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

导读:前面的两章,笔者谈到了康僧会大师的两条传法路径,即"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分别对应的是官方群体和百姓群体。以南京建初寺为代表的就是"上层路径",而以上海龙华寺为首的就是"下层路径",虽然这两条路径所面对的群体是完全不同的,但里面都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神通。笔者在文章中数次提到过一个观点:"高僧们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传法时,往往会使用神通的手段,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达到传法的目的",那么,在佛教的教义中,神通能够被允许使用吗?

关于神通这件事情,佛经上是明显提到了存在的,比如佛陀本人就具备十八种大神通,而著名的外道弟子迦叶就是佛陀以神通折服的。与此同时,佛陀的很多弟子都具备各种各样的神通,比如"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有着深刻的佛教义理支撑的。所谓的"天眼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识无边处",即是禅定中的色界的第二天即"识知天"所产生的神通。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具备神通的,他必须是禅定到达了一定的境界之后,才能够显现出种种神通。

佛教中关于神通的故事有很多,甚至出现了"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而目犍连本人之所以被中国人所熟知,除了佛教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下地狱救母"的故事。这个出自于《佛说盂兰盆经》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目犍连尊者以神通下到地狱,将其母亲救出的故事。由这个故事还演化出了中国的"中元节"或是"盂兰盆节",这一天鬼门关打开,各地的僧团都要"放焰口"超度亡魂。在笔者的故乡福建省泉州市,还有着"中元普渡"的习俗,这与佛教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佛教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佛陀出生的释迦族曾经被灭族,而佛陀却没有用神通去拯救自己的族人,即便是听到释迦族人的哀嚎求告之声也不为所动。那么,佛陀到底对于神通是什么态度呢?神通背后的佛教义理是什么呢?这是本章将要讨论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是从前面的两章引申出来的。

导读的部分相当重要,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仔细阅读,由于笔者是是以系列文章的方式写作的,所以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关联一下前面的两章,这样能够方便理解。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希望在中国佛教史的路上能够与各位结缘,共同砥砺,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1)

南无阿弥陀佛

时而用神通,时而不用神通的佛陀

佛陀住世期间是允许僧众使用神通的,但是他不允许僧众随意使用神通,比如宾头颅尊者,曾经就为了得到一只钵而使用神通,遭到了佛陀的严厉呵斥。而莲华色比丘尼,曾经以转轮圣王的形象出现在佛陀的面前,同样遭到了佛陀毫不留情的批评。

可见,佛陀在对于弟子使用神通的事情上,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佛陀禁止神通,更不意味着佛陀否认神通。佛陀当年为了收服外道弟子迦叶尊者,就曾经前后使用了十种神通,迦叶最终被佛陀的神通和教义所折服,接受了佛陀对他的约束。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2)

神通

而佛陀在与六师外道辩论时,也曾经显示了种种神通,使得这些外道都皈依了佛陀。同时,佛陀在传法的过程中也允许他的弟子去使用神通,比如他的弟子薄福善来,曾经就被佛陀派去降服摩罗山上的毒龙,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这些弟子的德行得到彰显。

佛陀对于神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比丘不应于俗人前现其神力,若显现者,得越法罪。"也就是说,佛陀是不允许比丘弟子在普通人面前显示神通的,但是,佛陀在其后又补充了一点:"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现无罪。"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3)

十八罗汉与十八神通

佛陀在禁止使用神通这一条戒律上,是附加了特殊情况的,其中就包括了"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己德"、"度化有情"等等主要的四条。这四条是什么意思呢?笔者为大家解释一下,比如佛陀对迦叶显示十种神通,就是"现希有事"而不是为了炫耀,他的目的是为了"度化有情"。

而佛陀准许薄福善来以神力神通收复大毒蛇,就是为了让他"自陈己德",同时还能够达到"显圣教"的效果。而莲华色比丘尼以神通显示在佛陀面前的转轮圣王的形象,是一种生于内心的怠慢之心所致的,所以是不被佛陀允许的。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4)

第一神尼莲华色

至于宾头颅尊者为了一个钵而显示神通,则是为了私欲,同时又有炫耀的成分,这是绝对不被佛陀所允许的。但是,正如笔者在导读部分所说的那样,释迦族在被灭族之前,佛陀为何不展示神通去救度他们,而是坐视不管呢?

