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链(石墨烯新材料手端)

石墨烯,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强韧、导电导热性最好的新型纳米材料被誉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进入新时代后,石墨烯行业更被认为是“金饭碗”。

但现实却是,石墨烯行业至今还没有一个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手里端着“金饭碗”,为何却吃不到、吃不香?

业内专家认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痛点体现在应用端:材料太贵,没有匹配适用的应用场景,无法产业化批量化生产,难以降低综合成本等。因此,只有实现大规模商业级应用才能真正体现石墨烯的价值,寻找到石墨烯可实现大规模商业级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市场规模或达千亿级

石墨烯是一种以sp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1毫米厚的石墨烯包含大约300万层结构,其直径是头发的100万分之一,比“蝉翼”还更轻薄,甚至是接近于透明。石墨烯的柔韧性、强度以及弹性非常好,出色的柔韧性使得它能更好地变换形状,可以添加到绝大多数工业品中,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同时,石墨烯几乎是目前人类已知材料中导热性最高的材料,因此它可以更好地进行散热。此外,石墨烯的强度是钢铁的200倍。其优越的辐射耐受性将使其对于空间的应用中成为无价之宝,而其光学和导电特性的结合将在光学发展中扮演“关键先生”,具有更快的调制和更高的灵敏度。

石墨烯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石墨烯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创新。美国、欧盟、日本等80多个国家皆将石墨烯材料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韩国国家石墨烯计划、新加坡国家石墨烯研究院等相继实施和落地。

2019年,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纳米科技术语第13部分:石墨烯及相关二维材料》正式发布,石墨烯新材料行业进入产业化攻坚阶段。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需要抢位与积淀,进入理性发展期后各地都在努力打造集“专业配套 公共检测 研发代工 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功能齐备的石墨烯产业园区,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石墨烯全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状况如何?据《中国石墨烯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39%,预测在2023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达到3350亿元左右。

“与欧洲、美国、日本及韩国相比,中国石墨烯行业的关注点不在一个频道上。国外更多关注真正体现石墨烯新材料特性的未来型技术研发,而中国非常重视近期实用性产品开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表示,我们对未来核心技术的关注相对少一点,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石墨烯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力量在全球仍处于第一方队。

“工业味精”还是“工业维生素”

从被发现至今仅有不到20年的时间,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但仍然面临许多“成长的烦恼”。更多时候是以“工业味精”之名闪耀业界——起到提升作用足矣,作为“主打”还欠缺火候,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万物皆可石墨烯”的广告营销被业界诟病。

“关键技术未突破,制约下游大规模应用;以材料生产企业为主导,下游应用企业参与度偏低;标准、检测体系不完善,产品鱼龙混杂”,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专家肖劲松看来,石墨烯行业的发展痛点在应用端更为明显。这也是欧美国家石墨烯行业发展在部分细分赛道领先的原因,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有一批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深度参与石墨烯的研发与产品化,更敏锐把握需求端,发力更有精准性。这与我国石墨烯领域以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为主导、应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路径有异,很明显欧美、日韩国家的路线已经实现有成熟产品不断出新,我国因缺乏长期的投入周期以及相应的稳定性,受困“部分关键技术未突破、生产成本高、应用效果不确定”。

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链(石墨烯新材料手端)(1)

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王敏认为,石墨烯行业目前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关键技术未突破,制约下游大规模应用。石墨烯在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在保证石墨烯结构完整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粉体材料与基体材料间的相容性、均匀分散性,仍然是制约石墨烯下游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第二,以材料生产企业为主导,下游应用企业参与度低。受制于部分关键技术未突破、生产成本高、应用效果不确定等因素,下游应用企业普遍呈观望态度,参与度偏低。第三,标准、检测体系不完善,产品鱼龙混杂。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每种材料品种差异较大、等级规格、命名规则不一。目前对石墨烯产品没有统一标准来区分材料质量的好坏,且检测手段仅对来样原料当时的状态负责,造成市场上各说各话,产品鱼龙混杂。

目前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瓶颈和当年纳米材料的境遇极为相似,基础研究进展缓慢、产业化进程技术含量低、小企业扎堆竞争、龙头企业布局缓慢。业界人士指出,只有实现大规模成功应用才能真正体现石墨烯的价值,进一步发挥石墨烯“工业维生素”的功用,将其特点利用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部分重点领域“杀手锏”级别的应用。

石墨烯 乡村振兴

目前,石墨烯已在哪些方面应用?刘忠范介绍,中国石墨烯产业有“三大件”,一是新能源,将石墨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添加剂,使电池充电速度更快、电容量提升;二是添加进防腐涂料中,节省防腐涂料中较贵的锌含量,并提升防腐性能;三是大健康领域,比如利用其导热性能制作眼罩、护膝等理疗产品——三者合计,约占我国石墨烯产能九成。

整体来看,目前石墨烯材料应用面广而不专精。那么,未来什么才是石墨烯真正不可替代的“杀手锏”级的商业应用呢?行业需要寻找一个范本以供参考。

“‘杀手锏’级应用就是其他材料取代不了,所以必须基于并放大石墨烯材料的独特优势,来开展‘杀手锏’级应用的探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石墨烯器件技术研究部部长魏迪认为。

业界普遍认为,石墨烯在乡村振兴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其中关于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中提到,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推广应用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

为着重解决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问题,绿能嘉业通已经成功研制出石墨烯地暖、石墨烯墙暖、石墨烯棚暖、石墨烯毯暖、石墨烯炕暖等一二十款石墨烯电取暖系列产品。除了在传统石墨烯电暖领域领跑之外,绿能嘉业还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以场景应用落地为抓手,围绕石墨烯新材料的特性,开发了石墨烯温室大棚等科技含量高、应用市场广、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

例如,绿能嘉业研发出的石墨烯可控光谱植物种植大棚,采用太阳光伏能源技术、锂电池储能技术结合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系统,在不增加碳排放前提下促进农作物改善品质,增加收成。可控光谱植物种植大棚是依据植物生理代谢,不同光照序列、不同光质的作用机理创新设计的新型蔬菜、药材、花卉、水果、种苗种植大棚。已经在湖南省湘潭市蔬菜种苗中心大棚得到了应用,解决了反季节冻害难题,缩短了种苗培育时间,增长18%出苗率,减少病虫害,真正做到恒温、节能,净化供养水。

再例如,石墨烯高温板大棚采暖系统,2019年开始在山东省青州市花卉大棚进行安装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大棚冬季采暖温度能根据不同作物需求有效控制在16~25摄氏度区间,满足不同花卉品种的种植需求。同时可控光谱可以有效控制花卉开花期,缩短花卉生长周期,提高花卉品质,得到了花农的高度认可。

“过去一年卖花收入20万元左右,自从2019年安装了石墨烯可控光热系统后,年收入27万元以上。”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的花农张宝国表示,过去花卉大棚采暖主要是烧煤为主,成本在3万元/年以上,而现在通过石墨烯可控光热系统只用电就可以,费用比原来降低了五六千元。而且这个系统还能加快花卉的出苗生长,全年销售量也从原来的13000棵增加到了15000棵。

“石墨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石墨烯研发的不断深化,农业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蔬菜大棚、花卉栽培、农林育苗等应用领域都将受益。”王敏表示,未来绿能嘉业将更多投入资金致力于研发、生产,进而带动石墨烯上下游领域协同发展,使“新材料之王”不再只停留于实验室,更多地服务于寻常百姓,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