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清朝有名的清官。

道光末年,进入官场早期的曾国藩就曾在家书中说:“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城欠账将近一千,归家则途费接礼又须数百,甚是难以措办……”

一个京城二品高官却无省亲路费,清廉程度可见一斑。青年时期的曾国藩真有海瑞的自虐式清廉倾向。

“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曾国藩

40岁之后的曾国藩从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为众所排斥。他深知水至清则无鱼,于是开始外圆内方,外浊内清;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有这样的胸襟,必成大事。

其实,除了清廉之外,我们看《曾国藩传》,他还有其它8种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勤能补拙,目标明确,慎独有恒,分寸择友,爱才惜才,善于反思,善于抓住机会,懂得见好就收。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2)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3)

勤能补拙

曾国藩是一个尚拙的人,他曾经说: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学习死磕

不到5岁就由其父启蒙,从14岁起就与其父一起考秀才,连续6次未中,终于在22岁时考取秀才。漫长的9年秀才考试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痛苦的记忆。他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

打笨仗

曾国藩的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笨”。“结硬寨”和“挖地道”是 湘军行军打仗,最大的两个特点。

曾国藩的这种打仗方式,看起来很笨拙,其实是很高明的,非常符合《孙子兵法》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艰难的科考经历和15年的弃文从武生涯,对曾国藩来说也是证明勤能补拙的一个过程。通过方法得当的努力,天资不足的他,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身为文官的他也建立起了战斗力极强的湘军。

可见,只要以勤补拙,再加上目标明确,天底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4)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5)

目标明确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因此,“立志”确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曾国藩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了最高层自我实现上,也就是做“圣人”。以“圣人”为人生目标,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取法乎上”了。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第一个要诀,就是立志高远。这一志向,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

怎样学做圣人呢?唐鉴告诉他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写日记,这是入圣之基。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6)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7)

慎独有恒

曾国藩自在京城入了翰林院,就开始了记日记的习惯。每天必须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行,反省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比如检讨自己多看了同僚美貌妻妾一眼,抑或是心里羡慕别人发了一笔小财,这样的举动都会进行自我反省和深刻检讨,甚至还检讨大脑中闪过的每一个念头,通过每一个细节,持之以恒地“研己”,以达到改变自己的目的。

曾国藩有次给弟弟们的家书写道: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通过他的日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修炼的脚步。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地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

老年的曾国藩虽然因眼疾严重失明,仍然勤奋有恒,直到生命终结的前几天,都还保持记日记默读几页书的习惯。

曾国藩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经常分享日记给好朋友求点评,让大家一起监督自己的圣人目标。如此看来,择友就非常关键。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8)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9)

分寸择友

曾国藩把择友当成人生第一大事。在闭塞的湖南乡下,曾国藩最大的遗憾是交不到有质量的朋友。他在致诸弟的家信中谈及自己当年的感受:“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

在京城立志“学做圣人”的曾国藩,广交朋友时更是注重与人交往的尺度。又因他急公好义特别爱助人,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他升为翰林院侍讲那次,因为大家都来祝贺,以至于他跑了五六十家去回拜。

不久,他就成为在京湖南官员的领袖,这对他在仕途上发展影响深远。

看曾国藩在官场与上级交往,也很注重分寸,从不失态。即使很多打过交道的重臣倒台,曾国藩也从未受过牵连。

曾国藩不仅择友分寸有方,而且还特别爱才惜才。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0)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1)

爱才惜才

曾国藩的幕府,盛时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队伍。凌林煌在《曾国藩幕府宾僚探究》中统计的总数前后共为497人。除幕僚外,还有候补官员、法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师等。

他对于有学识和有天才的人,一向极为钦佩,并有意培养他们。曾氏幕府很像一个学校,既是储备人才之库,也是陶铸人才之所,而校长就是曾国藩。

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无不都是受他提携,成长为大清重臣。在几十年的官场上,又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对方。在他晚年时,几乎所有清朝的总督都曾是他的部下或由他提拔。

自己培养的重臣在官务上偶有与他产生冲突,曾国藩多以大局为重。最典型的要数左宗棠的背叛。然而在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受命镇压西捻军时,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还是不计前嫌给足了左宗棠军饷,让左宗棠钦佩不已。可见曾国藩惜才的胸襟。

