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u30 名单(记录一个福布斯U30的高光和低谷)

虽然身为泉州人,前两年都在北方待着,去年朋友的一个电话,我和老婆两小时的时间收拾行李就赶到厦门,筹备着帮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福布斯u30 名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福布斯u30 名单(记录一个福布斯U30的高光和低谷)

福布斯u30 名单

虽然身为泉州人,前两年都在北方待着,去年朋友的一个电话,我和老婆两小时的时间收拾行李就赶到厦门,筹备着帮忙。

“风光无限”

身为一个福布斯U30的创始人,以及顶着优秀的90后创业领军人等一系列的光环,但我的朋友其实过得没外表那么光鲜。

公司做得是第三方快递代收发,这么理解他的模式,有点像菜鸟驿站,但是菜鸟是独立站点,他公司的模式是赋能便利店,给便利店增收。

17年拿到顶级机构投资之后,团队扩充,那个时候邀请我加入团队,因为看到团队没有合适自己的位置,以及看着团队盲目扩张已经开展了停不下来脚步,我担心友谊因结果受影响,婉拒了。主要原因是我看着一个公司60%都是BD,但业务型公司没问题,但是这些BD基本上给公司带来的负收益,导致,支撑部门不赚钱,业务也不赚钱,公司亏损是必然的。

“负债累累”

17、18年声势浩大,亏损却前所未有,顶着顶级机构的光环,大环境对于他们赛道却不那么看好。于是乎,除了外部融资,他们开始找寻第二增长,找到了公众号,因为公众号沉淀了大量的取件人关注,实实在在的本地区域信息,让公众号有着渠道的价值,于是在18年的时候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

但,他们对于外界还是很乐观,没有大面积收缩团队,减少亏损,还在进行市场扩张,试图通过扩张增加公众号粉丝,带来指数增加的公众号收益。

(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做得是大面积减少BD团队,通过外部市场团队合作,测好roi,持平微亏进行市场扩张,BD团队本身对公司没有粘性的)虽然作为优秀的创业者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反绝对的信任自己的合伙人(这个是很优秀的品质,创业公司也需要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并不是不信任而是提出更好的可能性)

尽管19年公众号的收益有着不错增长,但是也没跑平人员薪资。

所以,这时候公司也有着不小的资金缺口、债务问题。

除了内部融资,创始人借款,他们找到了新的办法。

“招商引资”

时间到了19年初,彼时,市面上有一家叫“x九”的招商公司联系到了他们,看到了他们商业模式的价值,提出了一个很不错的畅想。

“x九”的模式是这样的,手头有非常多优质的金主,通过不定期优质项目路演,吸引客户进行投资,成为区域合伙人,出钱又出力,然后通过金主在当地的资源和人脉对项目进行扩张。

这就无疑雪中送炭,公司缺钱,也缺少市场。紧锣密鼓的飞到各地,进行路演,展示项目,对接各路金主,给公司带来了不少的现金,“x九”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佣金。

一切看似欣欣向荣,合同里却有一个定时炸弹。

“回购条款”

之所以“x九”能这么快发展起来,实际上吸着项目方和出资方双方的血。大部分出资方如果很看好项目,那么直接就出资,整个合作就完成了,最后就坐等收益了。

但是绝大部分的出资方可能还是很警惕的,这个时候“x九”也抓着项目方基本上是急缺钱的状态,所以只要有现金流,哪怕后续条款严苛一点也没事,所以就有着回购条款。

这个回购的逻辑也很简单,18个月或者12个月内让项目有保底收益,或者回本,否则就补齐差额。

基于对项目有着不错的预期,我的朋友觉得哪怕市场再恶劣,18个月也能让地方合伙人也就是出资的金主们回大部分款,所以他们需要付出的资金也就很小了。并且每天的催债和睁眼就能算出数字的员工工资是当下要马上解决的。

这个时候如果公司能意识到,团队的成本是有问题的,原本的架构体系下的财务模型是有严重问题的,那其实可能会好很多。

有,也没有。一部分业绩比较差的团队解散了,但是还留着业绩好的团队。好与坏在于矮子里挑将军,而不是ROI,而不是财务模型。

此时,海面看似平稳,但风浪就要来了。

“暴风雨中”

