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防溺水的冷知识(夏日里溺水都是因为野浴吗)

游泳防溺水的冷知识(夏日里溺水都是因为野浴吗)(1)

随着夏季来临,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溺水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溺水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

6月8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就溺水发生的诱因、溺水后的救援问题,采访了沈阳急救中心铁西二分中心副主任医师杜姝。

溺水原因有哪些 看看这4起案例

杜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溺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六、七、八月份。在这3个月中,铁西分中心每月都要参与大约八九次救援,大部分当事人抢救无效不幸溺亡。”杜姝介绍了4起案例。

事件1 钓鱼时间太久后昏迷掉入水中

2021年夏天,在铁西区一公园内,一名60岁的男子因钓鱼时间太久和阳光暴晒,出现了昏迷状况,不慎掉入水中。因发现及时,经过急救医生的抢救,落水者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2 在河边打扑克不小心坠入河中

2020年夏天,杜姝急救小组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铁西区卫工明渠有人坠河。急救医生赶到现场时发现,原来3个人在此处打扑克,其中1个人不小心掉入了渠水中。经过抢救,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3 冠心病患者突然发病坠河

2021年夏天,在丁香湖公园,一位七旬老人在河边散步,突然坠入河中。当急救医生赶到时,老人已经被市民救上河岸。但是由于在水中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老人有冠心病既往史,老人没有被抢救过来。据了解,老人是在散步时冠心病突然发作昏迷后坠入河中的。

事件4 5名少年一起下水野浴2人安全上岸3人溺水身亡

2020年7月,经济技术开发区5名少年到家附近的一个废弃采沙坑野浴。其中两人上岸后,发现另外3人不见踪影。最后经过急救医生确认,3人均已身亡。

杜姝介绍,溺水者年龄多为40岁至70岁之间,其次是儿童和青少年。每年都有溺水者,但是依然没有引起部分人的足够重视。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远离水源地。

发现有人溺水 目击者怎么做是正确的?

记者就市民最关心的与溺水有关的问题采访了杜姝。

问题1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杜姝说,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应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欧洲复苏协会提出了淹溺生存链的概念,它包括五个关键的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突发情况下,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溺水者的命运。

问题2 发现有人溺水了,第一目击者该怎么做?

杜姝说,当发生淹溺事件,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程序。首先应呼叫周围市民的援助,有条件的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消防人员,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绳索、漂浮物等。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

问题3 溺水后该如何急救?

杜姝说,溺水的临床医学术语为淹溺,溺水后首先应脱离溺水环境,之后应尽快进行上岸急救和院内急救。

1.水中营救与出水后处理

强壮的游泳者从水中营救患者,其他人应立即寻找漂浮物,在离水前将患者放到漂浮的木板上,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并打开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注意不能使颈部屈曲,维持头颈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以免加重可能发生的脊髓损伤。

2.离水后急救

上岸后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仰头举颌或双手抬下颌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不需要对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大多数淹溺患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而且很快会进入到血液循环,没有必要清除气道中的水。

3.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注意心跳、呼吸恢复后可能重新停止。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组织送往医院。

4.浴缸溺水处理

如在家中浴缸中发生溺水(多为儿童),其抢救过程同淡水溺水者的抢救相同,在做现场心肺复苏的同时给120打电话,争取专业救护人员能及时赶到,进行专业救护。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吴强

作者:吴强

来源: 沈阳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