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怎么刻苦学习(勤学典范头悬梁)

孙敬( 生卒年月不详),字文宝(一字文质),东汉信都(今冀州)人,汉代纵横家、知名大儒。孙敬人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来赞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个典故中的“头悬梁”讲的就是孙敬。

孙敬刻苦读书的故事历史文献记载很多,如五代李瀚《蒙求》卷上“ 匡衡 凿壁, 孙敬 闭户。”徐子光注引《楚国先贤传》也有:“ 孙敬 字 文宝 ,常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系头,悬之梁上。尝入市,市人见之皆曰:‘闭户先生来也。’”的记载。以及《太平御览》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还有《后汉书》曰:“孙敬,字文宝,好学,闭户读书,不堪其睡,乃以绳悬之屋梁,人曰闭户先生。”

通过这些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并且孙敬读书时,常常通宵达旦。为消除困意,他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提醒自己坚持学习。孙敬凭借其独特的“悬梁”精神,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终能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后人对孙敬的“头悬梁”苦读精神加以褒扬,并和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的故事揉为“悬梁刺股”。

此外,历史上还有“孙敬辑柳”的典故。唐代李善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曰:“孙敬到洛,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止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大意是孙敬到洛阳后,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由于生活贫困,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中给《辑柳编》列有词条,《辑柳编》归入宋辽金元部分志怪类。明陆时雍撰《楚辞疏》即是明末辑柳斋刻本。不论是从书名还是版本名上,都可见历代文人对“缉柳”一词的偏爱。

孙敬悬梁、孙敬辑柳、孙敬闭户的故事都是反映在他勤学苦读的精神之上的。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典故就成为了励志自勉的精神圭臬,勤学苦读的典范。康熙扬州诗局本《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一录李瀚的《蒙求》载:“仲连蹈海,范蠡泛湖。文宝缉柳,温舒截蒲。”其中,把孙敬缉柳的典故并称于“杜康造酒、苍颉制字、孔明卧龙、吕望非熊、孟轲养素、杨雄草玄、向秀闻笛、伯牙绝弦”之列。不仅如此,最具普及性地推广当属《三字经》中所载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把孙敬、苏秦以及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引为苦读的楷模。此外,在冀州民间,孙敬苦读的故事家喻户晓, 还形成了一句歇后语:孙敬苦读——悬念。

中国百强中学——冀州中学的校园内,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冀州学子从孙敬苦读的石像前经过,他们被孙敬的精神所感染,个个学有所成;湖滨公园里的孙敬石雕前,也是市民学生们游玩打卡的好地方;冀州博物馆里的头悬梁的孙敬塑像前常常被围得密不透风,大家在这里感悟了历史,学到了知识;为光大传承传统文化,2018孙敬学堂·古私塾在魏屯镇落成,让孩子从小接受孙敬精神的熏陶,提高学童学习能力、文化修养和品格情操,把自古以来冀州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古冀州,儒风昌盛,被史书称作:“户诗书,俗邹鲁,颇有晋之遗风”。孙敬只是冀州文化历史人物长廊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今后的文章中,将一一介绍冀州历史上的历代典型人物,如北燕皇帝冯跋、冯弘,千古一后—冯太后,武术名家宋迈伦、李尧臣,以及党的早期革命家李力、李忠等人的事迹,以便让冀州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留住乡愁。

孙敬怎么刻苦学习(勤学典范头悬梁)(1)

孙敬介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