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

历年高考,物理都被称之为最难得学科,一度使很多同学想要放弃。调查发现:物理选择题的得分是拉开物理成绩的差距。理综卷中,物理8道选择题占48分,有考生可以得满分,有很多考生只能得十几分,这之间的差距就不言而喻了。

正所谓会了不难,物理选择题的解答也是方法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诉一下高考物理5种类型的选择题。

1.定性判断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而设定。同学们要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规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规律有关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规律、概念、模型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比较,形成合理、最优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同学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喽。

2.函数图象型

以函数图象的形式给出物理信息处理物理问题的试题。物理图象选择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行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的有效方法。在图象类选择题中使用排除法的频次较高。

例如:如图甲所示,导体框架abcd放置于水平面内,ab平行于cd,导体棒MN与两导轨垂直并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置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MN始终保持静止。规定竖直向上为磁场正方向,沿导体棒由M到N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为导体棒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水平向左为导体棒所受摩擦力f的正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2)

解析:分析0~t1时间内可知磁通量无变化,导体棒不受安培力,可排除C选项;A、B选项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分析t2~t3时间内可知电流方向为正,可排除A选项;然后多选题可轻松判断B、D正确。

3.定量计算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和思维敏捷性而设置,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有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考生的悟性、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加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迅速解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夯实基础,总结和掌握解题方法、归纳物理推论,这样才能在考场内得心应手。

其中一些量化明显的题,往往不是简单机械计算,而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有些则只需估值就可做出判断。当然,如果计算时遇到困难,请不要忘记图象法,图象法是解定量计算型选择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4.信息应用型

从信息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新概念、新知识、新情景、新模型、新科技的"新知型",要求以此信息来解决题目中给定的问题;另一类是在考生已学的物理知识基础上,以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科技为背景的信息给予“生活型”题。

解答信息给予题的过程分三步:(1)在审题中进行信息处理。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提取对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抽去生活、生产背景,建立相应的物理过程;这一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2)是解析所建物理过程,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3)求解。

例如: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并非只发生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状态,而是要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某些原子核的衰变情况如图所示(N表示中子数,Z表示质子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3)

A.由到的衰变是α衰变

B.已知的半衰期是T,则8个原子核经过2T时间后还剩2个

C.从到共发生5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图中发生的α衰变和β衰变分别只能产生α和β射线

注意:本题关键是要从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除去与选项相关的元素,直击目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题的选项判断中。

解析:由到放出电子,则此衰变是β衰变,选项A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遵循,选项B错误;变为,质量数少20,则发生了5次α衰变,根据5×2-n=8得n=2,知发生了2次β衰变,选项C正确;图中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往往伴随γ射线产生,选项D错误。

5.类比推理型

将两个相似的物理模型、物理性质、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物理图象或物理结论等进行类比,给出似是而非的相关选项,增强了选项的隐蔽性,着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解类比推理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叙述,分析、理解题给两个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关系,从相同中找不同或者将不同类比对象统一到同一个物理模型中,从中寻找选项中的对立矛盾和相同特征,排除干扰因素。

当然,对于既有单选又有多选的物理选择题,要想多得分,就需要同学们在答题时有很好的策略:

1.对于多项选择来说,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宁愿少选也不可错选;

2.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修改选项时,必须确定所改的选项100%正确才动手修改。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4)

1.论述性选择题

[例题1](2016年全国卷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解析:长颈漏斗不能用来分液,A项错误;NO能与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项错误;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Fe3+的水解,应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项正确;将Cl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气体,但引入了水蒸气,D项错误。

答案:C

[例题2](2018年全国卷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5)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 ,选项C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点评: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答题时注意“分离、提纯”问题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操作”问题,要有效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检验”问题,要关注“特殊”,如特殊现象、特殊颜色、特殊气味等。

2.表格型选择题

[例题3](2017年全国卷2)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6)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例题4](2018年全国卷2)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

B.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

C.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 C错误;

D.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 H2O2=SO42- H+ 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答案:B

点评:表格实验题借助实验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原理、操作、现象、结论等项目的评价,难度不大。答题时注意审清题中每个选项所给实验目的,分析其实验原理或化学反应的正确性;分析所选试剂及添加顺序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达到实验目的或仪器的操作是否正确;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原理是否匹配。分析时要和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将不熟悉的内容转换成已学的知识。

3.装置型选择题

[例题5](2018年全国卷1)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7)

解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

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 B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 C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例题6](2018年全国卷2)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8)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9)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点评: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更是高考的一大考点。解答策略重在四查:查气体发生或主要反应发生装置是否有错;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有错;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有错。解答装置图判断题的原则如下: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0)

4.综合型选择题

[例题7](2017年全国卷1)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1)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2)

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3)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4)

高考生物选择题是很多考生比较发愁的题目,因为风险比较高,既容易得分也容易丢分,下面学习哥对选择题的6种类型解题方法进行提炼,帮助同学们提高做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决胜高考。

1.直接提问类

例1 鉴别一个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 )

A.有无叶绿体 B.有无液泡

C.有无中心体 D.有无细胞壁

解法:分析、比较和对比法,考查动、植细胞的本质区别。

答案:D

例2 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解法:分析、对比法,考查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

答案:D

2.不完全陈述类

例3 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0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0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

A.上升 下降 上升 B.下降 上升 下降

C.下降 上升 上升 D.上升 下降 下降

解法:分析、推理法

答案:C

3.是非判断类

例4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温度降到0℃时依然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ADP形成ATP

D.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催化作用

解法:推理法

答案:A

4.因果推断类

例5 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新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法:推理法、是否为因果关系

答案:B

5.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类

例7 有一种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后会成为白色,下面条件能使蓝色DCPIP产生最大程度颜色变化的是( )。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基粒,置于光下

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解法:获取信息、推理法

答案:B

例8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组用A培养液,乙组用B培养液。培养一周后甲、乙两组番茄表现出的症状( )。

高考必刷题理综非选择题(干货高考理综选择题必考15大类型)(15)

(表中 表示有,-表示无)

A.甲、乙两组的全部叶片变黄

B.甲组的叶片正常,乙组的全部叶片变黄

C.甲组的叶片正常,乙组的老叶变黄

D.甲组的叶片正常,乙组的幼叶变黄

解法:推理法

答案:C

6.计算类

例9 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含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

A.只有1/4的酵母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2的酵母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在进行无氧呼吸

解法: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需要6分子氧气生成6分子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二氧化碳;按照比例差可以正确计算出答案D。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①直选法、②排除法(淘汰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分组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⑦综合解题法(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