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哪个校区风景最好(浙大五校区之一)

文|周冉

浙江大学所属的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之江大学旧址非常特殊,它位于杭州的僻静郊外,决然独立,与浙江大学的校史并无直接血缘关系。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开放为通商口岸。三年后,美国医生麦卡第在美国北长老会的支持下,在宁波设立了一所男生寄宿学校,取名崇信义塾。这所学校开办的目的,是在中国培养基督教徒,学校所设课程是圣经、中国经书、作文、书法、算术、英语、天文、地理音乐和唱歌,招生对象是基督教徒子弟,不仅免食宿,还给与免费医疗,早期学校只有30人,规模并不算大。崇信义塾一年的开销约在800到1000美元。学校课程一方面注重西方基础教育的优越性,也没有摒弃中国传统教育,开设儒家经典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可以博得当地人好感。崇信义塾是早期传教士在中国进行教育传教的一块试验田,这些办校经验,后来被其他教会学校吸收。之江大学的前身,就是这座小小的教会学校。

浙大哪个校区风景最好(浙大五校区之一)(1)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四层建筑,是同怀堂的一部分

因为校长人选的变动,美国长老会为抗议遂停发经费,加之朱经农一直未到任。之江大学不得不暂时停课。1929年,之江同学会筹募经费发起复课运动,当年秋学校开学后,校务开始由国人掌控,美国长老会差会只委派代表参加校董会。按照政府要求,学校每周一早晨举行全体周会,并向总理鞠躬,背诵总理遗嘱。每日晨起列队举办升旗仪式,开展军事化操练。

1931年,之江大学改名私立之江文理学院。学校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后,每年可从教育部获得设备费六千到八千元不等,办学主要经费仍需自行解决。华人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之江大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一批著名学者到学校任教,学校开设了近百种课程,同时实行导师制,社团活动频繁。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之江大学被撤销,旧址归浙江大学使用,现在这里就读的以浙大法学院学生为主,在浙大现有的五个校区中,面积最小,历史却最悠久。因为校园依山而建,为避免危险,校区内禁止骑车,学校周边也没有市区那么繁华,公交车少,交通不便,伙食种类也难免单调一些,但胜在自然环境优美,是法学专业的学子们备战司法考试的天堂。今天,历经战火洗礼的浙大学子,终得一方僻静求学之所,这份安定平和的来之不易,是今人无法体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