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1)

有个读者留言。

他说:为什么读书越多,越是感觉到孤独,感觉自己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跟他们聊?

然后他接着说,自己在工厂里上班,忙碌之后就回到宿舍里休息看书。

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读书。

可是,这种行为却被几个工友视为“无用功,装清高”。

在这样的议论与指点中,他就陷入了挣扎和矛盾的心理状态里。

一边渴望读书,但碍于周围人的声音,却不好意思读书。

一边想要分享,书中的故事,片段,情感让他如鲠在喉,想要将这复杂的情绪跟另一个人分享;却发现,根本无人愿意倾听。

于是,他就陷入了这种“孤独”,跟周围人格格不入的状态。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2)

这个问题,从表面看的确是因为读书多了,所以跟周围的人聊不下去,格格不入。

可深挖了看,即便他不读书,也不会缓解这份孤独。

因为他与周围的人,本质上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三观不同,志趣不同,有的只是工作之余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罢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容易将读书和孤独混淆。

他们潜意识里的态度是:读书越多,越是无法跟周围的人建立起好的社交关系。

可实际上,即便他们不读书,也未必能跟周围的人打好关系。

决定社交的行为并不是读书,而读书却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交。

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决定关系,而是并存的状态。

为什么有些人热爱读书,却能将社交关系处理得很好?

为什么有些人不读书,也无法拥有好的社交关系?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3)

有些人的孤独就是这样:

看了几本书,跟周围的人分享几句却发现没有回应;这个时候,他就着急地将自己与周围的人“割裂开”,并给这样的关系贴上了标签:不是一路人。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孤芳自赏”的自恋、自我行为。

你知道吗?这样的心态,对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伤害很大,具备“自我欺骗性”的。

他们容易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中,洋洋自得,自鸣得意。

这样的状态,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利于社交关系展开的。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4)

什么样的人,更喜欢读书?

第一:渴望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一个人如何了解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不断读书,你才能找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明白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接下来的路该怎样走。

也只有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为你积累一些谈资,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最终汇聚成了你的气质。

而读书,能够让我们跟他人更好地相处,方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

比如:学习心理学,可以让你更好地分析对方的情绪与微表情;学习语言的艺术,可以让你在社交中,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看到这里,明白了吗?

社交与读书,彼此是共存的。

那些喜欢读书的人,都渴望了解自己,希望在社交中有更好的表现。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5)

第二:渴望更高精神境界的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一个人满足了自己的生活需求,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后,他更希望去完成更高的精神追求。

如何做才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答案是读书。

这样的人,希望通过读书,来完善自己的眼界,训练自己的思维,不断磨合自己的思考方式等。

总有人说:读书是对自己成本最低的投资。

坚持读书1天,没什么效果;

坚持读书1个月,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坚持读书1年,3年,10年,那个时候你才会明白,你身上的气质,都流淌着你读过的书。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6)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社交与读书。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是孤独的。

只不过这份孤独来源于对情绪的感知,三观不一致,无法与周围的人建立太多共同话题所导致。

但这孤独并不是读书导致的。

相反,如果你读了足够多的书,就更愿意回归到生活本身。

因为读书不仅仅是“入世”,更是“出世”。

学会读书,能够让你发现更宽广的世界,发现更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因为读了几本书,就陷入了狭隘的精神世界里,那只会让你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原来多读书就是离家越来越远(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7)

今日话题:

你认为,一个人的孤独跟读书有关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