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1)

树袋熊-别名考拉;澳大利亚珍贵原始树栖动物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2)

【动物简介】:

树袋熊(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是树袋熊科、树袋熊属动物,体形肥胖,毛又乱又厚,没有尾巴。成年树袋熊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10千克左右,身体为浅灰色到浅黄色,腹部周围的颜色相对较亮,鼻子光秃秃的,大而圆,脑袋圆滚滚的,耳朵上的毛十分蓬松,前肢具有非常强壮的爪,善于攀岩。雄性树袋熊的体重超过雌性50%,有一个相对比较宽阔的面部,一对相对较小的耳朵,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散发气味的胸腺。雌性主要的第二性征是其育儿袋,内有2个奶头,向后端开口。

树袋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树上度过的,几乎终生都在桉树上度过。其白天的许多时间都用来睡觉,只有不到10%的时间用来觅食,而其他的时间主要花在静坐上。树袋熊几乎从不下地喝水,它们以桉树叶为食,每天能吃掉许多的桉树叶,而且消化良好。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

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

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名第十五。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3)

【动物学史】:

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1788年,欧洲人第一次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以后,约翰·普莱斯(John Price)成为第一个记录考拉这种动物的欧洲人。1816年,树袋熊第一次有了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为“灰袋熊”。不过当这种可爱的动物为人所熟知后,人们才发现,考拉根本就不是熊,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树袋熊的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不喝水)。土著人之所以用“不喝水”称呼它,是因为他们能从取食的桉树中所需的90%的水分,很少喝水。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4)

【形态特征】:

体形肥胖,毛又乱又厚,没有尾巴。成年树袋熊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10千克左右,身体为浅灰色到浅黄色,腹部周围的颜色相对较亮,鼻子光秃秃的,大而圆,脑袋圆滚滚的,耳朵上的毛十分蓬松,前肢具有非常强壮的爪,善于攀缘。

树袋熊有比较小的脑,这可能也是对其低能量食物的一种适应。脑是高耗能的器官,会不成比例地消耗掉身体全部能量预算的很大一部分。树袋熊的相对脑量几乎是所发现的有袋动物中最小的。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的树袋熊脑的平均重量(平均体重为9.6千克)只有约17克,只占体重的0.2%。相对于其体型而言,树袋熊的盲肠在所有哺乳动物里面是最长的,长达1.8-2.5米,3倍于它的身体长度甚至更长。在每个颌上已经缩减为1颗前臼齿和4颗宽而高齿尖的臼齿。

雄性树袋熊的体重超过雌性50%,有一个相对比较宽阔的面部,一对相对较小的耳朵,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散发气味的胸腺。雌性主要的第二性征是其育儿袋,内有2个奶头,向后端开口。

刚出生的考拉熊宝宝只有2厘米长,6克重,像一个带壳的花生一样大。它们必须在妈妈的育儿袋里呆上6个月才能完全发育好。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5)

【生活习性】:

树袋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树上度过的,几乎终生都在桉树上度过。其白天的许多时间都用来睡觉,只有不到10%的时间用来觅食,而其他的时间主要花在静坐上。树袋熊从小就会爬树,它们下树的时候总是倒退着,屁股先着地而且动作十分缓慢。树袋熊对树栖生活做了大量的适应。由于它们既不使用巢穴也不使用遮盖物,所以它们那无尾而似熊的身体覆盖着一层密密的毛发,能起到良好的隔绝作用。树袋熊大多数的脚趾上都长有极为内弯的、针一般锐利的趾甲,这使它们成为极高超的攀缘者,能够轻松地登上树皮最光滑、最高大的桉树。爬树的时候,它们用爪抓住树干的表面,并用其有力的前臂向上移动,同时以跳跃的动作带动后肢向上。树袋熊前爪的钳状结构(第一趾、第二趾与其他三个趾位置相对),使得它们能够紧握住比较小的枝条并爬到外层树冠上。它们在地面上的敏捷度比较差,经常以四只脚缓慢行走的方式在树木之间移动。它们也有育儿袋,但与袋鼠不同的是,它们的育儿袋是向后张开的,乳头也只有两个。树袋熊的爪子还能挖洞,它是哺乳动物中挖洞较大的个,深可达10米,洞口直径约60厘米。

树袋熊是独居动物,也是惯于定居的雄性占据着固定的巢区。巢区范围的大小与栖息地环境的物产丰饶度相关联。在物产丰富的南部,巢区范围相对比较小,雄性占据的面积为0.015-0.03平方千米,雌性占据的面积为0.005-0.01平方千米;但是在半干旱地区,巢区的范围就要大得多,雄性常占据1平方千米或者更多。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雄性的巢区与最高可达9只之多的雌性的巢区相重叠。树袋熊主要在夜间活动。