曾国藩还上奏朝廷,选择十三四岁到二十岁的少年,到美国留学。在他去世5个月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三十名幼童,从上海出发远赴美国留学。这是曾国藩临终之前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曾国藩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写信给好友请他们给自己提意见,进行反思。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2)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3)

善于反思

曾国藩的反思非常与众不同,在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针对别人的劣势进行反向思考,从而规避出错风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次反向思考。

第一次是第6次考秀才时文章被学台“悬牌批责”之后的反思

在第6次考秀才时不但未中,还被学台“悬牌批责”。就是试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被批文理欠通顺,但文笔尚可,道理没讲通,大家要引以为鉴。

曾国藩回家后反思这6次赶考失败的原因,并仔细琢磨自己的文章与优秀的同题文章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文章过于重视局部打磨太拘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这次的反思,以前学了16年没学通的他,感觉突然通了。终于在第二年22岁第7次的秀才考试中榜上有名,第三年又“联捷”中了举人。

第二次是建湘军时,对照绿营军的种种劣势,反向思考”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从严建立军纪军规,给湘军注入良心和灵魂。湘军成为了极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在与太平天国15年的较量中成了绝对的主力,完胜清政府满蒙嫡系的江南军,最终一举歼灭了太平天国军。

第三次是久困江西九江回家为父守孝,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2年的反思。他写信给众多好友要求他们给自己提意见,而这次反思的大彻大悟,使得曾国藩思维风格大变,与40岁前大不相同。也让他在官场的为人处事风格变得更能与人通力协作,变得外圆内方、和光同尘。真正做到了 《道德经》第四章所说的“和其光,同其尘。”的圣人之范。

这样反思的好处就是面对每一次选择时,都能找准方向抓住机会。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4)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5)

善于抓住机会

其实,多数时候,身为朝廷命官的曾国藩没有选择,有的只是临危受命和迎难而上,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处境之下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即使是旁人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抑或是别人吃不了的螃蟹,到了曾国藩手里,都能变成一手好牌。这是因为,曾国藩有点石成金,把不是选择的选择,变成磨练意志和能力的利器的魔力。

机会一:初入翰林院时事无巨细,不眼高手低,引起道光皇帝的常识;

机会二:被咸丰皇帝下诏令搞湖南“团练”,结果把团练变成比政府绿营军更强大了湘军;

机会三:为了有充分地把握收复武汉,宁愿等几个月洋炮到位后才出兵;

机会四:曾国藩深知,安庆是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水路上的最重要的关隘。不管咸丰皇帝如何瞎指挥,都按兵不动,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抓住机会一举拿下安庆,取得了平定太平天国关键性的一战;

机会五:在慈禧的委任下再次出山时,抓住了两江总督的机会,从此驰骋官场官至直隶总督;

机会六:准确地判断了金陵城洪秀全的军事实力,稳扎稳打,历时三年,抓住机会最终歼灭太平天国收复南京。

在曾国荃收复南京城后,以慈禧为首的朝廷,不仅没有公开赏功,反倒连续两道谕旨追责曾国荃洗劫南京城时太平天国留下财物的去处。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6)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7)

懂得见好就收

朝廷的猜忌,曾国藩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熟读史书,更精通易理。《易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危险。因此,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趋福避祸。

所以要想收场,就要把权和位这两个字推掉一些,减去几成。他知道兄弟二人的权势已达峰巅,意识到他最需要做的是自剪羽毛。于是他奏请慈禧让曾国荃辞职返乡,并主动裁撤湘军弃掉让清政府戒备的兵权。

自剪羽毛后,朝廷因此对曾国藩态度大为改变,不再追究曾国荃的问题,放手让曾国藩治理两江,后升任直隶总督。最后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要职上直至去世。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8)

写在最后

勤能补拙,目标明确,慎独有恒,分寸择友,爱才惜才,善于反思,善于抓住机会,懂得见好就收。

曾国藩的这8种品质,对现代人的启发是:天资不足,勤奋努力可以弥补;只要目标明确,慎独,懂得择友和借力,并与他们通力合作;善于抓住机会;面对逆境要善于反思;顺境时懂得见好就收;坚持自己的目标,一定能成大事。

除了以上的8种助他成功的品质之外,《曾国藩传》中说: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最后,想分享我的一个小见解。看了《曾国藩传》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他“卖国贼”的误解太深太深了……其实他是中国能与外国人平等对话的第一人,真正开启了与洋人的诚信外交。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三大秘诀(学曾国藩的8种优秀品质)(19)

作者:Margaret Wu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