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有白内障该不该做手术(近视眼遇到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有白内障该不该做手术(近视眼遇到白内障)(1)

文|赵小刀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有一种眼病--白内障

上了岁数几乎人人都有

近视眼合并白内障也很常见

当白内障遇到近视眼时

手术前,医生经常会给出一道选择题

看远?看近?选哪个?


高度近视眼有白内障该不该做手术(近视眼遇到白内障)(2)


为了让您明明白白的手术,

咱们就花点时间,把这个问题讲通透,

帮助您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对于术前不近视的人来说,手术方案相对比较单一,可以选择单焦点晶体,术后保持之前的状态,看远不错,看近则需要戴花镜。当然对于一些年轻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选择多焦点晶体来摆脱术后对花镜的依赖。


高度近视眼有白内障该不该做手术(近视眼遇到白内障)(3)

而对于术前有近视的人来说,就不是只有这一种选项了,医生可能会为您提供多种方案,让您自己选择,选择多了,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有时候,患者会特别豪迈的说“赵医生,我就信您了,您帮我选,您说咋弄就咋弄”。这时候,我听了很感动,但却只能苦笑,这个选择题,我还真的无法替您答。我能做的呢,就是把每种选择的好处和坏处都充分的告知您,您需要根据自己的用眼需求,平时的生活工作环境,经济条件等自己做出选择。


但是真的让患者自己选择时,有些患者可能就有点懵圈了,尤其是在同仁医院的门诊环境下,后面的患者还在“虎视眈眈”的等着呢,可能来不及仔细思考和斟酌,只能草草做出选择,回家后反复纠结,寝食难安,生怕自己理解的不对,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有没有一种灵魂叩击的感觉,哇靠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高度近视眼有白内障该不该做手术(近视眼遇到白内障)(4)

也有的患者真心大心脏,术前什么也不想,反正有赵小刀我不怕不怕啦,结果做完手术,咦,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虽然手机看的挺清楚,查视力表怎么才0.3?


好吧,对于近视、花眼这类问题,在眼科医生眼里,属于两句话足够说清楚的“常识”,但从术前术后关于这类问题大量的咨询来看,好像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彻底讲透。



有一些年轻的白内障患者,眼底情况非常好,散光也不大,主治医生也能胜任多焦点晶体手术,可能就会趁着白内障手术,选择多焦点晶体把眼镜摘掉。但有更多的近视患者在做白内障手术时,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适用多焦点晶体,只能使用单焦点晶体,那么医生在术前会与患者沟通手术方案,经常会给出这样几种选项:

1.单焦点晶体

选择将近视矫正,只留0~100°近视,术后看远清楚,看近需要戴花镜;

2.单焦点晶体

选择保留低度近视250~350°,术后看近清楚(30cm~40cm),平时看远需要戴250~350°近视镜。

3.单焦点晶体

选择保留原来的近视度或者依照对侧眼保留近视度,术后看近清楚(但要非常近,可能<20cm),平时看远需要戴跟原来差不多的近视镜。


那这3种选项都是什么意思呢?

不同的选项对应的是怎样的用眼状态?


选项1:看远方案

这种方案术后看远清楚,可能达到0.6以上,但看近会很模糊,较大幅度的改变了近视眼患者之前的用眼习惯,

以前习惯了拿很近才能看清,术后拿近了反倒看不清了。术前戴近视镜,没戴过花镜,术后则必须随时携带老花镜了,看手机,看书报,甚至吃饭时要看清碗里的菜,可能都得依赖老花镜。

除了用眼习惯大幅度改变以外,这种方案还有一个双眼匹配的问题,如果只有一只眼睛需要做手术,那么这种方案就不太好,术后一只眼睛需要戴花镜,另一只眼睛需要戴近视镜,那将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双眼不配合可能会带来头晕,眼涨,走路一高一低,倒水洒出等问题。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患者,很享受这种一眼看远一眼看近的状态,近视镜和老花镜都省掉了,这个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医生也没办法提前预知您是能享受的还是受罪的,所以这种方案,医生一般不会常规推荐。

对于不怎么阅读的高龄老人、独眼患者、双眼都需要手术并且厌恶近视镜的患者,我们有时会选择方案1,但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单焦点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案。


选项2:看近方案,留300度近视

与方案1相反,留近视是为了术后看近处的时候比较方便,平时看远戴个300度左右的近视镜,沿袭了患者术前的用眼和戴镜习惯。这种方案术后远视力一般在0.2~0.3。


那为什么要留300度,

而不是200,400,500度呢?

