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特产有哪些豆粑(九江方言之篙粑)

九江特产有哪些豆粑(九江方言之篙粑)(1)

杨修骏/文

某天逛超市时,在蔬菜区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一道菜是用九江话命名的,很是有特色。

该道菜就是“篙粑”,小时候我经常与“家婆”一词混淆不清,后来才弄清其庐山真面目叫“茭白”。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三好即茭白、椿芽、野鸭蛋),自古流传至今。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

日常生活中,茭白在各类菜市场中均随时有售卖,且价格不低,有时高于猪肉价格,茭白以粗壮白嫩为佳,其味性寒,对于阴虚内热、补虚健体、便秘溲赤、利尿止渴、咽干、解酒毒、退黄疸等病相宜。

茭白在本地方言中为什么叫成“篙粑”呢?那是咱们九江话中保留了古代读音,“茭”字古音里是没有“j”读音的声母,今普通话“j”声母读音,在古汉语中,是由“g”、“z”遇到介音“i”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我们至今还是保留古代的读法,像这样保留古汉语读音的字词远不止这个,比如“中间(gān)”、“不懂我教(gao)”、“跶一跤(gao)”、“搅(gao)屎棍”、“莫打搅(gao)”、“拣(gǎn)菜”、“戒(gài)烟”、“解(gǎi)放鞋(hái)”、“解(gǎi)手”、“家(gā)婆”、“晒架(ga)”、“出嫁(ga)”、“上街(shang gai)”等等,当然除了我们方言保留了古语读法,其他方言也是这样的,比如南昌的赣语称江西为“刚西”,九江被称成“九缸”等。

上述“茭”字读音由声母左右,那“白”字读音则由韵母改变,这种韵母增删音节的现象在九江话中很常见,如大队的“队”念“di”、退货的“退”念“ti”,人民币的“币”则念成“bei”、倒闭的“闭”念“bei”等,而这个“白”与“巴”也经常混淆,爸爸被念成“白白”,那么茭白被念成“篙粑”也就不为奇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