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十首名诗(郑板桥水平很高的一首诗)

竹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历来被文人墨客争相吟咏。先秦时期,竹象征着君子高尚的节操。魏晋时期,竹代表着高雅脱俗的逸士。唐宋以来,竹成为了一种坚韧顽强的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总之,文人墨客多爱竹。他们的众多咏竹作品,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长河中的璀璨风景。

无论是刘禹锡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还是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亦或是杨万里的“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无一不彰显了竹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竹石》,便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竹诗。

郑板桥十首名诗(郑板桥水平很高的一首诗)(1)

它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之手,是郑板桥为自己所画的竹石图,而创作的一题画诗。在这首诗中,郑板桥便是着力表现了竹坚韧顽强的品质,并在其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竹的坚韧顽强,逐渐转变为作者的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

从写法来看,《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值得注意的是,郑板桥这首诗,虽然是在咏竹,但通篇却无一“竹”字,然而让人读后的感受,却又句句有竹。因此除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竹坚韧顽强的品质,及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人格追求和处世态度外,其艺术水平也很高。

郑板桥十首名诗(郑板桥水平很高的一首诗)(2)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首先,诗的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长环境恶劣,却坚韧顽强、挺立峭拔的翠竹形象。它的意思是说,竹紧紧咬定了青山就势不放松,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石缝中。众所周知,“咬”这个动作,它是需要付出力量的。

郑板桥十首名诗(郑板桥水平很高的一首诗)(3)

所以这两句诗不仅仅只是为我们展现翠竹扎根青山破岩中的情景,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竹不畏艰辛,而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从这点来看,我们人类是极其需要学习竹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的。另外,这两句诗还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即所谓的“根基深力量才强”。

郑板桥十首名诗(郑板桥水平很高的一首诗)(4)

然后,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即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后仍然坚强有力,不管你刮东西,还是南北风。很显然,这两句诗是紧承前面两句来说的。它说明了这首诗中的竹,不是一般的庭竹,而是岩竹,是时刻要与自然作斗争的风竹。

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所依赖的就是竹的坚韧无畏。而作为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来说,竹也是郑板桥人格的化身。即在生活中,郑板桥自己就像竹一样,面对恶势力的种种打击,依然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情操。实际上古代的文人墨客,绝大多数也都如此。

郑板桥十首名诗(郑板桥水平很高的一首诗)(5)

纵观郑板桥的这首诗,通篇无一“竹”字,却又在每一句中,都展现出了竹坚韧顽强的形象。虽然它的篇幅短小,只有短短的4句,语言也非常的质朴,但是其寓意很深刻,具有警语作用,读后发人深省。最后,郑板桥除了诗外,尤其擅长画竹、兰、石,更有书法“六分半书”名世,所以人称“三绝”。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