20年初,部分12个月兜底的回购,以及每天滚动的人员工资和债务,让窟窿更大了。

这个时候团队开始意识到了,团队需要精简。但此刻不像之前,部分无法及时兑付的商户提现。(因为便利店是依附平台做得快递代收发,所以款是先进入平台,然后商户再进行提现,公司有流动现金是商户提现款,之前的负债也是挪用部分款)。导致了公司在网络上有很多的负面,也包含了部分无法兑付的员工工资。

再加上团队意识到了“x九”这个吸血让业务没有实际性开展的时候,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和机会。

“独立招商”

独立招商和合作比较大的区别在于,解决客户,也就是找到这样的金主。

公众号广告,这是一个听起来已经很落后的获客方式,却又是很粗暴有效的渠道。

通过找到合适的财经类公众号进行招商类广告投放,同时在线上进行一次直播转化,最后引导客户来到线下,进行路演宣传,达成成交。

这个链路让公司快速的得到了很多客户,以及成交,此时的收益虽然比不上“x九”,但是来的大部分实干合伙人,不仅在现金流上让公司缓了口气,而且在业务上,公众号上也得到了提升。

短短半年多,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债务问题,虽然此刻网上伴随着很多负面消息“欠薪”“商户血汗钱无法提现”等,但是优质的项目标的,还是在招商圈闯出一片天。

“一波又起”

此刻我虽然没有实际在公司内,但是我依旧很关心公司情况,在招商开展的时候我也经常过去,并在一定维度上协同配合。我也提出了公司目前要做得应该是后端做好支撑,保障合伙人出了钱之后的服务和业务开展,才能良性循环。

但公司经营上,没有意识到债务严重性,一次一次上天眷顾也让他们还思考着自己新的业务增长点。

新业务合伙人给公司以很低的成本甚至负成本带来了不少门店,这样在协同配合上公司考虑以供应链赋能,这个时候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供应链补贴。以部分不错的产品,进行差价补贴,然后让商户使用我们的供应链服务,逻辑上是“低毛利带动高毛利”。短时间内,就像当时的人员投产没算明白一样,虽然也给公司带来了繁荣,但是在原本不大健康的财务下,又埋下不好的种子。

“江河日下”

2020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原本通过招商带来的大部分现金通过补贴又花出去了大部分,实际上剩下的现金远不足以解决公司的问题。

员工薪资缺口,大量到期的回购,商家提现款的挪用以及已付费合伙人的业务支撑不到位,这些消息在网上铺天盖地,导致原本优质招商已经收益甚微。甚至有意向的出资合伙人看到了负面,打消了原本的念头,还有不少已经合作的把公司起诉要求退回款项。

前几轮的投资人,也被负面消息感染,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投资款要打水漂了。

腹背受敌下,我的朋友,那个优秀的福布斯U30,90创业领军人也开始不知所措。

“断臂求生”

腹背受敌,只能断臂求生。

因为资金缺口前所未有大,加上团队内部对于负债的归由其实不一致。自然团队存在意见不合,此刻最好的办法是抛售优质资产,弥补债务,一切归0,从头开始。

在不停搜罗合适的购买方时,最好的选择被锁定了。

我朋友因为创业的各种光环,被学校多次表彰为优秀杰出校友,校董,也是学校的出资方,多次的跟他沟通表态合作。此刻可能也是最危难的时刻,找到了校董,达成了以下的大致合作,把两个优质的公司资产转售到学校旗下的公司,拿到一笔现金,同时自己协助校董去共同完成这家校方控股公司的日常运营。

其实这是不错的一个决定,起码还能东山再起。

也是在达成初步意向之后,我朋友一个电话把我从外省喊回来,协助他做这个事情,但事情初步并不是上面所说,有些许偏差,我后头说。

于我,这几年过得一直安逸,但我视他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只是还没正式合作,所以我也毫不犹豫,带着老婆马上飞到厦门着手了解事情。

“有所保留”

到了厦门我才知道,我原本以为我只是协助他完成资产的交接,可能因为我原本公司完成过并购,我这方面有经验,同时我也是在此刻能力稍微合适的人。但是陆续了解其实我才知道,并不只是需要我完成交接,还需要把资产对接到学校之后,我还要完成执行。但于我,我还是很认可这个小伙伴,我觉得我对接后过去完成执行,项目稳定即可,帮人帮到底。

我也跟老婆沟通好,在福建完成好业务交接我们在走。(我家在泉州,有自己的房子,但厦门没有,所以在业务对接方面需要不少成本,但原本我们在青岛有自己的房子,生活成本较低,但我们也不在乎这个,毕竟奔着帮忙来的,而且还给发了工资,基本上够生活和租房子还有部分剩余,但对比生活品质还是下降了,但当时我们都是无所谓的)。

