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的朝代是架空朝代周朝(基本上参照明清的历史),在明兰出生的时期是大周朝的第三任皇帝,也就是后来的老皇帝仁宗在位,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1)

太祖开国,为恩赏能臣勇将及谋略之士,共封有五位异姓王,十九位国公,四十二位侯爵,一百十五位伯爵,另世袭将军无计,太祖为人多疑,不过一代时间,便褫夺诛杀了三位异姓王和半数的公侯伯爵,此后,太宗继位,即先帝爷,北击鞑靼,南袭蛮荒,东西南北开疆海陆拓土无数,便又陆续封了些许爵位,但有‘流’和‘世’之分,并非全都世袭罔替。

太宗皇帝平定四疆之后,首封的第一谋臣张阁老率先谏言‘以无上之富贵酬无边之功绩’,武将之首时任靖国大将军的英国公领头附议,太宗皇帝便顺势卸了这些军事贵族大半的朝政权,从此议政权柄向文官集团倾斜。

然,富贵有数,子孙无尽,有爵之家繁衍三四代之后,俱是人丁繁多,管不胜管,此时便要看哪家在军中宫里更有势力,哪家人才辈出,若家世倾颓,孝期放纵,穿戴逾制,侵占民财,一桩桩一条条,都是御史言官可参之本,然后要看皇帝心情了。

太祖爷子嗣众多,先帝爷即位时,汝阳王连同一干豪戚贵胄上奏‘九王摄政’,太宗皇帝手腕铁血,亲率三千铁骑夜袭西山大营,一举捣破汝阳王本部,后追根究底,一气废了牵连其中的十几个王爵,其中,便有擦边球的炮灰忠勤伯府。

先帝在位时间不长静安皇后薨逝后没多久也跟着去了,当今皇帝仁慈,登基后几年,便起复了几个非首罪重恶的爵家,但这些人家已元气大伤,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蹦跶了。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仁宗皇帝在位时间很长,但是却迟迟不肯立太子,

面对着垂垂老矣的老皇帝,当时的太子热门人选:三王子和四王子,他们围绕着皇位展开各种明争暗斗,争斗越来越激烈以致到了水火不容不死不休的状态,

因为传出风声老皇帝意属三王子欲册封为储君,四王子不服便走了下策直接兵变,于是就酿成了“申辰之乱”,这也是知否原著中第一次兵变,当时墨兰如兰明兰都还没有出嫁,长柏也只是刚刚娶了媳妇海氏;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2)

当天晚上,不知哪路军队趁夜摸进京城,与城内守军发生激烈巷战,还好盛府不在黄金地段,只知道皇宫王府那一带,杀声震天,火光弥眼,血水盈道,许多平民百姓死于乱刀。

女眷们只好缩在家中,惶惶不可终日,这般厮杀了一天两夜,第六日一早,杀声忽止,天下了一阵小雨,连续几日的闷热终被驱散,凉风吹进屋内,叫人透出一口郁气,然后,在一阵蒙蒙小雨中,盛紘和长柏终于回府了。

父子俩俱是狼狈不堪,一个满脸胡子,眼眶深陷,好似在拘留所度了个黄金周,一个面颊凹进,嘴唇发白,如同连续看了一礼拜的惊悚片。

王氏又笑又哭地上去,林姨娘也想扑上去,可惜被刘昆家的巧妙地拦住了,海氏也不顾礼数,扯着长柏的胳膊死活不放手,三个兰高兴的拉着父亲的袖子满脸是泪,一片混乱的你问我答之间,谁也没听清,还是老太太发了话,叫那爷儿俩先去收拾下。

一番生死,恍如隔世,梳洗过后,盛紘抱着老太太的膝头也忍不住泪水滚滚,长柏拉着哭泣的王氏和海氏轻轻抚慰,好半天才静下来;老太太屏退一干丫鬟婆子,叫盛紘父子说清楚前因后果。

六天前,老皇帝照旧称病不朝,由各部主事奏本于内阁,本来一切无恙,哪知风云骤变,先是禁卫军指挥使徐信于西华门外受伏击而死,然后副指挥使荣显接掌京畿卫队,并宣布皇城戒严,四王爷奉旨进宫护驾。

盛紘一听到这消息,就知道是四王爷发动兵变了。

五成兵马司副指挥使吴勇软禁了窦指挥使,领兵控制了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要紧部,将一干官员齐齐拘禁,然后禁卫军将皇宫和三王爷府团团围住,四王爷手持矫诏,一杯鸩酒赐死了三王爷,随即兵谏皇上,逼宫立自己为储。

明兰心头一凛,活脱脱又一个玄武门之变!

