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

───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14篇

你觉得人生是飞得高重要,还是平稳落地更重要?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赵武灵王,治国有能,治家无方,事业辉煌,结局苍凉。

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是“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他既非开国之君,也没有统一六国的伟业,赵武灵王何德何能,会得到梁启超如此赞誉?

你可能想不到,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1)

1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资治通鉴》周纪二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薨,赵雍继位,史称赵武灵王。

三年之后,秦、韩、燕纷纷称王,战国七雄,只剩赵国不称王。(连最弱的韩和燕都称王了,赵国完全有资格称王)

赵雍说:咱们赵国没那个实力,装什么大尾巴狼,德薄而位尊,配不上名分啊。

赵雍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他还不称侯,只让国人称自己为君,这是又低了一等的爵位。

人家都给自己挂上个董事长、CEO、创始人之类的头衔,就他自己,连总经理都不写,就写一个赵国办事处主任。

曹操说:不要慕虚名而处实祸。赵雍如此低调,反而凸显出他的天大野心。

不叫的狗,咬人更凶。

赵雍自己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能够让赵国货真价实称王称霸的,就是四个字,“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2)

其实,直到赵武灵王第十九年,才开始搞胡服骑射。

这期间,他熬死了两任秦王,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他迎接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送归秦国成为新王,是为秦昭王。

后来,秦昭王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如果赵武灵王知道后事如此,他还会不会这么积极地送嬴稷回家?

同样,当北边的燕国发生内乱之时,赵武灵王到韩国迎立公子职成为新的燕王,是为燕昭王。

秦昭王、燕昭王,两个历史名君都是被赵武灵王扶上位的,看似他更厉害。其实不然,看似有拥立之功,但那只是虚名,此时的赵国积贫积弱,一直在挨揍。

赵武灵王九年,齐败赵于观泽;十年,秦取赵中都、西阳、安邑;十一年,秦败赵将军英;十三年,秦拔赵蔺,俘虏大将庄豹。

当年战国第一强国魏国,曾经派乐羊灭了中山国。多年之后,中山国复国。连这么一个三流小国,有事没事都来赵国撩骚,可见当时赵国实力多么衰弱。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复兴后的中山国,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两次进攻都没有成功。吞并中山是赵国崛起的必经之路,而实现赵国伟大复兴的关键改革,只有“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3)

2

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

赵武灵王自知搞胡服骑射,一定会遭受百姓的笑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赵武灵王却自信地说:即便遭受举世嘲笑,胡地、中山,早晚成为我囊中之物。

全国施行胡服骑射,国人不愿意,公子成干脆称病不朝。反正我说不过你,回家睡觉去。

赵王派人去劝说,公子成说:“啥是中国?就是圣贤教化,礼乐文章,本来都是远方的蛮夷学习的好榜样;如今大王您,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们再穿回蛮夷之服,违背礼仪,违背人心,大王深思啊!”他的意思是:咱们进化了几千年,穿上了人的衣服,你让我们重新当猴,丢人啊。

赵王听说,亲自上门去做思想工作,痛讲革命家史:您想想,当初中山国仗着有齐国撑腰,侵略我们的土地,凌虐我们的人民,先君深以为耻。叔父啊,忘记历史就是最大的背叛,胡服骑射能打胜仗,能报仇雪恨啊。

一番劝说,公子成听命,次日就穿着胡服上殿。

从古至今都一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头反对改革的皇亲国戚,以身作则,带头支持改革,会大大加速改革进程。与其把所有人都变成改革的阻力,不如各个分化,逐一瓦解,把他们都拉入自己的阵营,变成改革最坚定的推动者,这才是人生智慧,也是成事心法。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4)

赵武灵王问大臣肥义:“如果教百姓胡服骑射,他们必然会非议寡人,为之奈何?”

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史记·赵世家》

肥义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你发现没有,肥义的话和商鞅的一模一样:“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愚蠢的人等到事情成功了都看不到,而智者能够见人所未见。所谓远虑,即是如此。

马云说,任何一次机会都有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俞敏洪说:1995年,我和马云都去了美国,都见到互联网,他看见了伟大的机会,而我只是觉得好玩。

当很多人还在嘲笑拼多多低端、土气,看不起人家的时候,40岁的创始人黄峥已经身价3200亿,超过马云;当张一鸣刚开始做今日头条的时候,别人看不懂,以为只是另一个新闻客户端。其实,他做的是推荐引擎算法,没人懂。

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是绝大多数人,受制于格局和见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当所有人都看懂的时候,往往也就来不及了。

能够有先见之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5)

要说这胡服骑射,还真是立竿见影。2年就打下了中山大半土地;6年就吞并中山,国君逃往齐国;10年彻底灭掉中山国,从地图上从此抹去。

这些年,韩、魏都被秦国抢去大片领土,只有赵国版图大幅扩张。

3

梁启超为何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因为晚清中国积贫积弱,国衰民疲,他认为赵武灵王时代的赵国,就像斯巴达一样英武勇猛,全赖赵武灵王坚定不移地推行胡服骑射,推行尚武精神。

梁启超认为商鞅是秦国的俾斯麦,赵武灵王是赵国的彼得大帝,即使是德国的威廉二世也难以望其项背。

梁启超期盼中国能够再出一个赵武灵王,力行改革,除弊兴利,挽狂澜于既倒,一震中华民族之士气,再搞一个新时代的胡服骑射。

但这个人既不是光绪,也不是孙中山、蒋介石,而是毛泽东。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6)

24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写了一篇《体育之研究》。他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

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主席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名言。