“阴差阳错”

从原本沟通的意思是,来到福建协助做好了业务交付,电话中沟通给我一笔钱,但我后续也没再提。到来了福建之后,发现了其实需要做得远比之前多,而且表达的意思中仅给工资。到后面,在业务交付的时候,出现了他自己招聘的员工,在新主体(也就是学校体系的主体内暂时做得负责人),然后可能是觉得我的出现给她产生危机,不断阻挠业务对接,同时一些岗位我明确说了不合适,她可以直接招聘。我跟我朋友提了好几次,未果。我发现事情可能远比我想象中简单。于是乎,我考虑着既然如此那么也来了福建,也说了帮他解决点债务问题,那么我也不是奔着长期待着做打算,那我适当做妥协。没关系,业务上没人顶着我让我老婆自己承担客服主管处理零碎小事。

但得到结果还是不如意。

我的退让,让别人觉得的自己能力强大,越发过分。同时不只是干预业务了,阻挠我觉得合适的人入职,导致业务对接无人可以做。这样情况在任何公司都应该有开除动作,这边并没有,甚至还觉得没什么问题,打着太极。我想着算了吧,就做了回青岛打算。

然后很巧,他们出售的业务有一个是跟一家大国企合作的,刚好老婆的姐夫,是该国企要职。几次沟通下来,我才知道,这个要出售的业务其实并不优质,也只是虚假繁荣。

加上前面沟通配合的不顺畅,我有了一个很负面的想法,原来我是来背锅的。

同时,原本出售业务的主体公司,也就是我朋友他们的公司,他们也在开展新的业务,对于原业务也不那么重视了。这个负债累累的摊子,没有人知道要怎么处理。

“逐渐明朗”

届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复发,打乱了业务对接的节奏。

原本21年3月初,就该把业务对接去泉州。因为新主体公司的原负责人百般阻扰下,时间耽搁了,并且业务对接很不顺利,导致时间延后。这一延后,遇上了疫情泉州封闭。

这让业务节奏上缓慢了下来,也让我思考速度上清晰许多。

了解到了“”

1.原本校方公司的一个业务无人货柜,在采购上的价格很多是偏高的,起码是我拿到的渠道价格对比是,至于有没有舞弊,不是我要做得和了解的。

2.原本某个优质业务资产订单量为日3000单,因没有补贴,我也确认补贴不会继续持续,业务下跌到日300单,我通过团队运作,拉到接近500单,然后在校方公司阻挠入职和各种小动作逼走人员,不让人员入职等动作,我选择不插手业务,原团队在我拉高到500单的水平下,持续运作,现在日均220单。

3.我朋友持续给我表达会开除对应校方公司的人,希望我过去配合,我来带团队,但实际上,并不采取动作,且持续给到那边重要的事情,我也表达了,我来只是帮忙,希望帮忙而已,帮不到我就会走。

4.此刻也有公司直接给我股权让我过去协助

5.我也直接表达了去泉州的一切前提是,业务下滑是活动政策和对应负责人出现严重过失导致的,并不想是业务带过去我直接背锅的。且必须开除有严重过失的泉州校方公司原所谓的负责人,其实就是管理五个人的部门经理,但她自认为自己是个总。

但,我朋友还在打太极,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开展

“下定决心”

不管怎么样,我待着的时间和付出对的起工资和公司的付出。

复盘过去这几年,这家公司从风光邀请我加入给的offer当时是合伙人之一,但我屈居一个小部门下去负责这个业务对接,我如果图钱图荣,我早该加入了,我只是希望能踏实做点什么,帮助他。

如果当时他能算清楚财务模型,知道人员架构冗长,也许事情不会这么糟糕。

如果当时他能做好决策,让公司做好支撑,也许事情不会这么糟糕。

如果当时他能不批准供应链补贴,也许事情不会这么糟糕。

如果当时他能早点意识到应该开除掉公司毒瘤,也是事情不会这么糟糕。

也没有那么多如果,无数重来也许结果一致。

分享这个只是想告诉大家,人生每个节点做得决定就会改变你。但每个节点都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时候,你能选择清楚是否听谁的意见,也许能改变很多事情,也许也改变不了。希望每个创业者,都能从这个文章看懂一些什么,学到一些什么,避免一些什么,最后得到一些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