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德才兼备(让好官先富起来)

汉宣帝是个好皇帝。

这是大汉官方的权威认证,因为汉宣帝有庙号:中宗。

庙,就是汉宣帝去世后,中央政府给他盖的纪念堂。

庙号,就是汉宣帝在纪念堂里的称呼。

汉宣帝的,是谥号(去世后的官方评价)。

每个皇帝都有谥号,但只有超级优秀的皇帝才有庙号。

汉朝中央政府对历任皇帝的离任审计很严格。

首先,自我审查很严格。

西汉12个皇帝,只有7个皇帝有庙号(三国以后,庙号开始泛滥。就连靖康耻的第一责任人赵佶、赵恒爷俩都有庙号:宋徽宗、宋钦宗)。

其次,“回头看”很严格。

东汉成立,刘秀当皇帝后,对列祖列宗的政绩进行了一轮“回头看”。然后,撤销了3位祖宗(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的庙号。

所以,西汉12个皇帝,最终,只有4个有庙号:

太祖刘邦

太宗刘恒(汉文帝)

世宗刘彻(汉武帝)

中宗刘病已(汉宣帝)

当然,东汉的庙号审核也严格。14个皇帝,只有3个有庙号(光武帝刘秀、汉明帝、汉章帝)。

汉宣帝德才兼备(让好官先富起来)(1)

能跟刘邦、汉文帝、汉武帝一个待遇,汉宣帝显然是个好皇帝。

当然,他的好,和那三位爷不一样。

刘邦:开天辟地

汉文帝:休养生息

汉武帝:开疆拓土

汉宣帝呢?

国泰民安

史书上的描述是: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官员爱岗敬业,百姓安居乐业。

汉宣帝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他的施政纲领是以人为本

他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因为他当过老百姓,过过苦日子(详见《汉宣帝刘病已:超级咸鱼翻身记》),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

他为什么能做到以人为本?因为他的执政理念很务实: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得先让官员过上好日子。

这个官,特指地方官员,包括基层干部。

汉宣帝的理由如下:

  1. 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地方政府。
  2. 公平公正的地方政府,离不开优秀的地方官员。
  3. 优秀的地方官员,离不开丰厚的待遇。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所以,霍光去世、汉宣帝亲政后,他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好官有好日子过。

1. 新任地方官,他亲自面试、考察,确保质量。

(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

2. 延长地方官的任期,以安官心民心,杜绝数字出官和新官不理旧政现象。

(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

3. 地方官做出了成绩则重奖:涨工资、提待遇,优先提拔到中央当官。

(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4. 全国基层干部集体涨工资。

汉昭帝语重心长地指出:基层干部事多钱少压力大,不鱼肉百姓才怪。必须涨工资,全体涨薪50%。

(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

这样做的结果是:汉宣帝时期是汉朝400年里好干部最多的时期(是以汉世良史,于是为盛)。

著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就是汉宣帝时期吏治最闪亮的成绩单。

汉宣帝晚年,很怀念曾经帮助自己一起富民强国的大臣们,就让人把功劳最大的11位功臣画像,悬挂在皇宫的麒麟阁中,以示纪念和表彰。

从此以后,这招成为历代明君表彰、激励优秀下属的必杀技,也成为历代文臣武将的最高荣誉。

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源于此。

好了,官员们爱岗敬业了,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了。

汉宣帝德才兼备(让好官先富起来)(2)

汉宣帝主抓的第二件事是司法改革。

汉武帝时期,富国强兵的另一面,是严苛的法律、横行的酷吏和被虐的百姓。

霍光执政期间,情况本有所好转,但随着与上官桀等人的决裂、争斗(详见《大人物上官桀:小聪明害死人》),为树立绝对权威,霍光也选择了高压统治。

汉朝百姓就是一群被反复碾压的蝼蚁。

就连汉宣帝本人,也曾是长安监狱中一只生死未卜的小蚂蚁。

用当时的一位法官路温舒的话说:酷刑之下,冤魂无数(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所以,汉宣帝当家做主后,力推宽刑简政、依法办案:最高法院(廷尉)超规格设置四名专职审判长(廷尉平),专门负责复审全国刑事案件。

(置廷尉平,秩六百石,员四人。其务平之。)

此外,汉宣帝每年亲自对全国的刑事案件进行终审判决,确保公平正义。

(每季秋后请谳yàn时,上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狱刑号为平矣。)

汉宣帝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涿郡太守郑昌说:还不够。

陛下您又是增设廷尉平,又是亲自复核案件,简直是英明神武公平正义的化身。但是,长远来看,最好的办法还是完善法律,让子孙后世都有善法可依。

(涿郡太守郑昌上疏言: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无所弄矣。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政衰听怠,则廷平将交召权而为乱首矣。)

汉宣帝:好吧。

汉宣帝的司法改革,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案例。

一,他明确表示,犯人家属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诏:自今子有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治。)

二,他自己改名,把“刘病已”改为“刘询”,以方便大家避讳。因为“病”“已”两个字是常用字,不管百姓还是官员,都很容易犯忌讳而成为罪犯。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其更讳询。)

在古代,皇帝的名字必须避讳。大概有三种办法:

  • 改字
  • 缺笔
  • 空字

比如李世民当皇帝后,部就只好改名叫户部(改字),一代枭雄王充被简称为“王充”(空字)。

据史书记载,唐朝,在皇帝的名字上犯忌讳,打50藤鞭;清朝,在皇帝的名字上犯忌讳,杀头。

像汉宣帝这样主动改名、不给大家添麻烦的皇帝,真不多。

汉宣帝德才兼备(让好官先富起来)(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