孔武有力,不只是四肢发达,更是锻炼头脑。

美国西点军校的录取率仅为8%,比很多著名大学都要低。其中90%是高中学校运动队队员,2/3是运动队队长。西点军校出来的学生,可不是只会动武的大老粗,也不只培养出无数美国名将,更是诞生了无数商界、政界精英。

1957年,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翔,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搞好身体,才有成绩。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7)

可惜的是,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赵武灵王,不是病死的,而是饿死的。

赵武灵王前半生有多辉煌,晚景就有多凄凉。

4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正值壮年之际,却传位给次子,自号主父。这个称号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武灵王变成了赵主父,他的随心所欲,不只在改换名称上。他为了深入了解强大的秦国,居然假扮成赵国使者,当面拜访秦昭王。

秦昭王觉得这个使臣姿态伟岸,不似人臣,等后来察觉之时,赵主父早已飞速离开秦国。

艺高人胆大,赵主父这种天马行空的行事风格,没有死在秦国手中,却死在了自家门口。

治国有能,治家无方,祸起萧墙。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赵主父把国君之位传给了次子,立长子章为安阳君。安阳君心里对弟弟很不服气。

李兑跟相国肥义说:“公子章年轻力壮而态度傲慢,党羽众多而贪欲不止,田不礼残忍好斗而骄傲狂妄,这两人凑在一起,必有阴谋。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只见其利,不顾其害,大难临头。您权大任重,宫廷有变,您首当其冲。您何不称病不出,把权力移交给公子成,不要给他们做祸梯啊。”

肥义说:“当初主父把赵王托付给我,说:‘不改其心,不改其志,坚守一心,直到老死。’我谨记教诲,誓死守护。谚语说‘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我要成全我的承诺,就不能成全我的性命。您对我是一片好意。但是,我对主父有言在先,决不食言。”

李兑说:“好吧,请保重,我看您难以熬过今年。”说完流泪告辞。之后,李兑数次拜会公子成,商议如何戒备田不礼。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8)

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与田不礼,表面上名声不错,实际都是恶人,靠着主父宠爱就暴虐行事。很可能有一天,他们假传主父命令,发动政变。我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俗话说,强盗出没,不能不防。从今天开始,如果主父传令要见赵王,必须先告诉我,我先去,确认没有问题才能让赵王去。”信期答应了。

赵国已经危机四伏,下属都离心离德、磨刀霍霍,而赵主父还跟没事人一样。

赵王主持御前会议时,赵主父看见公子章郁郁寡欢,对弟弟俯首称臣,心生怜悯。于是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把代郡封给公子章,让他做代王。这个计划并不成熟,想想又放下了。但就是这种朝三暮四的想法,给了奸人可乘之机,也给自己埋下杀身之祸。

一日,赵主父和两个儿子游玩,行至沙丘。

公子章和田不礼密谋作乱,诈称主父之令召赵惠文王进宫。肥义先去,中伏被杀。事情败露,公子成和李兑引兵剿灭公子章的叛乱。

公子章逃到赵主父的宫殿,赵主父心软,居然窝藏下来。结果公子章还是被李兑和公子成强行闯入杀死。

当着老国王的面,杀死了他的亲生儿子,李兑和公子成一不做二不休,围住宫殿,传令说:“后出宫的一律格杀勿论!”宫中的人都出来了。主父无法出宫,又没有食物,只能捕食初生的鸟雀。

三个月之后,赵主父饿死沙丘。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9)

5

遥想赵武灵王当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日巡游大陵,夜晚梦遇仙女。

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异日,王饮酒乐,数言所梦,想见其状。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内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宠於王,是为惠后。——《史记▪赵世家》

此美人所生之子,即为次子赵何,也就是那个眼睁睁看着他饿死的亲儿子。如果赵武灵王知道后事如此,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被那个美人迷得神魂颠倒,还会不会废长立幼?

你会发现,同样是雄才大略的齐桓公,与赵武灵王一样,最后也是被活活饿死。

饿死这种死法,不同于弑君,不是快速杀死,而是慢慢折磨而死。这必然是后继之君对于他们没有恩情,同时也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做好权力交接。

赵主父饿死沙丘之时,赵何只有14岁,朝政大权被公子成和李兑把持,所以对其父饿死沙丘之事恐怕也无能为力。

齐桓公、赵武灵王这样的一代霸主都没有好下场,也难怪后世的康熙皇帝,在面对九子夺嫡的场面时,如此焦头烂额。权力交接搞不好,太上皇就是阶下囚。

父亲忌惮儿子夺权,皇帝担心大臣篡权,九五之尊也是最危险孤独的位置,所以他们都是孤家寡人。

治国难,治家更难。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10)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我们号称是孝道治国,其实越是宣扬什么,说明越缺少什么。刘宝瑞有一个单口相声《化蜡扦儿》,就讽刺了那些不孝子孙的冷酷无情和爱财如命。奉劝各位父母,要吸取前车之鉴,权力交接别太早,财富传递别太早。

当然,这还不是根本,根本还在人心。你教育孩子唯利是图、斤斤计较,他以后能够善待你?那就是见了鬼了;你天天给孩子讲孝顺的大道理,对自己父母不闻不问,他以后能孝顺你?那也是见了鬼了。

苦口婆心不如以身作则,养儿防老不如靠社保,富养女不如富养志。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他好的价值观。

惯子如杀子。

与诸君共勉。

▽ 关注不迷路,每天读好书 ▽

北山读书

话说跟赵武灵王几乎同时继位的有一位国君,一生就爱演戏,就想拿奥斯卡影帝,他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资治通鉴有意思14)(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