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山乾向乾来水出自哪里(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

乾山乾向乾来水出自哪里(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1)

阳历年的第一天翻开日历,你就会被元旦这天页面上的色彩吸引住,年年如此十分的喜庆。如果你再看仔细点,便发现此页的下端二、三行小字每年都会有些变化。例如:2020年的,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五日得辛,十人分饼……2019年,八龙治水,五牛耕田,九日得辛……。通过网上搜索,就拿第一句来解释:正月第一个地支“辰”日在哪天,便确定是几龙治水。例如“辰”在初二日,那么这一年便是二龙治水。据黄历上讲:龙多不下雨,龙少了雨水反而多“五水治水”雨水分布均匀最好。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感情天上的龙也和凡人一样,人多了工作不好安排。

龙少雨水多地涝,2020年水患;龙多雨少易旱,2019年大干。还真对上卯了!八三、九八年也发过大水,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应该有点印象。可八三年九龙治水,九八年六龙治水,这有点不精确呀,看来有待研究研究。

乾山乾向乾来水出自哪里(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2)

八三年发大水时,我家还住在昌江与乐安江交汇处的姚公渡,父母单位皖驻赣木材办事处,昌江河对面便是饶丰农场。那年稻子将成熟时,大水使对面的圩提溃破。其实大水早已将我们这边的家淹了,我们住在木排上搭起帆布或竹蔑棚里。对面农场圩破时,我们还划小木船去看了!只见一些已收割的黄色稻蒲儿漂在发浑的水面上打着漩,靠近堤边的柳树上爬着不少的蛇,有时还看到已淹死的猪在不远处漂着。此时有的村民开始在搭木棚了!此后二、三日的时间,从东边的三庙前乡往西南乐安江边,整个圩堤上密密麻麻个挨个像一座城墙一样,全是简陋的棚子。

九八年大水时,我在安庆已待了十年。谚语:“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江边走”,“上看初三,下看十八”。这年的三月三下了一天的大雨,十八又是一天的大雨。上半年光大雨就下了四十多天。九江圩破了,长江两岸人心惶惶。老峰镇有个算命的张瞎子,因为算的还比较准,所以家里接二连三有人去请他掐八字。有的人就找他算安庆圩能不能保,张瞎子一口咬定:破。当地派出所连忙把他送到无人的地方好吃好喝招待起来!那年安庆圩倒没破,只是对面东至大渡口镇的圩都破了。原因是上半年大涝,下半年大干,开闸放水进圩内灌溉田地时,结果闸不牢被江水冲塌了。为此还抓了几个与此闸有关的人。那年厂里十月检修,工人们站在热压排气管的五楼厂房上,看着一辆辆满载解放军战士的军车从厂边马路上开向轮渡,朝着长江南岸驶入,准备抢险!张瞎子还是没太算错,九八年的东至县还归安庆市管辖,也算安庆的。

五四年大水,三龙治水。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只能听父辈讲经过了。父亲不识字却喜欢讲故事,不论是从说书场听来的三国,还是街坊上的笑话包括民间故事,他都能讲的一些。以至于还得了个外号:嘿答乎!母亲多数时候听见别人叫父亲嘿答乎时,有些气恼朝对方道:“我家老邹那没名没姓呀,叫他嘿答乎呀!”我自已长大了点,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便问母亲:“妈妈,怎么别人叫大大嘿答乎呀?”母亲笑了笑:“是这么回事,你大大欢喜讲笑话,他讲以前有个人喜欢瞎答话。别人这么讲,他那么答,答的话看似瞎答却十分风趣幽默十分的巧妙,以至于故事讲完时,老工友们听了笑的一哄。讲故事的第二天,一老工友见面大老远就朝你大大喊:嘿答乎。嘿答乎外号就这么来的。

母亲也讲故事,但母亲她基本讲自己经历过的事,讲她童年少儿时苦难,青年时的快乐,中年时的伤痛。由于没有文化,有时母亲讲她要是能识字就好了,她要把自己经历过的事用笔写出来。五四大水时,母亲刚好二十岁,我哥哥老大五二年出生。作为青年积极分子的母亲每天冒雨战斗在长江圩堤上;眼睛不太好的奶奶在家带着孙子。有一天地震了,屋震的碗柜哗哗直响,屋外大雨飘泼,奶奶以为牛棚里的牛在蹭痒,就使劲朝牛棚方向喊:牛、牛、牛。过一会儿也就恢复了平静。中午,母亲从圩提上回家吃饭。便问地震了,家里还好吧。奶奶双手一拍大腿,把刚才的经过跟儿媳讲。母亲听后笑了:得你老喊,牛、牛、牛……把震给留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