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小吃的作文(中考作文导写舌尖上的家乡)

特约撰稿人:田宗昌

名师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关于家乡的小吃的作文(中考作文导写舌尖上的家乡)(1)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有关于家乡的味觉记忆,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挥之不去。你记忆中家乡的美食是什么?

请以《家乡的美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或情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点拨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要求以《家乡的美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思考或情感。具体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美食”。从小到大,我们吃过的家乡的美食数不胜数,应从中选取自己最喜爱的、最有话可说的美食进行写作。

2.选择文体。你可以讲述与“家乡的美食”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发表关于“家乡的美食”的议论。

3.表达多样。你可采用生动的描写、简洁的叙述,也可采用真挚的抒情、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总之表达方式应灵活多样。

美文亮相

咸菜慈姑汤

汪曾祺

关于家乡的小吃的作文(中考作文导写舌尖上的家乡)(2)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黄芽菜”,是外地运来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干,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细、嫩、脆、甜,很好吃。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慈姑片,那就是咸菜慈姑汤,或者叫慈姑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1931年,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慈姑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慈姑,而且是不去嘴子的慈姑,真难吃。

我19岁离乡,辗转漂泊,三四十年没有吃到慈姑,并不想念。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慈姑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慈姑,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认同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慈姑、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慈姑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慈姑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儿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慈姑,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

北方人不识慈姑。我买慈姑,总有旁人问:“这是什么?”“慈姑。”“慈姑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慈姑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汪曾祺谈吃》,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有删改)

写作借鉴

该文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对咸菜慈姑汤的情感变化过程。文章先说对慈姑“没有好感”“并不想念”,为下面写“爱吃”“想吃”蓄势,从而突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结构上,因为作者家一到下雪天就有喝咸菜慈姑汤的习惯,所以文章由雪开篇,又用雪收尾——“想念家乡的雪”实际上就是想念家乡,首尾照应。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写腌咸菜的片段,通过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家乡的生活习俗,虽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这是汪曾祺先生一贯的语言风格。

(张淑云 荐评)

仿写佳作一

家乡的美食

江苏盐城第一初级中学 鱼 洋

关于家乡的小吃的作文(中考作文导写舌尖上的家乡)(3)

我的家乡美食众多,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外婆包的春卷。

春天的一个周末,外婆从菜市场买回一篮子荠菜。我接过篮子一看,它们灰扑扑的,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刚在泥中打了个滚儿。外婆搬个凳子坐下来,把它们一一择干净。此时,它们整整齐齐地待在地上,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外婆把它们放入水池中,仔细搓洗起来,很快,它们就绿得逼人眼,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外婆将它们放到锅里,焯水,捞出,过凉,用力挤掉水分,切碎。此时的荠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外婆又拿出煮好的肉,把它们切成丁。外婆把荠菜、肉丁和调料混在一起,戴上手套,按照顺时针方向搅拌了一会儿,春卷馅儿做好了。

开始包春卷了!外婆左手拿起一个春卷皮,右手用筷子夹了馅儿放入其中,手一卷一捏,一个漂亮的春卷就诞生了。我看了一会儿,觉得一点儿都不难,就拿起一个春卷皮,学着外婆的样子包起来。然而,我包的春卷要么瘦得可怜,要么胖得惹人嫌。我有点儿泄气了,说:“太难了,我不包了!”外婆笑着说:“遇到这点儿困难,就要放弃了。别着急,熟能生巧嘛!”看我不说话,外婆接着说:“这包春卷也有学问呢,比如细心,比如坚持……”我若有所思地看向外婆,外婆的手粗糙干涩,指尖还有细细的裂口,可是又那样灵巧——生活的智慧就在这粗糙而灵巧的手里呢。“再试试!”外婆递给我一个春卷皮。我点点头,在外婆的指导下包起来。很快,我包的春卷也有模有样了。

终于,该炸春卷了!外婆把它们一个个地放入滚烫的油锅中,再用筷子给它们翻身,当它们两面都泛出金黄色时,将它们归拢,用漏勺捞出。我站在外婆的身后,觉得外婆就像个经验十足的老将军在指挥战斗。待春卷稍凉些,我夹起一个咬了一口,顿时清香四溢。我想,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外婆包的春卷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种味道。

与你分享

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和外婆一起包春卷的场景: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荠菜择洗前后的样子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动作描写的使用,使外婆调春卷馅儿、包春卷、炸春卷的样子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话描写的使用,使我们明白了生活的道理。外婆包的春卷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爱的味道,文章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王 曜 荐评)

仿写佳作二

家乡的美食

四川隆昌知行中学 王崇薇

关于家乡的小吃的作文(中考作文导写舌尖上的家乡)(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古到今,人们对自己的家乡都情有独钟,我也不例外。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隆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走不出她的视线。

说起我的家乡,不能不提到一种美食——羊肉汤。深冬时节,无论是刚下晚自习的学生,还是刚下夜班的工人,能够喝上一碗羊肉汤,都是莫大的享受。隆昌的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羊肉汤店,然而,对我来说,最美味的,还是妈妈做的羊肉汤。

羊肉汤的制作方法不算复杂,但极其花费时间。为了让我和爸爸中午一回到家就能喝上鲜美的羊肉汤,妈妈一大早就出发了。她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羊肉和羊骨头,仔细清洗、改刀后,把它们放入砂锅中,接着放入食盐、陈皮、八角等用中火炖制。等待的时候,妈妈也没有闲着,她把粉条放入水中,豆腐皮切丝,木耳泡发,香葱、香菜切成末儿。两三个小时后,待汤变成奶白色,鲜美的羊肉汤就炖好了。妈妈捞出羊肉,把它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的,码在盘子里。等到我和爸爸推门进来,妈妈把备好的食材一一放入碗中,浇上滚烫的羊肉汤,顿时香气弥漫开来。

我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羊肉汤,棕黄色的羊肉浸在乳白色的汤里,粉条根根分明,豆腐皮细如发丝,木耳则如一叶叶扁舟,香菜末儿、香葱末儿则如水草在汤里招摇——好漂亮的一幅画,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快来吃饭,我都等不及了。”我大声叫着。

“来了,来了!”妈妈端着秘制的辣椒油边答应边走到餐桌边,“小馋猫!你们先吃,不用等我。”

“那怎么行呢?你最辛苦。”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

“好了,你们俩别献殷勤了,快尝尝味道怎么样?”妈妈说。

我端起羊肉汤,轻轻地抿了一口,鲜美的味道在我口中荡漾开来。我又夹起一片羊肉放入嘴里,羊肉细嫩软烂,没有一丝腥气。此时,我已顾不得许多了,大口吃起来。一会儿的工夫,一碗羊肉汤已见了底。

我想,无论我今后走到哪里,家乡隆昌的羊肉汤,都会使我魂牵梦绕。

与你分享

在该文中,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作者选了一种美食——羊肉汤,并用“隆昌的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羊肉汤店,然而,对我来说,最美味的,还是妈妈做的羊肉汤”一句话过渡到对妈妈做的羊肉汤的描写上,极其巧妙。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文中,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妈妈做羊肉汤的过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妈妈做的羊肉汤的美味,运用语言描写烘托幸福的家庭氛围,十分打动人心。

(耿世诚 荐评)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