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1)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吴均

《同柳吴兴何山》

……

…..

….

..

- 诗人简介 -

吴均,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品性耿直,为人豪爽,曾为吴兴太守柳恽帐下主簿,后柳恽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大为赏识,累官至奉朝请(文职)。

效命期间,欲撰写《齐书》为武帝所不满,故私著《齐春秋》,成稿30卷,因如实称武帝为齐明佐命,触怒君上遭罢,书焚毁。

不久,武帝又召令其撰《通史》,起三皇迄齐代,惟列传未就而卒。

吴均诗,工于写景,清拔朗秀,自成一体,常为时人仿效,故称“吴均体”。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这首诗,就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之一。

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2)

- 诗文赏析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出自吴均的《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本有三首,此为其一,诗文大意为:

在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绯烟缭绕,偶有阵阵岚气,从竹林的缝隙里,可以看见夕阳漫洒的余晖;鸟儿从山中小屋的檐脊上飞过,洁白的云朵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述景诗,短短20个字,粗略一看并无奇特之处,只是仔细玩味,发现4句诗里竟然有这么多景致穿插。

且浑然一体,实在是妙。

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3)

【山】

山为远山,因为可见天边的雾气,说明是远眺的状态,视野一下变得很开阔。

【烟】

此处的烟,并不是炊烟,而是山中的岚气,有缥缈之感,尤其山高入云,更有仙霄之美。

【竹】

竹中,说明是很大一片竹林,且茂密葳蕤,要从缝隙中才可窥见落日。于是景象有了层次,由近及远,层层叠叠。

【日】

日为落日,可见是暮晚时分,余晖洒落,美轮美奂,不可言喻。

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4)

【鸟】

鸟儿在屋檐上飞过,说明房屋建在山顶,体现了一个“高”字,但是映衬第一句,明显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远山可钻云天。

【云】

云朵穿堂而过,这是一种极少见的景象,仿佛真的是在仙宫一般。

【窗】

诗人临窗而立,远眺山峦,通过竹林,欣赏着落日余晖,偶有飞鸟划过。这是一种意趣,体现了人与自然间的微妙关系。

以上7种景象是诗中明显可见的,但还隐藏了一个主体,那就是:

【人】

人在看风景,人便也成了风景,这正是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果山峦之巅的窗子前,没有人驻足,那必然是少了很多韵味的。

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5)

而诗人也极力地在把自己融入自然,读者更不会把诗人置之脑后,所以诗人自己便成了最后一道风景线。

如同我们常说的,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看你。

这就是古典浪漫主义情怀。

还有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诗中所表达的意趣,如同电影中的长短慢镜。一开始,诗人把目光投得很远,就好像要穿越天际,去寻找山的另一边有什么一样,然后夕阳漫洒,透过竹林落在诗人的眼中,这似乎是远山对人的一种呼应。

在末尾两句诗中,鸟从屋檐过,云从窗里出,又是长短镜的交替,通过鸟和云的描写,诗人将山中的景象串联起来,浑然一体,惟妙惟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景象活跃起来时,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关于想象奇特的古诗都有哪些(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6)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把自己抛出去,他通过对一扇窗的描写,说明自己在驻足观望,如同“找茬”游戏一样,不反复品味很难发现。于是这些景象便有了人格。

比如前面我们说的,“一山更比一山高”,就是此中寓意。

综合来说,这不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山水诗,不似杜甫笔下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更没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般唯美。

甚至没有王维《画》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空灵。

但这首《山中杂诗》有自己的奇妙之处,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同样是一首很了不起的作品。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