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这当然主要还是指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华。其实就为人处世的有趣来说,这个评价依然适用。读古人的诗词,我们很难读到边读边笑的文字,而读苏轼的诗文,总有让你忍俊不禁的时候。

权且以他的一首诗为例。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秋,在广州做知州的章质夫给在惠州(今属广东)贬所的苏轼送了六壶酒,并让送酒的人给苏轼带了一封信。现如今交通这么发达,广州到惠州还要近300里的路程,北宋时期,那真是山高路远,一路上难免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章质夫为了六壶酒,就这么深情厚谊地送过来。可是送酒的人哪能体会到这酒中的情谊,他不过是应付差事。途中就没那么小心翼翼,他跌了跤,大概还不止一跤,因为六壶酒全都洒得一壶不剩,结果苏轼就只能成为那“千里送鹅毛”故事的主角——酒信到了,酒没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作为酒信的回复。

这就是:《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1)

“白衣”一句是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晋朝的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中记载,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本该饮酒的日子,陶渊明却发现家中没酒了,便走到院子里的菊花丛中,摘了一大把菊花,在花丛边独坐。无酒的赏菊毕竟不那么畅快,他思绪万千地坐了很久,猛一抬头,一个白衣人悄然走来,却是来给他送酒的江州刺史王弘,两人便把酒赏菊,不觉大醉,醉后就各自回家了。原故事中陶渊明是安静地坐着喝酒的,而听说有酒要送到的苏轼却是“舞”起来的,这一“舞”字,活化出酒虫闻到酒味时的兴奋之状。苏轼当然不会跳舞,顶多也就是个手舞足蹈,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罢了。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2)

岂止是言表,还有行动。他是急忙把“风轩”打扫干净。那么什么是“风轩”呢?就是有窗槛的长廊或小房子,自然是适合把酒言欢的地方。地方收拾妥当,那就该准备酒具了。因为长时间没有酒喝,破酒杯都脏了,得赶紧洗洗。一个“破”字,写出了苏轼生活上的拮据,这大概也是章质夫三百里送酒的原因吧。苏轼爱喝酒,却因为是被贬之人,吃住都成问题,哪来的闲钱喝酒,章质夫就很体贴地送来了酒。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3)

那么章质夫是谁呢?这个章质夫也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章质夫姓章名楶(jié)字质夫,崇宁元年(1102年),章楶去世,宋徽宗悲伤怀恋,曾感慨:章楶才兼文武,学富古今。赤心百为,白首一节。这评价已经高到天花板了——文武全才,博古通今,一辈子忠心赤胆地做了很多事,却没有一件不体现他的高尚节操。这简直就是一个“完人”。

实际上,章质夫也的确是北宋带兵与西夏王元昊作战的主帅,威震西北,还被封为秦国公。章质夫文采上虽不敌苏轼,但那也是诗词兼备的,苏轼有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流传甚广的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是与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的唱和之作。章质夫甚至还给苏轼寄送过唐代著名美妓崔徽的写真图,二人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而苏轼在惠州却只住了四年,四年后,63岁的苏轼被贬到更远的儋州(今属海南),再两年后,章质夫也因老求退,被安置在了河南。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4)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5)

听说章质夫要送酒来,苏轼洒扫了屋子,洗好了酒杯、还狠了狠心买了新鲜的螃蟹,万事俱备,坐等酒到。

而酒呢?

洒光了。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这里用了两个典故。“青州从事”是指好酒。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术解》中记载:“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为什么说好酒是“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是说好酒的酒力可到达肚脐,也就是喝了好酒浑身舒服。那么劣酒呢,酒力也就能到达胸口的横膈之上,头疼、口干、心慌气短的。因为平原郡有个县名叫鬲县(鬲膈同音)督邮又是连个品级都没有的贱职,所以,劣酒就被称为“平原督邮”了。

乌有先生是谁呢?他本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一个人物,成语的“子虚乌有”就是从这里来的,乌有先生本义就是没有这么个人的意思。

好好的六壶好酒啊,就这么变没了!我那打扫干净的风轩啊!我那洗刷干净的酒杯啊!我那煮熟的新螃蟹啊!全都付之东流啦……他举着蟹腿的手停在了半空,半天放不下来。放下来了又没处搁,最终只能胡乱地走到墙边的篱笆处无聊地闻那落花了。花已落,色衰香残,本没什么可嗅闻的,可是,不闻这落花又能干什么呢?没有酒啊!

到这里,苏轼把将要得酒的狂喜到听到酒没了的惊呆再到失去酒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情节大起大落,故事画面感很强,像电影镜头一样,蒙太奇式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尤其是那高擎着螃蟹腿的左手,就像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漫画似的活画出苏东坡那老饕形象。

失了远道而来的美酒,苏东坡并没有生气发火,他只觉得神奇:嗯?怎么回事?这“六从事”化为了“一先生”?谁这么神通广大,怎么好好的六壶酒就化没了?而“岂意”二字,把这种童真童趣升华到了极点。

惊奇也好,无奈也罢。酒是没了,喝不上了。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6)

本来以为是这样的

苏轼最好的一句诗(苏轼最幽默的一首诗)(7)

谁想到是这样的

那怎么办?

你仙居南海的章太守不是像北海孔融一样热情好客嘛,那么来年春暖花开耕牛犁地的时候,你一定会再送我百榼美酒以解我之馋虫喽!

这简直就是勒索!

可是,如此关系的老朋友,不勒索你勒索谁!

八句诗,如小说一般的故事情节,如戏剧一样的矛盾冲突,如电影一般的镜头感,艺术性之高,罕有其匹。而且全诗紧扣“戏作”二字,巧妙用典,特别是用“青”与“乌”作对偶,既是名词相对,又巧借为色彩相对,真有化草为萤的奇妙;而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在这里一对比,幽默之情便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

幽默是最高的智慧,幽默到如此不动声色,古往今来,真如凤毛麟角,怪不得林语堂用独一无二的顶级评价来赞美他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