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近几年“后现代”时不时地会成为网络语言的热点词汇。比如艺术领域上一些根本看不懂的艺术品常常被称作后现代艺术,而最近几年,各科学领域则纷纷开始向后现代宣战,批评所谓的后现代混淆真理和谬误,是科学敌人。这么说太抽象,举几个例子更直观易懂。

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1)

比如提到人类的进化,科学的解释是“物种的演化”,我们从南方古猿到智人再到如今的我们,可是后现代主义者就会反驳说,那不过是一家之言,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再比如,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有的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科学都是“白人”的东西,其他人种完全可以不接受科学,利用本地区土著历史中留下的古老技术行事。

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呢?后现代主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思想呢?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后现代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

所谓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目前普遍意义上的现代,是特指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的时代,这个节点也被称作文明的开始。在此之前的人们,多是感情用事,做事情没有固定原则和科学的理由,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权威的绝对正确。而在此之后,知识分子则不再盲目相信什么东西,不论是科学、政治、经济还是宗教,都开始像数学一样,一步步的严格推导,力图形成整套的可持续、可重复操作的方法。这就是科学和现代哲学的由来。在这样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利用前人所有科学知识搭建的一套真理,来判断事物的好坏、对错。

可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如果认为有了科学知识就掌握了宇宙的终极真理,·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如,高中物理我们学习牛顿力学,考试三大定律,甚至在上世纪初,牛顿力学被称作可以解释世间一切的终极定理。可是当引力波被探测到以后,爱因斯坦相对论就成为了新“宠儿”。但是我们能说牛顿力学定律都是错的吗?倘若几十年以后,又有一个比爱因斯坦相对论更为完善的定理,我们能说现在的观测和科学都是错的吗?

而后现代,就是基于对科学和世界本源的思考,发展出的思想逻辑。即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客观的真理,我们人类永远不可能理解客观世界。我们所认可的一切科学理论,都取决于我们的视角,取决于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主观对客观的抽象总结。从这个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哲学其实是一个更加高级的思维模式。

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2)

相对于后现代主义,那些认为掌握了科学就知晓了真理,就觉得无所不能的人,才可能是最危险的人。因为单纯为了利益,我们可能不会伤害任何人。可是一旦为了真理则很有可能不惜杀戮,造成灾难。纳粹的“优化人类种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坚信让穷苦人类绝育就能优化人种,让人类越来越好,同样为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后现代主义者,不相信真理的存在,做事情讲究“摸石头过河”,就不太可能造成太大的人为灾难。

到此,后代主义在思想上的进步是毋庸置疑,可是随着后现代思潮的继续发展,就出现了更为争议的观点。

比如后现代主义者没有立场。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思想应该多元化,应该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不能一刀切,分出一个好坏。但是对于有些文化中存在压迫女性的东西,像婚礼上闹新娘,过年过节吃饭女人不允许上桌等习惯,难道也需要收人尊重吗? 再比如,开篇提到的否定科学,宁愿相信古老的技法,否定时代的进步,难道这些思想也应该被保留吗?

对于这些问题,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认为,不论是否认可后现代主义,正确的做法最好是分5个步骤来看待问题。万维钢认为,这才是正确看待后现代的逻辑。

第一,人类的知识和体验都是主观的解释。每个人对事物的观点都取决与自己的视角,而每个人的视角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可能全面,我们应该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

第二,每个人视角下的对世界的解释,受到了各自所处历史文化、教育背景、认知水平的影响。比如在幼儿的眼中,钞票和普通的纸张一样,可以乱涂乱画,甚至撕着玩儿,可是成年人眼里,钞票就象征着的财富和声望。这是因为他们的经历、认知和教育背景截然不同。

第三,每一个视角之间都是平等的。就如上所述,我们不能说孩子对钞票的认知就是错的,成年人的认知就是比孩子的认知要高、要好。孩子和成年人都是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钞票不同的属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孩子和成年人的视角是平等的,无对错之分。

第四,任何一种解释和理论都不能脱离其表述者的语境。比如之前说过的城市和农村在对待女性问题上的差异性,就不能一刀切。比如你身处农村,所处的环境就是这么一种氛围,我们就不能要求其中的每个人都是逆反的“英雄,一定要搞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权运动”;反之,在城市中,我们也不能要求女人和农村一样,卑躬屈膝,受不公平的待遇。观点的两面,要放到各自适用的语境之中,这样才更合理,才更接近事实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3)

就比如执法人员和小商贩之间的矛盾,有人说现在执法人员的权威都被搞没了,老百姓根本就不怕你,执法即使是正确的,只要百姓一举报,媒体一报道,再对也要被处罚,实在是不如以前,执法说一不二,社会井然有序。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站在不同的语境下思考问题。在执法人员一边,城市管理是公职是责任,百姓不听,为所欲为,当然不行,所以权威的维持有其道理;但是在百姓的视角下,生活本就苦,再被粗鲁对待,毫无反抗之力,“活路”被断,还要我磕头认罪,这样的生活怎么不让人悲愤。观点只有放在其发生的语境之下,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合适的处理。

第五,在同一个语境之下,不同的解释才有高低、好坏、对错之分。比如,当语境是小商贩故意违法摆摊,扰乱了市场秩序,而执法人员按照规定合理执法,有理、有节、有据,还不暴力执法,但是小贩怒火攻心大打出手。此时维护公共权力的权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如果此时还站出来为小贩“打call”,那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如果执法不分青红皂白都能被推翻,那么整个社会的管理,又该依托什么秩序呢?可是当语境是小贩不知违法,是偶尔为之,自己有苦难诉,还遇到暴力执法,那此时继续为维持执法权威,就显得仗势凌人了,而为小贩抱不平就是更好的做法,毕竟权力不是践踏“人权”的工具。

总结起来,就是正确的后现代主义,不是怀疑一切的虚无主义,更不是一根筋的相信“科学”,而是不盲目纠结对错、好坏,是要先定视角,再定语境,在同一个语境下,分一个观点的高低,做出一个更为恰当,更为合理的判断。

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4)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这是与您分享的第375篇文章,也是改版后的第56篇,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