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请示七大忌(请示工作的三忌三宜)

请示是机关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的人“凡请必过”,有的人却总是“出师不利”。做好请示工作,应在三方面下功夫。

正确的请示七大忌(请示工作的三忌三宜)(1)

忌底数不清,宜有备而来。有的机关干部工作态度很积极,来了一项工作,还没了解清楚基础情况,就匆忙去请示领导。结果,领导一问,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到点子上,不仅请示事项的处理没结果,还可能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当面请示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基础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前构思好请示要点、打好腹稿,既要“不怕问”,也要“问不怕”,还要“问不倒”;书面请示时,要把请示事项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有利性写清楚,确保请示事项与大政方针政策相一致、与形势发展趋势相吻合、与领导指示批示意见相一致。同时,要熟悉请示事项涉及的法规政策要求,多问几个“为什么”。

忌时机不辨,宜因时制宜。领导所处状态不同,请示效果也会不同。比如,若领导正在开会或打电话,这时去请示一些非紧急事务等,效果难免会打折扣。因此,请示工作需要把握时机火候、注重细节。当面请示时,应言简意赅概述请示事项重点要素,如领导很感兴趣,可趁热打铁作进一步说明;书面请示时,可提前与领导身边工作人员沟通,了解领导对某项工作掌握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对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梳理、完善,使请示事项契合单位的中心工作、回应领导的工作关切。

忌繁杂冗长,宜简明扼要。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后勤保障出现严重困难,彭德怀同志给党中央发回的紧急电报只有六个字:饥无粮,寒缺衣。意思是:部队饿,没饭吃;战士冷,没衣穿。非常简练的六个字就说明了部队的现状,表明了志愿军的需求。在请示工作中,特别是当面请示时,适当的铺垫是必要的,但切忌拖泥带水,更不能绕圈子。当面请示时,要长话短说;书面请示时,要条理清晰、建议中肯、用词规范,把请示事项的重要意义、获准后将带来的效益汇报到位,以便得到领导的赞同和支持。

来源:秘书工作 作者:李凯(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市和平区营商环境建设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