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1)

124年前的今天,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也正因为此,后人称他为“世纪哲人”。

冯先生热爱思考。1938年,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搬迁,汽车经过边境城门时,司机嘱咐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以免碰撞,结果唯有冯友兰一人撞伤左胳膊导致骨折。后来,金岳霖开玩笑对冯友兰之女宗璞说:“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有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据宗璞回忆:“他晚年耳目失其聪明,自称‘呆若木鸡’。”而每每有人问起冯友兰的长寿秘诀,他也只说:“不……着……急。”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被誉为“三史释今古,六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2)书记贞元”。他对哲学的思考与研究,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生有三件事

立言,立功,立德

1915年9月,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开始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

1919年,冯友兰考取官费留学生。考虑到弟弟冯景兰已于前一年考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他便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并于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

1931年和1934年,他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这是中国人自己写就的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德克·布德历经二十年的努力,将其全部翻译成英文。在《冯友兰与西方》一文中,布德提到此书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该书上卷出版后,清华大学马上就将其列入《清华大学丛书》。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3)

《中国哲学简史》首版封面

1946至1947年间,冯友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布德整理英文讲稿,汇编成书,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缩写为《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进行出版,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途径。

哲学的任务,

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见解,比如最广为人知的“人生四重境界”说——

由最低的说起,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在这四种人生的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个境界可以说是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的心灵所创造的。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可以称为“哲学境界”,因为唯有经验哲学给人宇宙情怀,人方始可能达到天地境界。

2017年,在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邱勇校长正是将《中国哲学简史》作为礼物赠送给全体毕业生,他寄语毕业生“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

作为一本为西方读者撰写的中国哲学书,在5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哲学简史》的内容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本中国文化精选读本,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这本半个世纪前的作品,如今读来却如同新著一般让人熟悉?正如译后记中,译者赵复三先生的评价:“这本书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

在充满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妨在感到迷茫时,放慢前行的脚步,思考生活的艺术,从传统文化中收获片刻的宁静。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4)

《中国哲学简史》(中英文上下册)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作者:冯友兰

译者:赵复三

定价:118.00元

ISBN: 97875447692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5)73

出版:译林出版社

装帧:精装

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300本书

中国人智慧思考的入门之书

冯友兰传世名作,赵复三流畅译文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6)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7)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8)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9)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妨听听世纪哲人的思考)(10)

书影摄制 | 陈悦

本期编辑 | Magnoli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