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晚年的文化自觉(将人类性生活设定为)

  文/郑文光

费孝通晚年的文化自觉(将人类性生活设定为)(1)

  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要对性进行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认识,…两性生活才有条件提高到艺术的境界。”将人类性生活设定为“艺术的境界”,费孝通先生当属第一人……

  国人对性的认知,定义在“食色者欲也”。食欲与性欲一样,是人类生命过程必然的念想和需求。在中国,最早对两性主体的性关注,始于道家。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看重个体生命价值,相信经过修炼,人可以脱胎换骨,超凡脱俗,不必等到死后灵魂超度。

  道家的追求,原本是个科学问题,但科学认为追求的目标太高,使科学手段无法实现,于是走向宗教。道教,即是现实世界的某种投影,又是人类对超自然、超现实的大胆探索。体现对欲望的伸张,对人类自身创造力的预测。它肯定有荒唐可笑的一面,但确有某种潜科学价值(夏宗经《道教神仙信仰的潜科学价值》文汇报1991年8月14日扩大版)。

  道教的创造力主张:性命双修。性,自然属性;命,现实生命。人类的很多自然属性,都是依附于现实生命发挥功能的。这些功能,可通过理解力和创造力,突破自然属性的常态极限,重新获得超常的、最充分的伸张。这即是道教试图实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依据,或叫理想境界。因此,道教将两性生活,视为追求这种境界的关联域。认定两性“性娱悦”的得意尽欢,有强心健身的潜质。从医理到生理,身修言传,尤以“房中术”为代表。坚信提高“性娱悦”的超常体验,必须从人的自然属性“肌体和器官”加以开发利用……

费孝通晚年的文化自觉(将人类性生活设定为)(2)

  一、道教对两性肌体的审美倾向:

  道教的性审美,不主张用艺术美和道德美的眼光,选择性伴侣。司马相如风流倜傥,是性审美的典范;而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是道德审美的个例。杨玉环体态丰腴,是性感审美的杰作;而赵飞燕掌上轻舞是艺术审美的奇观。道教对人的肌体选择,侧重性感度和性满意度的把握。用现代语言表述,男女以灵活而不笨拙为首选。男性肤红肌健,壮实多毛,身高一米七上下,体重六十五公斤左右,品貌庄中藏刚为如意郎君。女性肤白肌柔,丰乳肥臀,身高一米六上下,体重五十五公斤左右,品貌冶而不妖为帐中玉人。这两点契合东方人种的自然属性,以现代医学相证,男性体大腰肥并不可取,女性纤瘦苗条并非佳配。由此可知,信奉道教的唐明皇,的确是性爱高手。同样,当代中国“性白痴”有多少,难以估量……

  二、道教对两性“性器官”的开发利用:

  主要涉“展龟术、缩阴术和丰乳术”,因此很难用替代语言讲清楚……故略!

  三、道教对“性娱悦”的理解是视觉、触觉、听觉的身心互慰:

  主要讲“视觉…完美的开始;触觉…完美地实施;听觉…完美的煽情”。涉具体“男施女化”性爱全过程,有关做法一说就懂,一教就会,就是你想不到的招儿。不想犯禁……故略!

费孝通晚年的文化自觉(将人类性生活设定为)(3)

  道教对性的三大功能,即生育功能、健康功能、娱乐功能的张扬,较之现代“性学”,要简单、直白、管用。是最具科学实用和可操作性的,更是无法取代的“历史馈赠和先贤精华”。一部《肉蒲团》道家著作,被视为淫书,在国中早已绝迹。而这部书流传到美国,被认定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东方智慧,经研究衍生出生命科学等多个门类。冷热两重天,结局为什么会是这样?功过是非只有留待后人评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