不过四王爷不是李世民,老皇帝也不是李渊,他到底给自己留了后手,盛紘父子并不知道老皇帝如何行事,只知几日后,屯于京郊的三大营反扑回来,五成兵马司下属的另几个副指挥使寻机脱逃,救出窦指挥使,然后伺机击杀吴勇,重掌卫队,尔后里应外合,将三大营放进城来,一起反攻皇城。

这下形势立刻倒转,两派人马短兵相接,四王爷兵败被俘,其余一干同谋从犯或杀或俘或逃,历时七天的‘申辰之乱’结束了。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里要补充一下三王爷的信息,三王爷是仁宗皇帝的德妃所出,为人宅心仁厚,深得民望,但是因为年老无子,所以多年来迟迟未能得立储君,四王爷眼见于此才生出了非分之想,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3)

盛紘缓了缓,凑过来低声说:“当今皇后没儿子,论嫡是不成了,而接下来最长最贵的,无非是德妃淑妃所出的三王爷和四王爷两位皇子,圣上迟迟没有立太子,不过是因为三王爷身子孱弱,且年过四旬尚无子息,而有子嗣的四王爷却偏偏晚了半天出世,如今圣上身子尚且硬朗还好,将来万一有个山陵崩,那些王爷身边的近臣怕是有事。”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王爷在幕僚的建议下,打算从六王爷那里过继一个儿子给自己,老皇帝显然认可这样的操作,至于这位六王爷,他就是嘉成县主的亲爹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4)

理论上来说,除了储君和太小的皇子,其余的王爷一律是要就藩的,受宠些的去富庶点儿的地方,冷落些的去偏僻边区,可如今情况诡异,储君迟迟未定,三四两位王爷在皇帝的默许下都留下了,而这位六王爷的位份不高不低,封了个郡王,藩地在大梁。

去年皇帝老爷过六十整寿时,六王爷来贺寿时带上了一溜儿整齐的三个崽,叫生不出儿子的三王爷几乎看红了眼,尤其是那个小的才四五岁,提溜白胖,憨态可爱,三王爷越看越喜欢,六王爷兄弟情深,六王妃善解人意,便时时带着小崽上门给三哥看。

“哦,我明白了,我在金陵时就听说三王爷意欲过继一个侄子,莫非就是六王爷家的这个?!”明兰恍然大悟,随即又糊涂了,“欸?可这和四姐姐有什么干系?这是皇家的事儿呀,咱们哪插的上嘴?”

如兰得意地晃着脑袋:“六王爷家还有一位正当年的县主娘娘,最近圣上寿诞在即,六王妃带着这一儿一女来京了。”

明兰开动脑筋想了会儿,试探着问:“莫非他们与平宁郡主交情颇深。”

如兰拍着明兰的肩膀,笑道:“六妹妹真聪明。……那日平宁郡主宴客,母亲带着我们俩去了,四姐姐对郡主可殷勤了,又是讨好又是卖乖,奉承的也忒露骨了,谁知郡主干撂着她,都没怎么理睬,只一个劲儿的和六王妃母女说话,回来后太太告诉了老爷,她叫老爷好一顿数落,还罚禁足了半个月呢,呵呵……”

“这,这也忒丢人了些呀。”明兰可以想象那场景,也觉得难堪,难怪这次回来,盛紘似乎对墨兰颇为严厉的样子。

如今老皇帝日渐衰老,三王爷就差一个儿子就名正言顺了,六王爷这一支立刻炙手可热起来,平宁郡主想烧热灶,看上了这位嘉成县主做儿媳妇,仔细想想,墨兰和人家县主的家世还真没有可比性。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嘉成县主我想看过知否电视剧的人都很清楚,是个无法无天的角色,为了顺利嫁给齐衡就能轻易地逼死荣飞燕,亲女儿竟敢如此无法无天,亲爹是什么样就更不用说了,“申辰之乱”里负责打开宫门的荣家就是为了给荣飞燕报仇才参与进来协助四王爷谋反的,大乱平定以后,作为罪魁祸首的六王爷被老皇帝狠狠地褫夺了封地,成了闲散宗室,至于他过继给三王爷的儿子就交给三王妃抚养(睿王),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5)

