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和toc属于什么营销策略(ToB和ToC的营销有什么异同)

ToB和ToC的营销,差异真的太大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tob和toc属于什么营销策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tob和toc属于什么营销策略(ToB和ToC的营销有什么异同)

tob和toc属于什么营销策略

ToB和ToC的营销,差异真的太大了。

但是,ToB的营销,不能只考虑B的需求,还要兼顾C的特点。

因为,营销触达的,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人。即便是ToB的业务,也是通过触达个人,逐层突破,进而促成B端业务合作的。

由于传统的ToB营销,除了陌拜、会展、公关等直接触达客户的环节以外,其余大部分非直接触达的营销环节,都过于注重企业需求,而忽视个人体验,导致这些营销环节转化率偏低,整体营销效率低下。

比如,绝大部分SaaS类产品的营销,仅提供一个测试账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不同角色有不同权限,有不同诉求,使用同一个测试账号,无法真切体验具体个人的实际应用场景,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大部分原料供应商的营销,基本上都是产品资料的罗列,而这些资料在市面上非常雷同,很难吸引客户,脱颖而出。

所以近年来,有很多营销人呼吁,ToB要学习ToC的营销模式,提升客户体验。更有甚者,建议用ToC的模式来做ToB的营销。

宇沐觉吾认为,诚然,ToC在营销打法上,触达更广泛,形式更丰富,内容更有趣,体验更友好。

ToB借鉴一些ToC的营销模式完全没问题,但不能全盘照搬,容易导致舍本逐末,失去内核。

因为,ToB营销和ToC营销,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个本质就是,ToB面对的是组织需求,ToC面对的是个人需求。

需求的本质不同,必然导致营销的思路和手段也不同。

一、决策链路不同

组织需求的决策链路比较长,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属于团体决策。营销的对象是一群人,包括使用者、管理者、决策者等多种角色。

因此,ToB的营销,适合线性模式,要兼顾不同受众角色的独特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营销内容与互动,设计周密、系统的营销环节,打造多维、深度的营销体系。

比如食品原配料厂商对食品制造商的营销,需要考虑采购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的需求和关切,解决不同角色的相关问题和疑虑,有时还需要辅助决策人员达成内部一致。

比如协同办公软件,人事部门比较关注过程数据,包括考勤、申请、协同处理及时率等。管理部门更加关注结果数据,包括经营数据、业绩表现、目标达成率等。员工个人更加关注异常数据,包括漏打卡、业绩不达标、排名靠后等。

相对来说,个人需求的决策链路较短,角色很少,很多时候都是单人决策。一般情况下,感性大于理性,需求容易被激发,偶发购买的情况也很多。

因此,ToC的营销,适合多点模式,尽量覆盖各种场景,提供激励性的内容与互动,设计环绕式的营销环节,打造多点开花、反复触达的营销体系。

从决策链路角度来看,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

  • ToB营销周期长,环节多,理性大于感性,适合采用长线突破的营销模式
  • ToC营销周期短,环节少,感性大于理性,适合采用多点转化的营销模式

二、触达路径不同

由于组织需求的营销对象是一群人,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及使用场景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触达受众的路径上,需要考虑各自相应的营销场景。

职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维度。面对企业的需求,一定要考虑相关职业的特殊性。

比如,产品原型SaaS工具的营销,产品经理是最直接的用户。在产品经理相关的职业垂直媒体等渠道,一定要布局相关的营销内容与互动。

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维度。很多行业具有一定的门槛和明显的特征,针对该行业的ToB营销,一定要具备该行业的专业性。

比如,智能化生产设备提供商,在相应的行业媒体、行业展会、行业论坛等渠道,尽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

管理是一个通用的维度。组织需求的决策人,都是管理者。ToB的营销,可以巧妙结合管理的元素,触达B端决策者。

ToC的营销,更重要的是目标群体的购买场景和实际使用场景,为各种场景设计相应的触达模式,定制贴切的内容与互动形式,提升曝光量和转化率。

从触达路径角度来看,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

  • ToB营销场景少而精,专业性优先,适合采用咨询顾问的营销方式
  • ToC营销场景多而广,体验感优先,适合采用感性刺激的营销方式

三、购买偏好不同

B端采购的第一出发点是实用有效,如果没有效果,即使再便宜也不会买。如果效果上差不多,再考虑综合成本。在不清楚效果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知名品牌。

而C端购买的第一出发点五花八门,因为容易受各种激励,临时触发购买行为,有可能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其实根本用不上。相对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如果价格实惠,效果差一点也会考虑。

从购买偏好角度来看,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

  • ToB营销,效果优于价格,以品牌促销售,适合采用梳理样本案例标杆的营销手段
  • ToC营销,价格优于效果,以优惠促销售,适合采用用激励促裂变的营销手段

四、转移成本不同

这一点很好理解。B端采购后使用,在组织内部会逐渐形成了路径依赖、工作习惯和协同模式,想要改变或切换,非常难。

比如,一个场馆要切换智能化系统,既要考虑原有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适配,还要培训相关人员,还要调整工作机制和协同模式,还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等。周期长,难度大,对日常经营管理的影响非常大。

而且,经过长期合作,很多员工可能已经与合作伙伴之间,产生了很深的利益关联和私交。切换的阻碍非常大。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很有必要或者很迫切,B端是不会轻易更换经营管理相关的工具和供应商。

而C端不一样,双方之间的关系比较纯粹简单,也几乎不涉及第三方。除非已经成为品牌粉丝,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否则就会来去自由,没有太多眷念。

从转移成本角度来看,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

  • ToB营销,转移成本很高,注重长期价值,适合采用共赢成长的营销理念
  • ToC营销,转移成本较低,看重短期利益,适合采用多重激励的营销方式

本文小结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ToB营销和ToC营销的差异:

ToB营销的特点:

  • 组织决策,理性大于感性
  • 合作周期长,忠诚度较高
  • 适用“自上而下”的市场营销战术
  • 重点是营造品牌,打造样本案例,成为行业标杆

ToC营销的特点:

  • 个人决策,感性先行
  • 抓先锋型、实用型和保守型
  • 适用“创新触角”战术,全渠道各场景无死角触达目标用户
  • 重点是引领仪式,形成习惯,融入日常场景

以上粗略的阐述了ToB和ToC营销的差异,供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