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线阅读(大蓝鲸阅分享高敏感优势)

怎么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线阅读(大蓝鲸阅分享高敏感优势)(1)

主讲人 文岚

金陵之声FM99.7《今晚我是你的DJ》主持人

怎么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线阅读(大蓝鲸阅分享高敏感优势)(2)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十佳制作人,江苏广播著名情感心理DJ,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多家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本书导听

你害怕与人交流吗?

你是否总被人说想得太多、玻璃心?

心理学上,像这样的人被称为“高敏感人群”。

他们天生感觉敏锐,重视他人感受,容易在社交中感到压力。

不过,日本精神科医师长沼睦雄认为,高敏感人群在人际交往中有独特的性格优势,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

《高敏感优势:如何从高敏感变为高情商》,从5个方面教你探究自己的情感优势和沟通优势,从而成为拥有高情商和强大共情力的人

你将收获

5步拯救情绪泛滥,练就强大共情力:

■ 停止揽责,停止比较,安抚自身情绪,摆脱“心累”;

■ 正确对待嘲讽、批评、诋毁,彻底告别“担心说错话”;

■ 拒绝他人时放平心态,尊重自己的想法,消除“自我厌恶”;

■ 尊重自己的努力,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共情,重塑“强大自信”;

■ 探寻对方优点、忠于自身感觉、培养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强大人际力”。

作者介绍

长沼睦雄

日本十胜医院院长、精神科医师

他是日本少数的(HSP)高敏感人群临床医师,在HSP领域有长达20年的研究经验。

音频文字稿

(上下滑动查看)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朋友开了一句玩笑,你就觉得对方刻意针对你而难过半天。和另一半发消息,没有马上得到回应,就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了,很伤心。跟人说话时,对方看上去情绪不高,你就担心是不是自己说错话惹人不高兴了。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很玻璃心,总是想太多,所以与人相处时特别容易感到害怕和焦虑。我常常跟他说,不要这么敏感,人家可能只是自己心情不好,跟你没关系,可他一口咬定,是他表现得不好被人讨厌。与人沟通让他感到非常心累,他为此感到十分苦恼。

后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高敏感优势:如何从高敏感变为高情商》,才知道像我朋友这样的人不少。有大约15%—20%的人天生感情细腻,心理学上,这一类人被称为“高敏感人群”。高敏感人群由于心思重,感觉敏锐,与人交往时确实很容易感受到压力。不过高敏感人群有独特的性格优势,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他们虽然因为想太多而感觉很累,但也正说明他们考虑事情很周全,重视别人的感受。容易被人诟病的玻璃心则是他们情感充沛的表现。

这本书的作者长沼睦雄是一名精神科医师,也是日本高敏感领域的权威治疗师。他把2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成册,告诉人们,敏感并非一无是处。转换思路,找到技巧,高敏感也可以转变为高情商。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第一,如何摆脱“心累”?

我们身边可能都有自称“社恐”的朋友。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害怕社交,他们可能会说,和人说话的时候他们感到很紧张,觉得自己不擅长聊天,经常冷场很尴尬。一想到要和人打交道,就心烦意乱得不行。

高敏感人群往往有“社恐”的一面。他们本身感情丰富,同理心强,因此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感染。越是感受敏锐,越容易对他人的话语和行为产生过度反应,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让他们心里波澜起伏,导致自己稍微和人说两句话就心力交瘁了。

要想从这种“心累”当中解放出来,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方面,不要被别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注意保持和他人的界限。我们来举个例子,今天领导说话的语气冷冰冰的,你一定不要着急,别觉得肯定是自己惹麻烦了,可能今天领导就是自己心情不好呢!对话时记得保持冷静理智,你用不着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更不需要成为别人的出气筒。

另一方面是理解自己。我见过很多不善言辞的人,他们为此感到自卑,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只有自己不会说话呢?其实,性格敏感的人,掌管情绪的右脑更发达,情绪强于理性。不擅长说话本身是大脑的工作机制导致的,不用为此自责。你可能不擅长语言表达,但你可能拥有更加活跃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不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优点吗?

如果你不擅长和人聊天,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话题,避免冷场尴尬。比如准备几个有趣的笑话,或者一些和家乡、爱好有关的故事,喜欢吃的东西,养的宠物等等。

书里提到,心理实验证明,人用嘴咬着筷子时,大脑会认为人在愉悦地微笑。所以作者建议,敏感的人可以在交流时多多展露笑容,既能给对方以正面反馈,营造舒适的聊天环境,自己也容易感到轻松愉悦,紧张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敏感的人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焦虑和压力,所以如何控制、呵护自己的情绪,也是高敏感人群需要好好学习的一课。想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可以寻找令自己安心的场所和对象,和对方好好倾诉,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回幸福感。及时休息也很重要。劳累一天之后,好好睡一觉,调整好身心状态,才能够更好地与人沉着交往。

第二,如何告别“担心说错话”?

