的孩子则相反,需要往后上方拉一下。

如果家里自己使用,一般特别小的婴儿是不建议用耳温枪,因为他们的耳道较小,鼓膜温度不易测到。

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相差一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数据不一样)(2)

额温枪

额温枪虽然1秒就能够测量出体温,并且不用和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但是它的缺点也比较多。

最大的缺点就是测量结果易受外界温度(如冰宝贴、毛巾冷敷等)多种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容易出现偏差。

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相差一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数据不一样)(3)

另外,很多人使用额温枪的测量位置也不准确。

使用方法:

额温枪应该对准鼻梁上方两眉之间位置。

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应该是三种电子测温仪器里面发挥最稳定的一个,测量部位与经典水银体温计差不多,都是放在舌下、腋下或直肠。

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相差一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数据不一样)(4)

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时间略长,需要花费30秒到3分钟以上。因直接接触人体温度相对稳定的部位,测量结果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概率小一些。

使用方法:

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测量腋温,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遇到宝宝穿多、不配合、夹得不紧,都会影响温度测量。

同时,口温测量易受到进食或运动等影响。

总的来说,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体温计,但家庭使用,出于安全性和准确性的考量,一般更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和耳温枪(6个月以下小婴儿不适用)。

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相差一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数据不一样)(5)

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饮食(冷饮、热饮)、剧烈运动、洗澡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等30分钟后再测量。

体温只是一个参考,是否需要用药、何时用药,要根据症状和感受来综合判断。

如出现寒战、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说明处在体温上升期,可以给手脚适当保暖,增加舒适感,也可以根据经验提前用药,不需要等到38.5℃以上。

如果体温升高到41℃以上,除了使用退烧药物之外,还要使用物理降温法快速降低体温并尽快就医。

如果体温在40℃以上持续一天,或者38.5℃以上持续三天,或在发热时候伴有呕吐、严重腹泻、抽搐、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昏迷、眼窝凹陷、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期内容综合自 家庭医生、科普中国、CCTV生活圈、人卫健康、上海发布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