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相知道越多越痛苦(生命的真相人生皆苦)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还是想从佛陀宣说的“四法印”为引(印为确定真实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生命的真相知道越多越痛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的真相知道越多越痛苦(生命的真相人生皆苦)

生命的真相知道越多越痛苦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还是想从佛陀宣说的“四法印”为引。(印为确定真实性)

一切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此四法即为生活真相。

生命无常(变化),人生皆苦!人生就是集苦的过程!佛陀顿悟后第一句既是:苦集灭道!

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苦是怎么集的,即可离苦得乐!

穿越苦难的人,苦难即成为“荣耀”;抗拒和逃避苦难时,苦难变成“耻辱”。

而人们总是认为人生是恒常的,所以总是以自己的经历和妄想去要求别人。

并且很多人都在预测未来,时刻为未来担忧,为未来准备着。如果感觉准备的不充分,就更加焦虑了。

那么我就要看看自己是怎么集苦的?又是怎么逃避痛苦的。

首先,如果你去到“过去”就会升起遗憾、愤怒、委屈、悲伤、内疚、自卑和罪恶感等等。其实过去一旦过去就不复存在,只存在记忆中。

其次,如果你去到“未来”,就会升起焦虑、恐惧和担心等等。未来也未来到,未来是不确定的。你的未来只是取决于今天!今天是因,未来是果。

那么只有回到当下,专注于每个当下的体验!体验完当下,平静和喜悦就会升起。而头脑是判断和推理,只有感受才是真实的。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聪明人总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智慧的人会看到解决问题是多么的无聊,因为他们只是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这是没有问题的,而你为问题而苦恼才是你真正的问题,这也是逃避痛苦的一种形式。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逃避人生的痛苦,你就会患上神经官能症。”逃避问题和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所以忍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知道这一切,我们再来看看自己所谓的“问题”。

1. 网课期间,孩子不能自控。

这看上去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为此烦恼不已就是在逃避问题,你会苦不堪言。在有的人面前,这连一个问题都不算。

把自己拉回到当下的体验,去感受一下你所谓的不能自控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电子产品诱惑太大?

那就双方商量一个合适的使用方法。

这个商量是要满足双方的利益和形象的,如果你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形象,那就是掌控。掌控的结果就是失控!

所以一切行为的前提都是给予对方“爱”(满足对方的利益和形象)。如果你非要执念于满足自己的利益和形象,那就是妄念!你生妄念之心,当然会痛苦。

2. 夫妻关系不和。

相处原则只有一个:看看你给予对方的是不是爱(满足对方的利益和形象)。你给予正确的爱,自己的利益和形象也会被满足。

我听到很多人抱怨老公(老婆)如何如何,深入了解就知道,他自己觉得很正当的理由并不是基于满足对方的利益和形象出发的,更多的是要求、控制和依赖。

我们一直强调实物的两面性。这个需要实实在在地去练习看到。

我们家经常在饭桌上玩这个游戏。

老大夹的一块肉掉到桌子上了,问:“妈妈,这件事情的好的一面是什么?”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巧克力(狗)有肉吃了!”

小宝立马问:“妈妈,你那么胖有什么好处?”其他人都在偷笑。

我说:“你摸起来舒服啊!”她每次摸我的肚子都会感慨好舒服啊!

真的遇到优点很少,哪哪都不顺眼的人。

如果还不想离婚那你就要勇敢地吃下自己的这份苦,而不是总去抱怨。吃苦需要勇气,抱怨却不费力气,就把责任扔给了别人。

再说,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再不好,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是不是忘记了自己初心?上天满足了你的愿望,而你却拒绝附加的条件。这也是贪念!

3. 工作关系。

对工作抱怨,也是逃避痛苦的方式啊!

人最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真的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还用一物两面来看待问题。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昨天一个朋友向我述说她的一个朋友的事情。为了升学,把孩子从郑州转到海南,海南也觉得不好,又转回郑州,并且选择学费非常昂贵的学校。并且这位妈妈对此有非常正当的理由,我是在为孩子规划,并且指责我这位朋友不为孩子付出,不提前规划。

平时不对孩子的花销一点都不限制,初二的孩子买手机都不用经过家长的同意。这位妈妈的解释是让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以后他就会向着富裕的生活奋斗!并且觉得我朋友的孩子太可怜了……

我看到这位妈妈的行为模式就是:逃避痛苦。

不愿意吃学习的苦,总是以规划孩子的未来为理由 ,听上去自己是个好妈妈。

用物质引诱孩子,让孩子的物质来的太容易了,只觉得富裕的生活就是好,节俭的生活不好。

她的行为模式渗透在生活中!

这就是典型的逃避痛苦,并且还让别人觉得是一个非常负责人的好妈妈。所以别人对她就不会多加指责,因为她为孩子的“付出”我们望尘莫及。

但是,我感觉她的孩离抑郁已经非常近了。逃避痛苦的家长就是容易让孩子感觉到压抑,没有安全感,非常容易抑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吧。这个问题太大,总觉得没有说的好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