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上网课心理咨询(如何守护居家人员心理健康)

“请说出你的抗疫故事”即日起陆续推出。

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网征集抗疫故事,我们期待跟疫情相关的您,提供文字、视频、图片均可,南都随时倾听,为您执笔记录。

邮箱:qpaaqp@126.com

电话:17788353927(王记者)

居家上网课心理咨询(如何守护居家人员心理健康)(1)

第22期

主人公: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副主任 宾彩霞

10月底,疫情再度冲击广州,白云区黄石街的部分社区因出现本土新冠病例而进入封控管控状态。作为一名工作了7年的社工,宾彩霞和她所在的街道双百工程社工站的同事们也随之投入到抗疫一线的工作当中。

长达十几天的居家隔离生活,有的居民会因为心理焦虑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身心连系症。作为职业社工,宾彩霞发挥专业优势,近两周内在心理疏导方面服务约25人次,守护着辖区居民们的心理健康。

居家上网课心理咨询(如何守护居家人员心理健康)(2)

宾彩霞从2015年进入黄石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工作,至今已为社区服务了7年。

“宾姑娘,我觉得自己好像中招了。喉咙不舒服还咳嗽,总是好不起来。”“被困在家里总是胡思乱想,跟家人争吵,好疲惫。”这些话都是宾彩霞和其他社工们接听电话时最常出现的话语,隔着电话的另一头,都能感受到求助居民的情绪紧张和焦虑。

“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探究中,人的行为产生于社会环境,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能够产生互相影响。”宾彩霞向南都记者表示,居民长期封控在家,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人因为无法外出工作导致“手停口停”出现焦虑;有的人因为封控在家作息时间紊乱,睡眠质量大大下降易产生负面情绪;有的人因为对病毒的恐惧,总以为身体不适,但是身体心率、血压都正常,没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就觉得自己“一病不起”、“全身不适”。“当然,也有患抑郁症的居民朋友因为所在网格陆续管控出现断药与担忧而病症反复。”宾彩霞说。

在宾彩霞对接的案例当中,有一位住在马务管控区的吴姐(化名)与丈夫及两个孩子住在一起。据宾彩霞介绍,管控前吴姐自述身体不适已病了十来天,通过服药,咳嗽症状已经好转,但觉得精神上没有缓过来,现在又遇到社区管控,感觉更辛苦了还一度以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

“我们跟进以后得知,吴姐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在家里既牵挂孩子的上网课情况,还有一堆家庭琐事要自己处理,总感觉有一堆事情在等着自己去做。”宾彩霞表示,吴姐本身感冒未愈,从而产生无力与焦虑感,常觉得胸闷心慌,焦急着自己的病怎么还没好。此外,吴姐和丈夫等身边人倾诉时却没得到重视,让她始终无法有效解开心结。

听完吴姐的困惑,宾彩霞跟她说明了目前社区现状以及了解她的核酸检测情况,引导她要按时服药把感冒根治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去应对家里面的事情。此外,她每天通过电话、微信陪同吴姐聊天,鼓励她坚持把担忧的事情跟丈夫分享,多一个人聆听自然就能够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两三天后吴姐的心结也慢慢解开,明白即使目前社区情况无法改变,但身体养好了自然就能够应对各种事情。渐渐地人也感觉轻松起来。

居家上网课心理咨询(如何守护居家人员心理健康)(3)

宾彩霞在微信中为求助者提供心理疏导建议。

宾彩霞对接的另一个案例,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据了解,患有抑郁症的小玲(化名)与丈夫住在石岗社区。

“本来,社区管控对正处于休假治疗的小玲来说影响不大,但随着管控时间的拉长,小玲就跟丈夫经常因为家里事务打理不好而争吵,自己抑郁症的药也吃完了,令病情反复,总是产生多疑焦虑的情绪。”据宾彩霞介绍,她们介入跟进后发现,小玲目前的情绪问题主要因为治疗药物没有跟上。

对此,宾彩霞马上联系黄石街医疗保障群,根据她的病情成功通过线上问诊到附近药房配药,恢复正常服药后小玲情绪开始稳定,但跟丈夫的吵闹还是没有停止。于是宾彩霞通过同理她的现状给与支持,同时也让她在想要指责丈夫前先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就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只要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就能够给与小玲情绪爆发的缓冲,这样才能降低她的情绪波动。”宾彩霞说。

居家上网课心理咨询(如何守护居家人员心理健康)(4)

宾彩霞陪休假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聊天以舒缓对方情绪。

在谈到心理疏导的工作经验时,宾彩霞表示,面对因封管控而产生情绪问题的居民,职业社工会结合其目前身心情况和生活现状而给与专业的辅导,评估出求助人目前的心坎上的难点与焦虑点。同时运用对应的服务技巧对求助人进行情绪心理辅导,让居民能够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至助人自助的境界。

“人们的情绪都会因为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不一样的波动,有可能是负面的有可能是消极的,只要我们找到她情绪爆发的原因,适应环境的临时变化,这样才能很好的缓解居民因为封管控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宾彩霞认为,职业社工承担的就是聆听者、同理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紧急的介入辅导更多是让求助居民,得到情感的输出释放,引导她寻求自身力量去改变和调解情绪。“同时我们也鼓励居民多接收正面积极的信息,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情绪,适应临时的环境变化,才能调节自身情绪的波动。”

宾彩霞抗疫手记:

被隔离人员或封控在中高风险区的人员容易产生烦躁、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他们做心理疏导时,我们会保持耐心友好的服务态度,通过治疗性沟通让居民说出困扰自己的痛点与焦虑点。同时,对求助对象的话语与行为给予接纳与尊重,不评判对错,与他们探寻内心真正的需要;然后要给予及时的回应与建议,鼓励与支持,让居民感受到真切的关怀与真诚的信任。

我们的心理与身体是一样的,身体会生病,心理也会遇到不舒服的时候。身体上的疾病我们可以寻医问药,心理也是可以通过寻医问药去应对。

“宾姑娘”的抗疫心理健康小tips:

一: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能因为被困家中就颠倒生物钟;

二: 适当运动,这样才能保持自己身体机能持续运作;

三: 给予自己情绪释放的时间,可以尝试静坐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自己负面情绪;

四: 寻求身边的支持,让自己感受他人的鼓励和关怀,让自己建立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疫情当下,不忘再给自己说一声:加油!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受访者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