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亨有关痕迹鉴定方面的知识。

今天要讲的是痕迹鉴定中的古陶瓷次生硅酸圤侵蚀死亡气泡、古陶瓷物理侵蚀死亡气泡和古陶瓷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痕迹。

一:古陶瓷次生硅酸圤侵蚀死亡气泡

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瓷器胎质结构会发生老化现象,这种老化现像会产生次生硅酸圤结晶体,它的物理变化存在于胎的表面和釉下,釉面和胎质结合部位的气泡空间是最优空间之一,次生硅酸圤侵蚀底层气泡共分三个过程:

A:个别气泡边缘汾浑浊

B:整体气泡浑浊

C: 整体气泡发白。

气泡浑浊与发白的程度与出土时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三种侵蚀形态的气泡是底层气泡,我们把它叫做次生硅酸圤侵蚀传承死亡气泡)如下图: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

二:物理侵蚀死亡气泡.受造痕体侵蚀而发生的釉面气泡破裂现像,叫做物理侵蚀死亡气泡。如下图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2)

三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痕迹。冰裂纹也就是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像。其开裂原因有三个,其一是胎的膨胀系数在特定条件下大于釉的膨胀系数,这种开裂过程是由外而内一次性形成的,它的形态表现为有统一性和确定性。其二是人为形成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胎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这两种开裂形式是瓷器的个性特点之一。代表了时代特征但是不是瓷器的共性老化特征。其三是釉面材料老化特征,其结构发生变化,在特定条件下,釉面和胎的膨胀系数产生差弄而形成的,这种开裂过程由外而内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态表现是不确定的,但它有一定的规律性,既表面釉层逐渐内裂,或程鱼籽纹、或成牛毛纹。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上面。所以凡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面总似拆而未拆,在若隐若现之间。人为的开片在瓷胎釉面豁然显露。

根据出土时间和存储环境的不同瓷器釉面可形成多次开片现像,也就是说冰裂纹(整体分离)会出现两次或三到四次的开片,我们把这种多次开片现像称作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痕迹的传承痕迹。

第一次开片称之为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痕迹

第二次开片称之为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二次传承痕迹

第三次开片称之为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三次传承痕迹

第四次开片称之为冰裂纹(整体分离)自然老化四次传承痕迹

如下图: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3)

以上介绍的十大类二十八种痕迹中的三大类八种痕迹类型。下面就分享一件我自己非常珍贵的一件藏品,北宋天蓝釉汝窑贯耳瓶。

汝瓷尤其是汝官窑民间有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是普遍是不认也不敢认。今天我就从眼学到微观来论证这件藏品的真伪。

宋代汝窑贯耳瓶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 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优秀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此件汝窑天青釉贯耳瓶,通体施釉,色泽温润,胎釉结合紧密,底有支钉烧造痕迹,支钉痕明显,露胎处呈香灰色,釉层滋润,细腻匀净,浑然一体,器型规整,光面素雅,釉色温润如玉,存世极罕,历经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堪称凤毛麟角,珍稀古美,弥足珍贵,极具观赏、研究与收藏价值。是少有的汝窑珍品。

十几年来国内外大型古陶瓷拍卖会上,一件汝窑的碗成交价都在大几千万上下,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次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更是刷新宋代瓷器的拍卖纪录。宋代陶瓷艺人思路之敏捷为历来罕见,器物表面常见的冰裂纹、鱼子纹、蟹爪纹等,技术人员都能很巧妙地转化为装饰性纹饰。而这些秀美的纹线在不同光源角度下产生的迎光效应,总能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北宋宫廷选择汝窑,不仅因为其器制作精良,更因为它独特的审美特质,清净幽玄、返朴归真的韵致,体现了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4)

宋仁宗款。极具研究价值。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5)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6)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7)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8)

下面就微观图片展示出来供大家参考

四次开片传承有序难得,物理侵蚀死亡气泡是次生硅酸圤侵蚀边缘浑浊而遭物理侵蚀而产生的破泡。多种老化痕迹重叠!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9)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0)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1)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2)

折射光下釉面。老化痕迹明显,有彩色光显现!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3)

综合以上特征分析,这是一件非常开门的到代珍品,十分难得!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4)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5)

痕迹鉴定步骤(痕迹鉴定二)(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