当时迦毗罗卫国受到了拘萨罗国的琉璃王的攻击,整个释迦族都即将处在血雨腥风之中,目犍连尊者开天眼预先看见迦毗罗卫血流成河都不忍直视,他数次请求佛陀以神通救度,但都没有得到佛陀的应允。"今日宿缘已熟,正可受报",这是佛陀的原话,意思就是说因果铁律是不容违背的。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5)

目犍连救母

因此,我们能够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神通只能改变事情的表象,而改变不了事情的因果。

以神通见长,又以神通误事的目犍连

其实关于释迦族的灭门惨案,佛陀曾经也动心了,这是记载在阿含经中的故事。在目犍连尊者的再三请求下,佛陀虽然知道因果是不能够改变的,但他还是决定去试一试。于是他便来到了琉璃王所要经过的枯树之下,等待琉璃王部队的到来。

琉璃王看到了世尊就很奇怪,问他:"这么多树,你都不去坐,为什么偏偏坐在一棵枯树下呢?"佛陀回答他:"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荫凉,都比不上祖国的荫凉啊!"于是琉璃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带领部队回到了拘萨罗,如此往复三次,琉璃王心中的怨气还是没有平息,释迦族最后还是被灭。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6)

古印度征伐

《阿含经》记载,目犍连尊者还是不忍释迦族全部灭绝,于是偷偷地以神通将释迦族最优秀的族人藏在了钵盂内,在琉璃王退兵之后,他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佛陀的面前:"世尊,我拯救了释迦族的五百人!"

但是等他打开钵盂,却发现里面的五百人早已化成了一摊血水,佛陀于是感伤地对他说:"目犍连,你要明白,这是释迦族人世代所作的恶果,如今这个结果就是他们的恶报,你我都无法改变因果铁律!"每每读到这里,笔者似乎有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这就是真正的佛法!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7)

释迦族的杀戮

佛陀是觉悟者,他觉悟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理。他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神!佛陀教导我们要明白因果,相信因果,接受因果,而不是去改变因果,否定因果甚至是无视因果。大家都在说《法华》、《楞严》、《金刚》、《圆觉》、《涅槃》等等经书,又是开悟又是成佛,但笔者觉得还是要读一读"四阿含"。

去看一看真真正正地住世于人间的佛陀的言教是什么样子,他也有他的无奈和感伤,或许这就是觉悟者真正的含义吧!佛说众生皆苦,可他自己也是众生的一员,他的本质也是苦的。"四圣谛"就是要超脱轮回的苦,就是要从根源上斩断因果的链条,斩断环环相续的"十二因缘",才能解脱六道轮回之苦。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8)

十二因缘“还灭法”

那么,既然连佛也无法改变因果业报,为何目犍连能够将他的母亲从地狱救出呢?难道他的神通比佛还要伟大吗?当然不是了,目犍连并未从地狱将他的母亲救出,"目连僧救母"这个词本身就是错的。在《佛说盂兰盆经》中,目犍连尊者不是以神通救度他的母亲的,救度他的母亲的是他供养十万僧众的功德,并以此功德回向他的母亲父亲以及众生,于是他们才得以从饿鬼道解脱。

也就是说,目犍连的母亲并未解脱饿鬼道,仅仅是暂时能够远离饿鬼道之苦,戏文以及小说中的目犍连的神力被无限夸大了,甚至还有了承佛旨意大破地狱的情节,这明显是与佛教的教义不符的。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9)