齐大人与郡主是少年夫妻,虽平日也有口角争执,如今见妻子这般无助也不禁心软了,好声好气地劝道:“六王妃母女胆敢如此妄为,便可想六王爷在藩地的恶行,圣上恼怒,便夺了他的郡王位,只是闲散宗室了,若不是瞧着三王妃孤苦无后,连那嗣子也要一并褫了的。小荣妃和淑妃自尽,四王爷赐死后儿女均贬为庶人,唉……十年争斗,一朝皆成空,京里受牵连的王爵世族何其多,幸得圣上英明,对岳父和我府多有抚恤,咱们…也当看开些。”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申辰之乱的最大赢家是远在蜀地的八王爷,八王爷生母出身寒微,但是因为国赖长君,所以仁宗老皇帝才不得已立他为帝,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6)

平宁郡主久久不语,长叹一声:“圣上从不待见那母子俩,如今却……哎,人如何拗的过老天爷罢,了,国赖长君,剩余的皇子都还年幼,也只有他了。…我记得八王爷的藩地远在蜀边,他何时能到京?

“蜀道艰难,少说还得个把月吧。”齐大人道,然后往妻子边上凑了凑,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里面还有两件事情要说明,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7)

一:八王爷并非仁宗皇帝唯一年长的儿子,在他之前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那就是五王子,只是五王子生性残暴,不为仁宗所喜,所以早早地被踢出继承人的考虑范围里,

盛紘换过一管朱紫小毫,在字副角落题小字:“自然有,荆王乃先帝第五子,若论齿序,应是他即位;可先帝不喜他性情暴虐,早早封了藩地,逐其离京;‘申辰之乱,后,先帝抢着立了当今圣上之母为后,论嫡习溃,方立了这储君,荆王如何服气?”

长柏微微点头,多有明了:“如今君臣名分己定,大义在皇上这边,只望皇上宽宏大度,莫要计较荆王;太平不易呀。”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8)

二:在八王爷登基后,三王爷的母后德妃被立为圣德太后,她非嫡非亲,只是仗着娘家势力大才能被立为太后,颇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顾廷烨笑了笑:“说起来圣德太后也是运气不好,据说当年在四王爷谋逆前一夜,先帝已拟旨立三王爷为储君,德妃娘娘为皇后,仅一日之隔,一切尽皆泡汤。先帝觉着对不住她,便册立她为皇贵妃,并于病榻之前叮嘱皇上多加照看德妃一族,先帝驾崩后,朝中有人上奏折提请也立德妃为太后,两宫并立,皇上便准了。”

明兰木木地呆了一会儿,才哦了一声:“皇上真是孝顺哦。”

顾廷烨盯着明兰,似笑非笑:“你面上的神色可不是这样说的。”

明兰眯着眼睛,摆足了高深的架势,缓缓摇头道:“帽子和脑袋还是匹配些的好。”

顾廷烨拧了一把明兰的小手,目光陡然发亮,嘴角含笑——自古以来,所谓太后,要么是皇帝的嫡母,要么是生母,这位德妃娘娘可是两边都不靠的。

“不过,”顾廷烨又道,“圣德太后到底代掌凤印多年,其根基之深厚非旁人可比。”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结果这两个人都各自引发出了一场又一场的兵变,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9)

先说荆王的,他带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要杀向京城(荆谭之乱),当时明兰还没有出嫁墨兰即将出嫁,身在宵阳为盛家大房老太太送丧,听到这个这个兵变的消息盛家是人人变色,但明兰却意外的冷静,经过一通分析后就敢直言荆王难成大事。

丧礼后的第二天,外头传来消息,就藩皖西的荆王扯旗起事,直指当今天子篡诏谋位;荆王蓄谋已久,府兵器物都储备颇丰,一时间,皖地烽火遍起,反旗直指北上京城,是以从京畿到金陵的水陆路俱已断了。

崇德元年十月,北疆羯奴五支作乱,集结草原鞑靼残部,兵锋直指京畿重地,嘉峪关总兵八百里加急奏本,五军都督府遂遣两路大军赴援;同年十一月,仁宗第五子,皖藩荆王谋反,亲领府兵及谋逆卫所兵士十万,北上‘反正’。

