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画面描述(一为迁客去长沙)

【开栏语】居长沙即将半世纪,得此善缘--在新湖南长沙频道开办"长沙故事"专栏希冀可穷毕生所学、所感,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座千年古城的旧事,不胜荣幸!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长沙过贾谊宅画面描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长沙过贾谊宅画面描述(一为迁客去长沙)

长沙过贾谊宅画面描述

【开栏语】

居长沙即将半世纪,得此善缘--在新湖南长沙频道开办"长沙故事"专栏。希冀可穷毕生所学、所感,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座千年古城的旧事,不胜荣幸!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人。长沙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既属于现代,也属于远古;既奉养你我,也润泽先人、后世。

讲述旧事,启赋后人,愿故乡的明天一日胜过一日,愿故乡的人们生活永远安康幸福……

"长沙故事"既是个人笔耕专栏,同时也归属于所有的长沙人。如有掌故同好,欢迎各位有空时一起品茗叙旧,共同分享"长沙故事",传承长沙文明。

专栏13017196670

【长沙故事(一)】

《一为迁客去长沙》

--贾谊故居走笔

文/李文耀

图/范远志

公元758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已经57岁,却经历了人生一场大难:接受永王李璘拉拢进入王爷的幕府的李白,因王爷后来起兵造反,在与唐肃宗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失利被杀,可怜李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被发配夜郎。

发配流放夜郎的路上,李白写下了这首清丽绝伦的思乡唐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古诗并非李白在长沙所写,写作地乃是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昌。但"诗仙"就是"诗仙",一句神游古国的“一为迁客去长沙”,便轻松借来了汉代贾谊的命运,写透了自己的被贬谪之苦。这首千古绝唱,也带着我的思绪,走入了位于长沙城中央的贾谊故居。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写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屈原、贾谊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和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让中国古代偏远蛮夷、流放之地的楚国,成了文人墨客推崇了二千多年的"屈贾故里"。

坐落在长沙市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处的贾谊故居,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早的名人故居,也是长沙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文化遗产,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

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据考证约为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西汉著名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居住于此,时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洛阳人,十八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同僚之中,无出其右。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

太傅是当时长沙国两个重要高官之一,另一个丞相之位,也出了个今日的"明星"--马王堆二号墓墓主侯利苍。侯先生不似贾先生,明着在地面上摆座故居,千年以来都有人崇拜。他便利用自己长期担任长沙国丞相之职聚敛的钱财,给自己和家人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由于把堂客尸体保存得好,千年之后,全家一举成名。

在长沙,贾谊撰《吊屈原赋》、《鵩鸟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故后人称其为“贾长沙”。其后贾谊又任汉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撰《治安策》,他提出的治国方法被二千多年来封建皇帝奉为经典。他制定的削藩的方案,被汉武帝采纳后,彻底解除了困扰中央集权的诸侯王割据的威胁,其国防、民本、农本和教育思想,在现代仍闪烁着火花。

滚滚北去的湘江右侧,有一条仿古的麻石老街,街口立着的高大的石牌坊刻着四个金色的大字--“太平老街”。老街南面近出口处,便到了贾谊故居。

这是一处坐东朝西三进的院落,大门由青砖砌成。三进包括:贾太傅祠--供奉贾谊铜像及其著作;太傅殿--呈放着贾谊生平及思想介绍;寻秋草堂--清以来,寻秋草堂为文人墨客凭吊贾谊之后,吟诗作画之处,游人亦爱在此饮茶休息。

二千多年来,湖湘人民极重视对故居保护,历代毁建相继。汉武帝时期,由皇帝敕命修缮贾谊故居,这是对贾谊故居的第一次重修。在其后的两千多年间,贾谊故居大约历经了64次重修。明朝成化年间,长沙太守钱澍寻贾谊古井,募款修建贾太傅祠,这是贾谊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而最近的一次大规模重建则是在1998年。数千年来的修建均以贾谊井为中心,原址未曾变迁。

1938年,日军进攻长沙,一把“文夕大火”烧得贾谊故居仅剩太傅殿。1996年11月,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决议重修,才有了今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座故居。

迈入故居,迎面是一道萧墙。萧墙正面是贾谊故居的介绍,绕进去,就到了一个小小的院子之中。北侧靠墙处,翠竹簇拥着一座飞檐四角亭,亭内有一口黑漆栏杆围着的双眼井,井水离地面约一米左右,这便是传说中由贾谊先生亲手开凿的贾谊井。若果真如此,它应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井。亭两侧石柱上,赫然刻着"诗圣"杜甫亲作的对联曰:“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由此,贾谊井又被称作“长怀井”。

贾太傅祠正门上方“贾太傅祠”四个镏金大字与大门上方的"贾谊故居"四个字一样,都是现代赵朴初先生的手迹。祠中盘坐的贾谊铜像,手中执着一管毛笔,正眼望着远方。南、北两面墙上,分别是铜刻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墙脚布置着的一排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重修贾谊故居时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建筑残件。木屏的背面刻着贾谊《新书·大政上》格言:“故自古及今,凡与民为仇者,或迟或速,而民必胜之。”

太傅殿的门匾上刻着三个绿色的篆书大字“太傅殿”,殿门对联是一副集唐诗联:“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南北厢房则陈列着贾谊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还有杜甫、韩愈等文人骚客们留下来的缅怀诗词。

寻秋草堂应是得名于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少年成名的贾谊仅在尘世生活了三十三度春秋,便驾鹤西去,寻秋草堂,也成了近百来年,文人墨客敬其风骨、伤其才情的不二处所。

据《史记》记载,贾谊是在梁王坠马死后,“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故毛泽东先生也吟诗叹息道:“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