性格敏感的人经常感到忧心忡忡:我没说错话吧?对方怎么看上去不太高兴?

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忧虑,不妨先问问自己,在谈话时,你在意的是谈话内容本身还是对方对你的评价?你最害怕的是不是说错话被人批评?其实,这都是情绪在作祟。高敏感人群的大脑中,与不安有关的神经回路特别活跃。他们很在意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认为自己一旦犯错就会被人讨厌。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绝对不可以失败”“不能拿到第一就没有意义”的想法,对失误格外恐惧,很不擅长面对批评。

高敏感人群害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他们每一次聊天都紧张兮兮的,就怕犯错。其实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日常对话不是考试,没有人会对你的发言打分。而且,就算真的说错话也没关系。毕竟人无完人,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只要不是故意激怒别人,说错话了,认真道个歉就是,大家都能谅解。

面对批评,高敏感人群需要学习如何区分“人”和“事”。对于做错的事情,直面批评,承认错误。如果你害怕惹人生气,这里有个对话的小技巧。当对方批评你时,不要急着解释,先赞同对方的意见,“你说得对,我也这么想”,或者问问对方,“这样不行的话,你认为该怎么办呢?”。

对方发现自己的意见被接纳后,情绪会冷静下来,双方都可以保住面子,就能够理性地交谈了。至于那些对于人格方面的批评,千万不要放在心上。世界上既然有过于在意他人想法的人,自然也有心直嘴快、不考虑他人心情的人,甚至还有口吐恶言、以伤害他人为乐的人。我最近看了一部讲述医生生活的电视剧,里面的一位教授嘴特别毒。手术过程中,辅助的医生给他递工具,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他便火冒三丈,把那位医生骂得狗血淋头,说医生笨,连工具都递不好,到底是怎么当上医生的,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傻不知道得多伤心。

被骂的这位医生感到很郁闷,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并没有耽误手术进程,有必要被侮辱到这个份上吗?任谁遇到像剧中教授这样的人,肯定都会感到生气或者难过,敏感人群更是如此。他们甚至会把对方错误又荒唐的意见当真,真的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有价值。

遇到这种人,最好的对策就是“划清界限”,不要把对方的话放在心上。因为就算你真的做错了,也不是对方把错误和你本人等同起来攻击你和否定你的理由。

第三,如何与他人相处?

日常人际交往中,少不了找人帮忙、邀请或者拒绝别人。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对高敏感人群而言简直就是酷刑,因为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同事请吃饭,不太想去,但要是拒绝的话,对方会不会认为我很冷漠?我和新同事还不怎么熟,请TA喝饮料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找朋友帮忙但有点不好意思,给人添麻烦了可怎么办?

高敏感人群的心里总是充满各种顾虑,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有些畏手畏脚。其实只要稍微转换一下心态,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不好意思拒绝他人怎么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请人吃饭或者找人帮忙,会认为对方一定同意吗?肯定不会,我们通常会做好被拒绝的准备,毕竟人都有不方便的时候。所以你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大可放平心态,因为对方也会考虑被你拒绝的可能,绝不会因为你拒绝了就对你有意见。

请人吃饭、求助他人时为什么会觉得不好意思呢?高敏感人群就算找人约饭,也会觉得这是在麻烦对方,好像是自己求着对方吃饭一样。找人帮忙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人会觉得找人帮忙是让对方做一件不想做的事,因此害怕求助。但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在被邀请、被求助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但应该也会感到开心吧?我们不会请无关紧要的人吃饭或者来家里玩,也不会随便找人帮忙,邀请、求助的对象往往是我们喜欢、信赖的亲人和朋友。反过来,当你对别人发出邀请或者求助时,对方可能也会把这理解为他们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信号,很多人会欣然接受。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不太合得来的人。当你认为谈话对象很难相处时,你可能会感到紧张、尴尬,特别敏感的人甚至会产生生理不适,比如心跳加快、冒冷汗、皮肤刺痛,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应对方式恐怕就是不去应对。但作者指出,一味躲避并不能改善关系。如果这个合不来的人是你的同事、领导,那你总有需要和对方打交道的时候。与其咬着牙和对方接触,每次交流都很痛苦,不如试试主动出击,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以试着改变想法。如果你先入为主地讨厌一个人,与他交往时便很难保持友好的态度,对方也会感到不舒服,从而使你们的交流变得困难重重。不要总是想“这个人好难相处”,而是暗示自己,“虽然这个人和我合不来,但我不想继续讨厌他了”,这样能降低同对方的隔阂感。