“十万?!”李氏大惊失色。

明兰扭头道:“大伯娘别慌,定是连伙夫工卒七大姑八大姨都算上了,能有五万就不错了。”曹操那百万雄师的真实水分也就二三十万。

长梧从座位上站起,点头道:“说的是。我仔细打听了,其实就三万人马。

“…我记得太宗武皇帝平定‘九王之乱’后便明令严旨,我朝藩王自亲王起,府兵不得过三百,且无封土,无臣民,无吏权,地方都司要按制督察藩王行径,定期向京畿汇报情形。怎么一忽儿功夫,荆王就弄出三万兵众来?”明兰走到长梧面前,疑问道。

长梧苦笑了下,答道:“妹子不知,那荆王虽惹先帝嫌恶,早早的解往外地就藩,但先帝到底仁厚,且荆王生母嘉贵妃早逝,先帝不忍儿子在外受苦,便对荆王在外的许多不肖行径宽容了些。这些年我在营卫里也常听说荆王在皖西权势滔天,地方官吏非但不敢言语,还多有帮纵。”

明兰柳眉一挑,又问:“那梧二哥哥可知道荆王在藩地行径如何?”长梧呆了呆:“什么…意思?”明兰迅速分解问题:“先说说他如何操演兵丁?

长梧想了想,答道:“荆王生母原是先帝爷时奉国大将军之嫡女,荆王就藩立府后,大将军送了不少能臣干将过去,府中有几个卫士长颇有能耐;不过荆王似乎更器重自家的几个小舅子,常带妃妾家的兄弟来京索要兵器银粮。

明兰又问:“那他待皖地百姓如何?”

长梧摇头道:“荆王要养这许多扈从兵士,只靠藩王的俸禄如何够,便是先帝爷再宽厚多赐,也是不足的,其余的只能百姓出了,还有……皖地的许多高门大户多将家中女儿送入荆王府为妃妾,这样一来,地方豪族自和荆王绑在一块儿了。

明兰不可置否的弯了弯嘴角,再问:“那荆王平素行径厚薄如何?”长梧被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绕晕了,只觉得这个小妹妹虽语气温柔,但句句问到要害。

坐在上首的盛老太太皱眉不悦,轻喝道:“明丫儿!怎么说话的?一句赶一句的,这是你一个姑娘家问的么?”明兰也不回嘴,只老实的低头站了。

在座的盛家人都听的两眼发指,李氏和文氏目瞪口呆,长松张大了嘴,盛维听的入神,连忙摆摆手,道:“婶婶不必责备侄女,她问的好,我们这儿正一团浆糊呢;侄女和梧儿这么一问一答,我倒有些明白了。就是说,那荆王任人唯亲,盘剥百姓,与将士也未必一心,这么说荆王谋逆未必得逞喽?明兰,你有话就问。”这话是对着盛老太太说的。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果然如明兰所料的那般,荆王成不了事,他这三万兵马被顾廷烨一连两顿收拾便玩完了。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10)

崇德二年正月,钦封都指挥将军顾廷烨领三千步兵一千骑兵自京郊南下,于山东阳县炉桥设伏,以骑兵穿插反军纵横三回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截断三万反军于前后,反军大乱;遂荆王亲率前锋精锐疾速往北直奔庄州。

同年二月,顾廷烨分一半兵卒与庄州守军抗敌,自率轻骑继续南下,日夜兼程,抢先一步赶到溃军必经之路上,设伏于徐州以南灵岩谷,依仗地形优势,以少围多,全歼溃逃反军一万三千多人,活捉从逆的谭王;后命越州,马隆两处卫所指挥扫平残余。

及至三月底,顾廷烨回军北上,与沈皇后亲弟沈从兴将军合兵,于庄州城下合击荆王残兵,荆王大败,残兵溃逃,自此之后,各地卫所都司纷纷开城门扫清反军残余,直至崇德二年四月,荆王逃至小商山上,被亲兵刺杀献首,至此,历时近半年的‘荆谭之乱’结束。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因为平乱有功,顾廷烨和沈国兴强势崛起,成为朝廷新贵,天下过半数的精锐兵马都掌控在二人手中,新皇帝还打算借着他们的力量大干一番,狠狠地打压那些尸位素餐的贵族(其中也包括圣德太后娘家的),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11)

大周朝军权原都集中在五军都督府,外加京城留守司和各地卫所,五成兵马司也有一些,然后新皇即位后,连续经历了“荆谭之乱”和北伐羯奴两场大的战事,大部分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都集中到了沈顾二人手中。

