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吃了很多话梅会怎样(轻松吃出慢性病)

清明假期,你出去玩的时候,会带哪些东西在路上吃?

我猜,可能少不了话梅吧?

一天之内吃了很多话梅会怎样(轻松吃出慢性病)(1)

图源:网络

古人说,「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在零食当中,话梅就相当于钟无艳这个角色,平常想不起来吃它,但是一熬夜追剧,或者一出去玩,就少不了它。

含一颗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开胃又舒服。含软了再嚼一嚼,用舌头和牙齿慢慢剔下梅肉,很适合打发无聊的时光。

有人说,吃话梅可以缓解晕车,这个我没有感觉,毕竟我基本上不会晕车。

但是,吃话梅之后头晕,我倒是真的体会过。而且,吃话梅头晕,这个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想一想,话梅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酸酸甜甜的。

酸酸甜甜的口感是怎么来的?必然是放了很多糖,因为梅子本身很酸,只有加入大量的糖,才能中和成酸酸甜甜的口感。

所以很多人认为,话梅最大的不健康因素就是糖。

其实不全是这样,话梅中还有一个比糖只多不少的成分,那就是——盐!

来看一个话梅的营养成分表:

一天之内吃了很多话梅会怎样(轻松吃出慢性病)(2)

图源:网络

这一款话梅,每100克当中的钠含量是3500毫克,3500毫克钠等于多少克盐呢?大约是8.7克盐。而这一袋话梅的含量是120克,也就是说,这一袋话梅里的含盐量,大约为10.5克。

当然话梅是有核的,核不能吃,梅肉大约占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一袋话梅吃下去之后,大约要吃掉5-7克盐。

这5-7克盐是保守估计,因为话梅里的盐,主要是存在于梅肉当中,果核里很难渗透进盐。

那么问题来了,话梅明明是酸甜口的,哪来那么多盐呢?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呀......

这就跟话梅的制作工艺有关了。

话梅、果脯、蜜饯,都是「盐津」系列的。盐津,名字很好听,但是不健康。

话梅就是用盐泡出来的,梅子采摘下来之后,先用大量的盐浸泡,泡一个月左右,把盐水漂洗一下,晒干,然后再用糖来腌渍,反复清洗晾晒,最后做成肉厚干脆、酸甜适度的话梅。

因为后期的工序主要是用糖腌渍,所以吃的时候,主要是酸酸甜甜的口感,没有明显的咸感。但前期用盐水浸泡的时候,盐分已经充分地渗透到梅肉里了,梅肉已经被盐泡透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做四川泡菜,新鲜的蔬菜放进泡菜坛子里泡几天,颜色完全变了,吃起来也是又咸又酸又辣的。几天的时间,蔬菜就已经泡透了,而梅子在盐水里至少要泡一个月,那样的盐分,只会比泡菜多,不会比泡菜少。

而吃话梅之后感觉头晕、头疼,就跟话梅里的高盐分有关系。盐里边的钠离子,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眩晕。

网上有人说,吃一袋话梅,相当于吃了半瓶酱油,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夸张,但是盐分摄入的确是差不多的。

很多人吃话梅都很上瘾,因为酸酸甜甜的口感,真的让人欲罢不能,而且一袋话梅里没有几颗,一次吃一袋真的不在话下。

一天之内吃了很多话梅会怎样(轻松吃出慢性病)(3)

图源:网络

一次吃一袋,当时一般不会有严重的问题,顶多就是头晕、头疼,而且吃了之后会口渴,也就不再吃了。

但是,如果长期吃,那高盐和高糖就容易引发慢性病了。

盐主要是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现在我们国家高血压的人数已经突破3亿了,大约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有高血压,高血压的人是需要从方方面面控盐的,如果一次吃下一袋话梅,那么努力了很多天才控制住的血压,可能就功亏一篑了。

而且大量的盐分摄入还会刺激胃粘膜,导致胃粘膜损伤,如果胃粘膜长期损伤,得不到修复,各种胃病就接踵而至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所摄入的盐分,应该控制在5g之内。5g大约是一啤酒瓶盖的量,这5g是一日三餐的总量,还包括各种调料、零食中所含的盐。

而糖呢,主要是导致血糖波动,如果原本就有高血糖,那么经常吃话梅,就会导致血糖波动、血糖飙升。

建议大家选话梅的时候,注意看一下外包装袋背面的营养成分表,有些牌子的话梅已经做了低盐改进,钠含量越少的越好。

糖分在营养成分表中一般是不直接标注的,但是心里一定要有一根弦:话梅的含糖量很高,你辛苦半天减肥、控糖,可能一袋话梅就打回原形了。

而且糖吃多了会加速衰老,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以,选话梅很重要,吃话梅也很重要,一次吃两三颗,解解馋就可以了~

另外,吃话梅的时候,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可以中和盐分~

最后,附上我的每日健身数据,今天在上班路上健走5公里,日常健身第24天,把运动融进骨子里~

一天之内吃了很多话梅会怎样(轻松吃出慢性病)(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