第四,如何重塑自信,找到自我?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人拥有“自我”和“本我”。一个人的“自我”如果很强,那他在获得成功时,会倾向把功劳归于自己。一个人要是“本我”更强大,那他成功时会觉得是托他人的福,遇到失败就会认为是自己的错。高敏感人群多是“本我”更强大,即自我肯定度低,过度关注别人,忽视自己。

内心敏感的人,镜面神经元系统更加活跃,因此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在无意中迎合他人。举例来说,我们小时候,可能常常听父母夸别人家的孩子活泼大方,自家孩子太内向、不爱说话。虽然这只是无心之言,但内向敏感的孩子会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而强迫自己变得外向活泼,压抑真正的性格。长期压抑自我令人身心俱疲,而处在疲惫状态时,人会忍不住思考负面的东西,产生抑郁情绪。所以,如果你近来感到很消沉,不妨问问自己,我平常说的话做的事,真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吗?我是否在扮演一个完全不是自己的角色?找到心中那个疙瘩,尝试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另外,因为擅长察言观色,高敏感人群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并代入其中。当他人心情不好时,高敏感人群也会受到影响,一同陷入负面情绪里。所以,尽量远离容易散播负面情绪的人,如果办不到,就告诉自己,这是对方的情绪,不是我在发脾气,屏蔽掉来自他人的负面影响。如果想转换心境,也可以有意识地接近乐观积极的人。我身边就有那种经常笑呵呵的人,笑容特别有感染力。和他们在一起,自己的心情也神奇地跟着变好了。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试着观察和模仿他们吧!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了,想一想,那个总是很积极向上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能帮助你从消极的思维定式里解脱出来。

作者认为,语言是有能量的。日语里有个词叫“言灵”,意思是语言里蕴藏着力量,人可以用语言去控制其它生物。当然这只是传说,但语言确实可以给人造成积极或者消极的暗示。催眠就是通过巧妙的语言诱导,使患者被暗示,从而陷入催眠状态。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消极念头?“反正不会有什么好事”,“努力了也不会有好结果”。越是这样想,就越觉得困难难以解决。因为大脑很容易受骗,总是告诉自己运气很差,大脑就会去搜寻证实你运气确实很差的例子,结果只会让你更消沉。反过来,多对自己说,没问题、没关系,你真棒,多关注、夸奖自己,改变大脑的认知习惯,你能更容易察觉自己做得好的一面。当然,如果真的感到沮丧、精疲力竭,不要强行为自己打气,这只会让自己心生抗拒。这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心情吧,停下来喘口气,好好休息一下,能帮助我们从心理上减少不安。

第五,如何培育好人缘?

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接近总是自怨自艾的人,人们更喜欢和传播正能量的人做朋友。所以,如果你也想成为人缘好的人,首先要培养积极思维。经常告诉自己,你现在已经很棒了,自己很走运,挫折只是偶然,下次一定能成功。

与不熟悉的人接触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寻找对方身上的优点。告诉TA,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你的声音很好听,你讲话很有条理,特别好理解。适当地赞赏对方,能传达出一个信号:你不讨厌TA,并且尊重TA。那么对方同样会回报你以信任和好感,因为没有人会讨厌喜欢自己的人。

高敏感人群因为自我肯定度低,就算被人夸奖,也会下意识地否认“没有这回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谦虚是美德,但过度谦虚却可能让气氛变得尴尬。被夸奖时,不如坦率地回答“谢谢”,这才是照顾对方情绪的做法。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虽然是为高敏感人群写的,但书里列举的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遇到过。就算不是高敏感人群,也可能会为自己不善言辞而懊恼,担心说错话、欠缺自信,等等。这既是教高敏感人群克服心理障碍、发掘自身优势的书,也是教我们普通人如何提高沟通能力的书。而这本书的核心方法其实很简单: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

踏入社会后,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所以,至少要把自己变成最可靠的伙伴,自信能够成为我们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的力量源泉。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无论哪一方面,都是自己无比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要因为自己身上存在缺点就妄自菲薄,勇敢地承认它、接受它,尝试改正,扬长避短,每个人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本期编辑 王淘)

怎么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线阅读(大蓝鲸阅分享高敏感优势)(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