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中的乐主要指的是什么(礼崩乐坏中的礼乐)

文|陆以外

现在,“礼崩乐坏”这个词的曝光率还是可以的,这原是孔子对他自己身处那个时代的一句感叹,感叹“世风日下”,因为他觉得,春秋时期,五霸崛起,周文武所作的那套“礼乐”被这些诸侯新贵破坏得不成样子了。那么,这个“礼乐“是什么东西呢?

礼和乐其实不是同一个东西,它们两者是不同的。

礼,当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礼貌”那个礼,而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东西,它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君臣等级,父子关系,男女有别,婚娶,丧葬,社交等等。它可以说是一套规范吧,这套规范,将人分成不同的等级,从最大的帝王到诸侯大臣,下到平民百姓,一路分下来,不同阶层本身又有不同的划分,可谓相当严密。分好之后呢?分好之后,不同阶层的人,其行为模式又有不同的规定,从怎么拜祭祖先,嫁娶如何设宴行礼,都有各自不同的规范。不同阶层之间是不可以僭越的,僭越那就是违反这套规范了,小到生活中的礼节,大到君臣之间的次序,春秋诸侯并起,周王朝式微,天子号召力不再,虽然周王朝名义上还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其实,君臣之间的位置,即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次序,早已调转了,这就是不合乎于“礼”了,所以孔老爷子就感叹了:礼崩乐坏。

那么,乐呢?乐其实就是音乐,客观上,它跟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音乐是没什么太大的不同的,只是它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功能。让它看上去,更像是统治者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而采用的一个工具。这一点,从《礼记》和《乐记》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哪些音乐是君王应该听和弘扬的,比如周《武》,这是大儒学家们提倡要听的,怎么听,为什么要听,孔子为此还总结出了很多道道,说是,这个好,那个好。而哪些音乐是不能听的,比如郑卫音乐,郑卫即当时的郑国和卫国,说是,这两个地方的音乐容易导致人“淫佚”,会让人“人心不古”,总之就是百般不好啦。其实,就是怕“人心不合乎于礼”,不利于“统治”嘛。

对于“礼”和“乐”这套东西,不管它当时所带出的价值观几何,也不管你认不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呀,对这两者的论述还是非常深入且细致的,虽然将音乐的五音阶跟阴阳五行等联系起来,现在看起来好像有点什么,但是其体系之完备和精密,不可谓不......怎么说,不能用科学,我想想,哦对了,不可谓不牛逼,对,咱们的祖先,真的很牛逼。特别是对乐与人情人性关系的论述,虽然有点啰嗦,但那真的是相当的丰富深入,这个部分,现在来看,都毫不过时。有兴趣,可以先找《史记礼乐律篇》看看,入个门。

礼这个东西我觉得因为其时代局限性的原因,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乐,咱们古代的乐这个,其体系之庞大,内涵之丰富,纵横交错,我是觉得非常值得去了解了解的。

礼乐制度中的乐主要指的是什么(礼崩乐坏中的礼乐)(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