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的12个建议(富爸爸的12个建议)

富爸爸的12个建议(富爸爸的12个建议)(1)

‬金钱观

穷爸爸—“为钱工作”

富爸爸—“让钱为自己工作”

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富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在1993年到2010年期间,美国超过50%的国家收入都被1%的富人占有。在那之后,情况变得更糟。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发现,在2009年到2012年期间,95%的国家收入都进入了1%的富人的口袋。

房产

穷爸爸—“努力赚钱供房子”

富爸爸—“你的房子并非资产”

在2007年,当次贷者开始拖欠贷款的时候,全球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数百万的房产持有人以惨痛的代价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的房子并非资产。

‬财富观

富爸爸还不算富有,穷爸爸也并不贫穷,他们的事业都刚刚起步,都在为钱和家庭而奋斗。然而,他们对钱的理解却迥然不同。

例如,一个爸爸会说:“贪财乃万恶之源。”而另一个爸爸却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本。”

‬储蓄行为

穷爸爸—“存钱让自己有富余”

富爸爸—“存钱是穷人思维”

在每次崩盘之后,美国政府和联邦储备银行就开始“印钞票”。

富爸爸的12个建议(富爸爸的12个建议)(2)

美国印钞大放水

在2000年到2016年期间,打着拯救经济的名义,世界各地的银行开始降低利率和印制钞票。然而我们的领导们却要我们相信他们是在拯救世界,实际上,富人们只是在拯救自己,并没有将穷人和中产阶级拉上被拯救的列车。

今天,许多国家的利率都低于零,这也是说储蓄是失败者所为的原因。如今最大的输家是穷人和中产阶级,他们为钱工作,然后把钱存起来。

‬家庭教育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

大多数人都是从父母那儿了解钱是怎么回事的。关于金钱,贫穷的父母能够教给孩子们什么呢?他们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这是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父母那里学到的。

遗憾的是,学校并没有开设有关“金钱”的课程。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所以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还是要一辈子在财务问题上挣扎。美国岌岌可危的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因于那些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做出的财务决策,他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过理财的培训。

‬主观出击

例如,我的一个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这样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这两句话,一句是陈述句,另一句是疑问句。一句让你放弃,而另一句则促使你去想办法。我那个在不久之后就富起来的爸爸解释,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让你把每件想要的东西都买到手,这里只是强调要不停地锻炼你的大脑——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富爸爸说:“我的大脑越用越活,大脑越活,我挣的钱就越多。”他认为,下意识地说“我可付不起”意味着精神上的懒惰。

虽然两个爸爸工作都很努力,但我注意到,在遇到钱的问题时,一个爸爸习惯于逃避,另一个爸爸则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其结果就是,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越来越弱,而另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则越来越强。这种结果类似于一个经常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与一个总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在体质上的不同变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获得健康的机会,同样,适当的脑力训练可以增加获得财富的机会。

‬思考方式

两个爸爸的观念完全不同,这又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一个爸爸认为,富人应该多缴税去照顾那些相对不幸的人;另一个爸爸则说:“税是惩勤奖懒。”

一个爸爸劝我:“努力学习吧,那样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另一个爸爸则说:“努力学习吧,那样你就能发现一家好公司并收购它。”

一个爸爸说:“我不富有,因为我有孩子。”而另一个爸爸则说:“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一个爸爸提倡在餐桌上讨论钱和生意,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在吃饭时谈论这些话题。

一个爸爸说:“当涉及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而另一个爸爸则说:“要学会管理风险。”

一个爸爸认为“房子是最大的投资和资产”,而另一个爸爸则相信“房子是负债,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资,你就有麻烦了”。

学会‬投资

贫穷和破产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

一个爸爸认为,职业保障和职位补贴有时甚至比职业本身更重要。他经常说:“我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我有权享受这些待遇。”

另一个爸爸则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立,他反对这种“理所应当”的心理,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人们的软弱、贫穷。他特别重视理财的能力。