照惯例,大军还朝后领军之将需交还兵符印信,可是眼看都半个月了,吏部上了几回书,稍微提醒了一下,可皇帝那里毫无动静,最后,武英殿大学士裘恕于朝会之时公开上奏,结果叫皇帝狠狠申斥了一番,谓之‘僭越’。

盛紘觉着事有不妙,又素来信任老太太,一日散衙后来寿安堂请安时便说了几句,随后与长柏详细商量去了。

“可别再出事了。”盛老太太双手合十,默默念了几句佛,“祸乱战事,最终苦的是百姓,年前的乱子扰的江淮两岸多少良田歉收,只可怜了那些庄稼人,又得卖儿卖女了。”老太太多年礼佛,秉性行善,自年前就减免了好些佃户的租钱。

明兰拈着一枚绣花针小心地戳着一个刺绣绷子,闻言抬头,一脸茫然道:“不会吧,古往今来喜欢打仗的皇帝可没几个。”

盛老太太到底有些阅历,便沉吟道:“莫非皇上……要有些作为?”

明兰听了,大大点了点头:“祖母说得有理,登徒子捉把杀猪刀是为了强行调戏,小贼捞支狼牙棒是想当劫匪,皇上握着兵权不肯放,怕是要有动静了。

仁宗皇帝待勋贵权爵十分宽厚,是以二三十年来,军权大多为勋爵世家所把持,这些家族世代联姻,势力盘根错节,军纪涣散,新皇登基后自要大换血。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面对新皇帝的步步紧逼,圣德太后也是毅然选择发动兵变,勾结新皇帝的宠妃容妃毒害新皇帝,试图把自己的“孙儿”(六王爷过继给三王爷的那一位)推上皇位。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12)

其实照明兰判断,圣德太后那伙人固然居心叵测,然众人森森热爱的,忠孝双全的,敬天爱民的皇帝大人,也未必纯洁无辜如小羊羔。

这几年来,随着帝派势力壮大(张沈顾郑段刘等),皇帝行事愈见凌厉,不遗余力地削弱圣德太后一系人马。文官重臣中,要么是以姚阁老为首的死忠皇帝派,要么是像已致仕的邹阁老那样和稀泥装傻派。

当年在先帝榻前顾命的几位老臣中,那些死命鼓吹皇帝要孝顺圣德太后的,早在这几年里,不知不觉地被架空或是‘被告老’了。

至于三四品及以下的……睿王毕竟年幼,到底要说他有多正统也不见得,青壮阁臣中就没几个愿蹚这争位的浑水。

眼见今上的帝位愈来愈稳固,膝下几位皇子也渐渐大了,圣德太后一系急得跟猫挠心似的,另一方面,皇帝每每见了聪明灵秀的睿王,也跟喉头里卡着根刺般不舒服。

圣德太后一系想动手,但没寻着好机会,不敢动;皇帝明知他们有不轨之心,但不能主动出击,怕招个不奉养妃母不照拂子侄的恶名。

两派如此僵住了——好比文明社会中,两国都想开战,但谁也不愿背负挑起战争的烂名声,所以就不断互相挑逗,求神拜佛希望对方赶紧开第一枪。

到了去年,皇帝自觉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开始耐不住了。

于是,他布了个一箭N雕的局。

犹记得数年前,羯奴趁新帝继位之际,大肆南下劫掠,最后虽被打退,但仍旧占去数座西北边镇。皇帝厉兵秣马数年,终于齐整大军讨伐,找回这口气——这是第一只鸟。

大军西进,京城空虚,绝妙的谋反‘好机会’,不轨之徒蠢蠢欲动,恰能引蛇出洞——这是第二只鸟。

圣德太后出身西北望族,数十年来其家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姻亲遍地,动辄把持西北军政(积极传递张顾大军兵败消息的,就是这帮人)。皇帝暗中吩咐薄老将军,征敌次之,主为剿平地方;倘若圣德太后按捺不住了最好,倘若对方忍了下来,那就趁机一举去了这个西北大患——这是第三只鸟。