近视度数其实就是眼睛这个透镜系统的整体屈光力,它决定了眼睛看东西最清晰的距离。具体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焦距=1/屈光力

这里焦距的单位是米,屈光力的单位是D,平时我们说的100度近视,就是-1D,300度近视就是-3D,那么如果是100度近视,计算得到的最清晰焦距就是1/1=1米,300度近视,对应的最清晰焦距就是1/3=0.33米,也就是33cm。


我们日常生活中,近处最常用的距离是33cm附近,阅读,看手机等大多是这个距离,看电脑、炒菜等一般是60cm左右,而1米的距离并不是很常用。所以呢,如果手术设计时近视留的少了,那么术后远了近了都将看不清楚,这就是医生要留近视就要留250~350度的原因,因为250~350度的近视,对应的最清晰焦距是30~40cm,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视物距离。


所以呢,这个方案通常是最多见的选择。看近比较清楚,生活比较方便,看远的裸眼视力一般在0.2~0.3,有的患者不戴近视镜也够应付日常生活,需要看很清楚的时候则需要戴镜。


但这个方案也是有不足之处的,它只考虑了单眼的用眼方便,但当另一只眼睛度数在600度以上时,术后双眼近视度数之差超过了250度,不太容易配眼镜,戴上可能会晕。


选项3:看近方案,保留原来的高度近视

这种方案只做掉了白内障,维持原来的近视度数,术后还继续戴原来厚厚的眼镜。这种方案裸眼视力 ≤0.1。

临床上,白内障专科医生很少会建议您这样做,原因主要有三点:

1、高度近视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是一个重要的改善视觉质量的机会,医生摘除浑浊的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时,可以自由调整人工晶体的度数,相当于把眼镜直接融入人工晶体中了,而且这完全是顺带的和免费的,我们俗称“买一赠一”。

2、如果术后保留6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那么术后最清晰的焦距是17cm(1/6=0.167米),必须把物体拿到眼前才能看的清,日常常用的距离,还需要配眼镜才能看清,看书需要再戴300度近视镜,看电脑需要戴450度近视镜,平时需要戴600度近视镜,需要多副眼镜随时调换,这挺不方便的。

3、高度近视白内障发生的早而且发展迅速,虽然对侧眼当下白内障还不严重不需要手术,但不久的将来可能就需要做了,等对侧眼也完成手术,双眼就协调了,那时眼睛可以恢复年轻态,也是一件美事。


那么,

我们知道方案1和2是最多见的选择,

那么在对侧眼还没有进行手术的这几年,

该如何解决双眼度数相差大,

不协调的问题呢?


主要的解决方案有几种:

1. 手术眼配镜足额矫正,对侧眼眼镜度数低配,尝试适应。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适应的哦。

2. 对侧眼佩戴隐形眼镜,物美价廉,是值得尝试的方案,即使50多岁的患者也可以大胆尝试,对于方案2的选择,对侧眼可以采用300度近视框架镜 隐形眼镜的方案。但是如果实在难以习惯,或者因为干眼症、角膜炎等问题无法佩戴隐形眼镜,那么这条路可能就走不通了。

3. 对侧眼植入ICL或者PRL人工晶体,等日后得了白内障,再取出ICL/PRL,植入人工晶体即可,当然这种方案花费比较高,适用于<40岁的患者。


关于这个问题

还经常发生一些美丽的误会呢

有时候我们给患者留了300度的近视,但是患者术后第一天打开纱布的时候,看东西特别清楚,其实那时度数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可能仅有不到100度近视。过了一周,患者会感觉,咦,怎么我视力越来越下降了,其实不是真的下降,只是您最清晰的焦点,慢慢从远处移动到近处,最终稳定在医生设计的那个距离,这是因为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体位置一般需要数周才稳定,在人工晶体稳定的过程中,度数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有人刚好从术后第一天的0度变化到最终的300度,于是就发生了这种美丽的误会。


结束语

好了,这个问题我想已经解释的差不多了,希望您在门诊面对医生的选择题时,不再迷惘,当您从容的做出您的回答时,您的医生可能心头一震,“嘶,这个患者有备而来哦,手术一定得好好做,千万不能出差错”,收到这样的效果也未可知哦。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2020首届健康头条问答大赛##2020健康fla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