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1)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2)

“属于是”这三个字最近成了许多网民的口癖。放在句尾,形成了一种倒装效果。视频评论区大概率会有一条热评结尾是“属于是”。

这个口癖从消费者蔓延到内容生产者,他们索性给视频标题也取起了“属于是”。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3)

评论区的很多网民认为“属于是”放在句末是一种倒装,且这波流行是因为山东地区的人爱说倒装句。

B站视频《山东人逃不过的倒装句,被洗脑了》有500多万的播放,其中剪辑了众多山东明星的“倒装句”表现,例如:

“我怎么那么丑,化得”

——张雨绮

“初三之后吧,应该。我没什么要求,其实”

——黄子韬

“没有吧,我。听谁说的,你”

——金晨

还有up主对电视剧《征服》中孙红雷的买瓜名场面做了二度创作,把所有正常语序的句子(常式句)做了语序转换:

“有一个人前来将瓜进行一个买”

“多少钱一斤呢?这瓜”

“金子做的?这瓜皮子”

“大篷的瓜,这都是”

“开水果摊的,我”

“有问题啊,你这秤”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4)

汉语学者们对于普通话里的倒装如何定义以及如何分类说法各异。常见的几种是:

主谓倒装

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以及感叹句,谓语和主语之间一般会有停顿。

如:“怎么啦,你?”、“好蓝啊,这天”、“快去上班吧,你”。

古代汉语中也不乏主谓倒装:“甚矣,天下之惑也!”,其“现代”语序应为“天下之惑甚矣!”,意思是:“他们迷惑到了这般地步!”。

宾语前置

如:“菜不吃,汤不喝,究竟怎么着你想?酸奶喝了吗?会开过了吗?苹果吃了吗?”

古文中有:“大王来何操?”,自然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其中“何操”是“操何”的倒装,意思是:“带来了什么?”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5)

状中倒装(状语和中心语)

如:“气死了都、烦死人了都、丢死人了都、他到了吧应该?”

但有些长得像倒装的句子,其实并不是倒装。学者们认为这些看似主谓倒装的主语部分,其实是“呼语”,可以理解为对说话对象的称呼(必须是名词,不能是代词,如“你”)。

常见的例子是国歌以及国际歌的歌词。

起来 ,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 转引邓福南 《 汉语语法专题十讲 》 )

起来 , 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转引林兴仁 《 句式的选择和运用 》)

鼓动吧 , 风 : 咆哮吧 , 雷 ! 闪耀吧 , 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 毁灭 , 毁灭呀

( 转引倪宝元 《 修辞 》 )

小心点 , 老人家。

( 转引胡裕树主编 《 现代汉语 》 )

英文中自然也不缺乏倒装句,很多人都有英文写作时被要求加“亮点句子”的经历。“not only…, but also…”可能是传播度最高的一个倒装句式,看得人DNA动了。

Not only does she speak French, but also she is proficient in computers.

她不仅会说法语,而且精通计算机。

正常的语序是句子的主流,但创意往往来自不遵循主流。所以倒装的作用也就在这。

He looked round, and 1) behind a clump of bushes, rose a thin column of smoke. He put the diamond in the pocket, and walked towards the smoke. Soon he saw a queer little hut, and 2)at the door, upon the ground, sat a man without any legs.He did not need any trousers, for he had no legs to put them on, as I have told you. 3)In front of him was a fire, and 4)over the fire was a spit, and 5)on the spit was a young kid roasting.

他环顾四周,1.在一簇灌木后头,升起来一小股烟雾。他把钻石放进口袋,向烟雾走过去。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小屋子,2.门前,地上,坐着一个没有腿的男人。他没穿裤子,因为他也没有腿来穿裤子,我刚跟你说了。3.他面前,有一堆火。4.火上,有根肉扦子。5.肉扦子上,一个小孩烤着肉

这段童话故事用到了5个倒装句,前半部分都是已知信息,后半部分则是引出的新信息。这些新信息随着故事推进又转化为各自下文中的已知信息。

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行文让整个段落环环相扣、气氛渲染到位、环境描写生动

同理,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的《雪花》首节也用到了倒装的技巧。

Snow-Flake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Out of the bosom of the Air,

Out of the cloud-folds of her garments shaken,

Over the woodlands brown and bare,

Over the harvest-fields forsaken,

Silent, and soft, and slow

Descends the snow.

雪花

朗费罗

从漠漠长空胸怀里逸出

摆脱了天上云衣层层叠叠,

向着枯黄而光秃的林木,

向着收割后的荒凉田野,

无声,舒缓,柔和:

雪花飘落。

(杨德豫 译)

末尾这句descends the snow翻译成“飘落雪花”,或许更有“倒装风味”。

除此之外,许多人认为倒装句还有强调省略的作用。

“他去的是哪个国家?”

“英国,他去的是。”(“他去的是英国”)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Times have changed and so have I.

“时代变了,我也变了。”

和具备倒装作用的“属于是”几乎同期出现的网络口癖还有“就是说”,你或许已经在社交媒体的各种角落见过“就是说”的各种变体:“咱们就是说”、“咱就是说”等等。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6)

结合之前提到的废话文学,你就会碰到视频标题:“属于是了属于是”,甚至不难发现进阶“废话套娃标题”:

山东人都愿意说倒装句(山东人爱说倒装句)(7)

语言是不断变化着的,其中蕴含了使用者的无穷创造,哪怕有时候是创造无聊。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夜听双语,这里是。双语君,我是

好梦,做一个

clump [klʌmp] n (植物的)丛;簇

column [ˈkɒləm] n 圆柱状物;柱形物

spit [spɪt] n 烤肉扦子

roast [rəʊst] v 烘,烤,焙(肉等)

编辑:商桢

实习生:程赞

China Daily精读计划来了!

每天20分钟,

带你学英语,看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