饿鬼道

目犍连没有佛陀的觉悟,因此他经常因为行使神通妄想改变因果,多次遭到了佛陀的呵斥,这也是阿罗汉与佛的区别所在。

神通背后的真实与虚幻

佛教对于"神通"的定义和其他的宗教是截然不同的,佛教的神通说到底就是"自力",也就是依据禅定生出的种种境界。但是,其他宗教的神通是"他力",就好比是手上的利剑一般,但佛教的神通是脑海中的利剑。

佛教从来不认为神通能够改变因果,甚至认为神通是成佛的障碍,佛陀认为,修道之人如果过于追求神通,那么就失去了修道的初心,也偏离了修修行的根本。佛陀认为真正的神通,是对于自身的业障的认知,譬如一个小偷或者是强盗,幡然悔悟以六度菩萨行忏悔,那么这个人就拥有了真正的神通。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10)

藏识体系下的三界六道

什么是神通?神通是"如实观察思惟"、"断身见"、"知苦乐"、"见心所"、"见法缘起"的外在延伸,是禅定境界的内在显现。所有外在显现的神通都是虚妄的、是有为的、是偏离的,正如有情众生能够在进入禅定境界托生于此处一般,神通也是由内在向外在显现的。

所以,神通到底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就好比你在问这个世界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一般。换一句话说,你觉得它是,它就是;你觉得它不是,那么它就不是。心与色是否有分别?无为法与有为法是否二致?这个问题与神通是否真实是一样的。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11)

禅定的境界

所谓的"神足通",它其实应该被称为"神足通智",指的是"知因缘方便成就,知自根本,作何因缘可成何事,成就如意"的境界;而"天眼通",其实应该被称为"天眼通智",指的是"知自他苦乐住处,知苦乐流转向至"。其他的神通都是如此,佛教的神通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在禅定境界中的自我娱乐,它的本质是无法脱离因缘的。

换一句话说,一个人在禅定中越是能够观遍内心,越是能够显示出种种神通,你可以说它是真实的,因为"真幻"本来就是一体的,你也可以说它是不真实的,因为"真幻"是有分别的。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12)

图像化的佛教世界

笔者在这里可能表述地过于晦涩,但这是笔者对于神通和禅定的理解,那么究其根本,佛教的神通是无法脱离因果的。所以,无论是佛陀救不救度释迦族人,他们都无法逃脱因果的链条;无论目犍连尊者怎样地供养十方僧众,他的父母也无法因回向给他的功德而脱离恶趣。

所以佛陀从来都不是神通者,不是依靠外力来帮助我们解脱,佛陀本身就是"自觉"。但他自觉之后又怜悯众生,于是力图唤醒众生和他一起"自觉",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佛陀是觉悟者,他不仅要觉悟自己,还要觉悟他人。为了什么?为了"自觉"以脱离轮回!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13)

佛与众生

本章的内容有点复杂,还希望各位读者在文末与笔者讨论,无论是批评还是质疑,只要文明地指出来,笔者都能够接受!下一章,我们要就神通的问题,讲述另外一个话题——慈悲!

编者按:去年年末于泉州大开元寺发愿梳理一部中国佛教史,无奈因生活琐事数次中断,再次提起笔来已经是九月份,顿时生起了时不我待之感。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愿望完成,遂以《高僧传》、《续高僧传》以及《宋高僧传》等书籍为主,辅以吕澂、梁启超、汤用彤、季羡林等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以及《印度佛教史》、《佛教十五题》等著作,以高僧们的行迹为脉络,简单地梳理一下汉传基本的发展脉络,这既是利益读者的事情,也是提升自我的机会,如有错漏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修多多包涵。

佛陀得知目犍连去世(康僧会三)(14)

弘法利生,随喜赞叹

本系列其他章节

康僧会(二):与龙王争夺盖庙的地盘,是高僧传扬佛法的良苦用心

康僧会(一):宰相之子破红尘,出家为僧显神通,南方佛教第一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