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祖大战接引和准提(身是菩提树VS菩提本无树)

菩提老祖大战接引和准提(身是菩提树VS菩提本无树)(1)

神秀(公元606-706),年近50岁拜五祖为师,在东山寺呆了6年,从搬柴运水等粗活干起,一直到的上座教授师职位,德高望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五祖的衣钵非他莫属,

慧能(公元638-713),他自幼丧父,与母为伴,家境贫穷,卖柴为生,没受过正规教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35岁北上湖北黄梅东山寺拜见五祖后,在厨房干了8个月的粗活,

一天,五祖弘忍召唤门下的徒众,要求每人作上一首偈颂。如果能够悟得了佛法的大意,就能得到衣钵大法,成为第六代祖师。神秀和慧能作偈如下:

神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神秀把身是树心是台作了肯定,刻意提醒自己要勤奋拂去世间不好的尘埃,说明心中杂念众多(树,台,勤奋,懒惰,干净,污浊),定会执迷不悟烦恼众生。顶多是达到了自律的境界。他以正念为智慧,以妄念为尘埃,把自我智慧与世俗烦恼进行区分和对立,是为小乘佛教(强调自我解脱),不是大乘佛教的大慈悲(引渡众生)。

慧能全偈之妙就在一个“”,消解了神秀为之执着的勤奋懒惰,干净污浊的对立面,确实可以引渡众生回归大空实相。但慧能道行还是不够,仅参悟了“”而局限于“”,他不知道进入“”的境界后还要怎么样。

五祖给出了答案《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佛性)。简单来说就是对应并把握住“无”而激发自己的佛性或自本性.所谓万法唯心,这一刻慧能顿悟了。

从上面分析看来,似乎师徒三人中五祖弘忍功力最深,慧能其次,神秀最差。

菩提老祖大战接引和准提(身是菩提树VS菩提本无树)(2)

菩提老祖大战接引和准提(身是菩提树VS菩提本无树)(3)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再比较、分析神秀和慧能的佛偈,实际情况是神秀作偈在前,慧能作偈在后,从行文和用词上看,慧能偈基本上沿用了神秀偈的结构和逻辑。如以现在的标尺来度量,似有抄袭之嫌。从偈义来看,从神秀的“有树”、“有台”、“有尘埃”到慧能的“无树”、“无台”、“无尘埃”,最后归结为从“有”到“无”这一质变,是神秀引导了慧能参悟,慧能站在神秀的肩膀上一偈成名。

关于神秀与慧能衣钵之争的传说很多,其真实性我们无从考究。上述三人的佛偈水平高低也只是其修行过程中的某一时期的反应。最终我们知道的是神秀和慧能都成为得道高僧,分别创立了禅宗的北宗和南宗。以神秀创立的北宗的弘法风格是渐修渐悟,与达摩祖师一脉相承,以慧能创立的南宗的弘法风格是顿悟顿修,是五祖的别传之宗。

两者相比,慧能更像“天才”,虽然不识字,但其直觉能力高于神秀,强调用人心和智慧来击穿事物本质。对普通人来说,神秀主张的“渐修”更有实践价值,强调人的认知能力、洞察力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认知成长需要经历“时时勤拂拭”的修炼中间态。

一个是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的思维;一个是做好当下就有可成佛的期许。

你认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