据说,还有几只别的小鸟,但刘夫人说不清,明兰自也猜不到。

“皇上也忒险了,大军尽出,倘有个万一…这,这可怎么好…?”押得大,固然赢得多,可若赌神菩萨不保佑,却也容易连底裤都lose掉。

“咱们皇上是什么人?那是真龙天子下凡……”刘夫人再度热情讴歌了一遍皇帝的英明神武,才道出真相——皇帝早密旨郑大将军为间,与刘正杰里外呼应,可定大局。

京城的兵权分三,一为刘正杰的禁军,二为郑大将军与另一武将共执的诏卫,三为五城兵马司。要造反,至少得策反三中其一。

三路人马中,除了郑大将军外,其余几个指挥使俱是皇帝亲自拔擢的寒门武将,当同为世家子弟的睿王亲信去游说时,郑大将军假作答允,预备待事发后一举成擒,好人赃并获。

应该说,郑大将军的任务完成得很好——通常老成持重的人装起相来,更有说服力,事情进行到这里,还是十分顺利。

不过没曾料到,不光皇帝知道安插细作进敌营,对方也知道,还一下安了俩。

变乱那日上午,皇帝照常下朝后,忽得一个倒栽葱,就此晕迷不醒,圣安太后和皇后六神无主,只知啼哭;宫中乱作一团,圣德太后趁机发难。

“是容妃下的手?!”明兰听得眼如铜铃,“皇上多宠爱她呀!”帝后的夫妻情分本来还不错,为了她,皇后不知闹过几次别扭了。

刘夫人恨恨道:“就是这狐媚子!”天底下的小老婆都不是好人。

“他爹说,是圣德太后诓容妃,说除大皇子和二皇子,容妃之子最年长;等皇帝驾崩后——呸呸,可不是我说皇帝驾崩的,是他爹说的,咳咳咳,也不是他爹说的,是圣德太后说的——把谋害皇帝的罪名往皇后母子身上一推,三皇子就能登大宝了!”

“这种鬼话容妃也信?!”明兰觉得匪夷所思,往日进宫觐见,她还觉得容妃智商蛮高的呀,“圣德太后好好的自己有孙子,干嘛要立容妃之子为帝呀!”

刘夫人大声讥讽:“那种以色…以色,呃,伺候男人的狐媚子有什么脑子了,圣德太后连哄带骗,说反正睿王也不是她亲孙子,只逢年过节见个几面,情分薄得很。倒是三皇子时常在她跟前孝敬,很是喜欢…再说了,容妃不是跟皇后不对付么,等大皇子即位,还能有她们母子的好果子吃?”

明兰默然。皇后虽然宽厚,却不是个会做戏扮贤惠的人,容妃生性高傲,出身又高,这些年来圣宠不断,兼之三皇子出息,风头直逼前头两位皇子;后妃之间常是针尖对麦芒,一言不合,有时还要太后去说合。

恐惧和贪念,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诱饵。

“那现下呢?龙体可安康了。”明兰心知皇帝此刻定然无恙,仍抑制不住后怕。

刘夫人双手合十,对着头上连连拜了几下:“哎哟,我的佛祖哦…亏得咱们皇上洪福齐天,因前儿彻夜批折子,那日早上就有些不得劲,素日爱吃的酥茶酪子只用了两口…真是老天有眼了…”

她早暗中把容妃的十八代祖宗连同祖宗的姘头一齐骂了个遍,皇帝若倒下,似顾段之流的武将兴许还有活路,可她男人这般做内卫密探起家的,十有八九凶多吉少。

明兰也默默朝虚空拜了几拜——皇帝若有个好歹,顾廷烨就是连羯奴单于的七舅老爷都活捉了,怕也是祸福难料。

不单内宫,圣德太后一系于旁处也下足功夫,竟策反了五城兵马司的副总指挥使腾安国。

明兰眨眨眼,眼前浮现一位年近五十,目光阴仄的汉子,她疑惑道:“我记得这位腾指挥使…不是潜邸出来的人么…”

刘夫人啐了一口,不屑道:“正是这人!说起来,他跟皇上比旁人都早,没什么本事吧,却爱摆老资历。那年圣上三十寿宴,笑称他爹和国舅爷几个为‘五虎’,他居然耍酒疯!进京后,还埋怨圣上不够重用呢!也就是咱们皇上厚道,不然,哪个理他!”