一个爸爸努力存钱,另一个爸爸则不断投资。一个爸爸教我怎样去写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个爸爸则教我写下雄心勃勃的事业规划和财务计划,进而创造创业的机会。

作为两个意志坚定的爸爸的“杰作”,我有幸了解到不同的观念怎样带来不同的人生。我发现人们的思想确实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活。

例如,我的穷爸爸总是说:“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于是这句话就成了事实。而我的富爸爸恰恰相反,他总是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富人。他会这样说:“我是一个富人,富人不会这么做。”甚至当一次严重的经济挫折使他一文不名后,他仍然把自己当作富人。他会这样安慰自己:“贫穷和破产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

‬关注自己的事业

存在财务问题的人经常耗费一生为别人工作,其中许多人在他们不能工作时就变得一无所有。

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致力于让年轻人学习知识并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的生活将围绕工资或前面提到的收入项进行。有许多人还会进行进一步的深造,被培养成为工程师、科学家、厨师、警察、艺术家、作家,等等,这些职业技能使他们能成为工薪阶层并为钱而工作。

请注意,你的职业和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差别。我经常问人们:“你的事业是什么?”他们会说:“我在银行工作。”接着我问他们是否拥有一家银行,他们通常回答:“不是的,我只在那儿工作。”在这个例子中,他们混淆了他们的职业和事业,他们可以在银行工作,但他们仍应有自己的事业。

学校的问题是你在那里学到什么,就会从事什么。如果你学的是烹调,你就会成为一名厨师;如果你学的是法律,就会当上律师;如果你学的是自动化,就会成为机械师。从事你所学的专业的可怕后果在于,它会让你忘记关注自己的事业。人们耗尽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

‬勇气与机会

一旦我们离开学校,大部分人就会意识到只有大学文凭或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园之外的现实生活里,有许多东西比好成绩更为重要,人们称之为“魄力”“勇气”“毅力”“胆量”“气势”“精明”“勇敢”“坚强”“才华横溢”,等等。无论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它们都比学校的成绩更能从根本上决定人们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过分的害怕和自我怀疑是毁掉我们才能的最大因素。看到学生们明明知道该做什么,却缺乏勇气付诸实际,我就感到十分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依靠勇气而不是智慧去取得领先的位置的。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要成为财务上的天才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足够的勇气。如果畏难情绪太重,往往会抑制才能的发挥。在我的班上,我极力劝说学生们要学着去冒险,要勇敢,把畏难情绪转化成力量和智慧。一些人采纳了我的建议,但另一些人却感到害怕。我很明显地意识到,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旦涉及金钱的问题,他们宁愿安全行事。我不得不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冒险?为什么必须永不停止地提高自己的财商?为什么必须懂得财务知识?对此我的回答是:“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

‬克服困难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他们处理恐惧心理的方式不同。

人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财务知识,但在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障碍。掌握财务知识的人有时候还是不能积累丰厚的而且能产生大量现金流的资产项,其主要原因有5个:

1.恐惧。

2.愤世嫉俗。

3.懒惰。

4.不良习惯。

5.自负。

富爸爸理解人们对金钱的恐惧症。“一些人害怕蛇,一些人害怕失去金钱,这都是恐惧症。”他说。因此,他有个克服这种恐惧的小窍门:“如果你讨厌冒险,担心会亏钱,就早点动手积累资产吧。”

富爸爸经常说,大部分人在财务上不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的做法过于安全。“因为太害怕失败,所以才会失败。”

‬开始行动

建议你采取以下10个步骤来开发上帝赐予你的才能,这种才能只有你才可以控制:

1.找一个超现实的理由——精神的力量

2.每天做出选择——选择的力量

3.慎重地选择朋友——关系的力量

4.掌握一种模式,然后再学习一种新的模式——快速学习的力量

5.首先支付自己——自律的力量

6.给你的经纪人以优厚的报酬——好建议的力量

7.做一个“印第安给予者”——无私的力量

8.用资产来购买奢侈品——专注的力量

9.对英雄的崇拜——神话的力量

10.先予后取——给予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