食性

树袋熊几乎从不下地喝水,它们以桉树叶为食,每天能吃掉许多的桉树叶,而且消化良好。 树袋熊的牙齿适合处理桉树叶。它们用臼齿把树叶咀嚼成很细的糊状,然后这些东西会在盲肠里进行微生物发酵。一只成年树袋熊每天会吃掉大约500克重的鲜树叶。尽管有600多种桉树供树袋熊选择,但它们仅仅以其中的30种左右为食。偏食程度在种群之间有所不同,它们通常聚集到较湿润、物产更丰饶的栖息地里的树种上。在其分布范围的澳大利亚南部,它们偏爱多枝桉和蓝桉,而在北部的种群主要以赤桉、脂桉、小果灰桉、斑叶桉以及细叶桉的树叶为食。

桉树叶对大多数食叶动物而言并不适于食用(如果不是全然有毒的话)。桉树叶中包括氮和磷在内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含量极低,并含有大量的难以消化的结构性物质,例如纤维素和木质素,而且还含有酚醛和萜烯(油类的基本成分),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化合之后最终形成的东西可能是树袋熊偏食的关键所在,因为已经发现树袋熊对桉树叶的可接受性与某些毒性极高的苯酚——萜烯混合物呈反相关关系。

树袋熊做了很多适应性改变,以使自己能够应付如此难处理的食物。有些树叶它们很明显地完全避开不吃,有些树叶中含有的毒素则能在肝中进行解毒并被排出体外。处理可用能量这么低的食物,需要做出行为习性上的调整,因此树袋熊睡得很多,一天最多可睡20个小时。这就造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它们因摄食桉树叶中的化合物而变得麻痹。树袋熊还表现出对水分的高利用率,除了在最热的季节之外,它们从树叶中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全部水分。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6)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7)

【繁殖方式】:

树袋熊实行广泛的“一雄多雌制”的交配体系,在这种体系下,某些雄性占据大部分的交配权,但是占统治地位的雄性与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雄性对交配权分配的准确细节,还没有得到全面广泛的研究,尚需要进行清晰的阐释。雌性树袋熊在2岁大的时候进入性成熟期,并开始繁殖。雄性也可以在这个年龄进行繁殖,但此时的交配成功率通常很低,直到它们年龄更大(约4-5岁),体型大到足够对雌性展开成功的竞争时,这种情况才会得到改变。

到了繁殖季节,成年雄性在夏季的夜晚会在很大的范围里走来走去。如果雄性遇到另只成年的雄性,通常就会发生争斗;如果雄性遇上一只处于发情期的雌性,它们可能会进行交配。交配时间很短,一般少于2分钟,并在树上进行。雄性从后面爬到雌性身上,交配的时候通常把它抱在自己和树枝之间。

雌性性成熟期在出生后21-24个月时到来;怀孕期大约35天,每胎只产1只幼崽,在夏季(11月至次年3月)分娩。幼崽在出生12个月后独立生活。雌性能够连续数年繁殖。最高可达18年。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 3.1——易危(VU)。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8)

【濒危原因】:

人类活动、森林山火和气候变化等是威胁考拉生存的主要因素。

【种群现状】:

对树袋熊的威胁在1924年达到了高峰,当年有200多万张树袋熊皮出口。在那之前,该种动物在澳大利亚南部已经灭绝,并在很大程度上从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消失掉了。公众开始为它们大声疾呼,政府也颁布了狩猎禁令,加强了管理,这种衰减的趋势才得到了逆转。

1788年英国人登陆澳大利亚前,澳考拉数量超过千万只,然而到2012年,澳考拉数量只有约33.3万只,其中野生考拉数量不足10万只。

2009年12月14日,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树袋熊正遭受灭顶之灾,它们很多患上了“树袋熊艾滋病”(KIDS——树袋熊的免疫缺陷综合症)。“树袋熊艾滋病毒”实际上是一种逆转滤过性病毒。该种病毒会破坏树袋熊的免疫系统,使它们无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该种病毒会通过血液接触传播。杜伊斯堡动物园内有多只考拉,但是它们都没有被感染,病毒只在野生树袋熊之间传播。在过去的6年中,澳大利亚的考拉数量已经从10万只锐减到4.3万只。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考拉有灭绝的危险。

2012年6月27日,澳大利亚的树袋熊爆发大规模衣原体感染疫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人类。由于感染衣原体的数量突然增多,城市里的考拉数量锐减了45%,农村地区也减少了15%。

2019年11月24日,由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林火持续肆虐,澳大利亚树袋熊基金会主席称,近两个月的大火毁掉了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至少有1000只考拉葬身火海,加上栖息地锐减,被烧森林恢复难度大,以及气候变化和疾病威胁等,澳大利亚考拉的数量大幅减少,正在面临功能性灭绝。

为了保护考拉种群数量,澳大利亚政府2022年1月29日表示,将在未来四年投入50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来保护考拉栖息地。

2022年2月10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消息,澳大利亚已将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的考拉列为濒危物种。 受土地开垦、森林火灾、干旱、疾病和其他威胁影响,澳大利亚考拉数量急剧下降。据估计,2019年至2020年的黑色夏季(Black Summer)森林大火造成5000只考拉死亡,仅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影响了24%的考拉栖息地。新南威尔士州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如果政府不立即采取行动保护考拉及其栖息地,新南威尔士州的考拉可能会在2050年灭绝。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9)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10)

动物世界αpp(动物世界-第23004期)(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