明兰暗叹不语。

沈顾段几个个个青壮,目前还在不断建功立业,腾安国本有怨念,眼看越发没了出头的机会,难免生出‘搏一搏’的念头。

两厢串通后,腾安国借职权之便,陆续放了许多江湖打扮的反贼人马进城;未几,刘正杰察觉出不对来,前去责问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窦老西。

正当窦老西查出内情之时,却于回家途中受刺身亡。为防刘正杰发觉,逆党不得不立即发作,还一不做二不休地想连刘正杰一道除去。

如此一来,内有容妃,外有腾安国,刚‘叛变’的郑大将军傻眼了。

——亲,说好的里应外合,一网打尽呢。

总算皇帝事先安排周到,加之郑骏机警有谋,行事果敢,于要紧关头反戈一击,将圣德太后与睿王母子先行擒获,再与刘正杰兵合一处,将失了主心骨的逆贼一举击溃。

“天老爷保佑,现下外头总算太平了!他爹今早已解了戒严。”刘夫人不忘替丈夫表表功,又道,“妹子尽管放宽心,他爹说了,昨夜八百里加急送到,英国公那路大军压根没事,还大破敌酋金帐呢!现下正赶着回京平乱。他爹说,这叫什么…什么敌…”

“诱敌。”明兰平静道。不知为何,她似乎早就知道了。

刘夫人拍腿笑道:“对!就是诱敌。”

当初为使效果逼真,张顾大军传来冒进惨败的消息时,皇帝明知这是预定的诱敌之计,却只能憋着,板着张锅贴脸,作‘龙颜愠怒’状。

演技不错,满朝文武都被瞒过了;也因如此,圣德太后愈发放心得动作起来。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斗争的结果,就是容妃被暴毙,三王妃被赐死,圣德太后被永远软禁,睿王回到了他亲生父母身边(也被软禁),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13)

皇帝龙颜大悦,打算重重赏赐,薄老将军拄着拐杖,半死不活地哼哼,表示这回去了大半条老命,真真要致仕了,皇帝您若要抬举,就抬举他几个儿孙罢。见老头子这般上道,皇帝愈加高兴,出手阔绰非常,薄张沈顾段等一众将帅,均受了重赏晋官。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圣德太后直系人马,包括她的娘家,她的心腹党羽……凡直接参与谋逆的,俱是问斩抄家,家小贬作宫奴或没入教坊司,次一等也是问斩流徙,家产罚没。

很讽刺的,偏偏圣德太后不能死,后半生‘在偏宫静养’。

三王妃因‘教养睿王不利’,白绫赐死,才刚十岁出头的睿王则贬为庶人,和他的亲爹娘一齐幽禁起来——稚子何辜,奈何有庸人作祟。

这些人还算发落得有声响,容妃却是无声生息的‘病故’了。

深受宠爱的宫妃为让儿子继位谋害自己,比二妈纠集群众造反还丢人,皇帝不但愤怒,还伤心。容妃所出的三皇子即刻迁出长春宫,去一个偏远小地方就藩,此生不许进京——若非容妃自作聪明,以他们母子的受宠,三皇子至少能得块富饶舒适的藩地。

皇帝深知圣德太后一系几十年盘根错节,沾亲带故何止百余家,因此不可牵连太广,免得动摇京畿根本;是以除了这些首罪和从犯,及其一干帮凶党羽,其余皆从轻发落。

众臣皆赞皇帝英明。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申辰之乱到荆谭之乱,再到圣德太后作祟宫变,这当中不过是七八年的时间,短短七,八年间居然就能搞出三场兵变,大周朝也够乱的

也许不是大周朝乱,

而是因为政权的变迁必定意味着要流血,

新旧交替就往往意味着新人笑旧人哭,

有人欢喜有人愁而已,

顺便一提,顾廷烨的三弟顾廷炜在圣德太后兵变的时候,趁机带领一班贼寇明火执仗地要取明兰母子的性命,事败后被乱箭射死。

知否最后几集顾廷烨怎么脱身的(细说知否原著中三次兵变)(14)

眼见儿孙皆丧,顾廷炜的生母小秦氏也气得撒手人寰,顾家从此太平

煊大太太去过后,绘声绘色地将情形说给明兰听,聊解产妇闷闲,末了,迟疑得说了件事——那日落山坡激战后,检首论功时,从死人堆里扒拉出了顾廷炜的尸首,据说第一轮乱箭齐射就死了;将尸首送回宅子,太夫人当场晕死过去,醒来后,大半个身子动弹不得。

明兰不欲多语,淡淡道:“薄熙小将军家学渊源,他领的箭阵自是凌厉无双。”对这种明火执仗要害她母子性命的人,管他去死呢。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