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

故乡是什么?

是你离开后才会拥有的地方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

从哪里来就会带上一方灵气

无论怎样流动迁徙

土地对人的塑造都会留下痕迹

我们离开却又向往乡村

是因为那里有永恒的乡愁

今天地理君和大家一起寻访

乡土里的中国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2)

梦里水乡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3)

山灵水秀逼出了“徽骆驼”

图自《中华遗产》2014年11期

徽州七山一水三分田,被大山牢牢困住的徽州人,在土地里掘不出更多的活路,出外打拼挣钱,便几乎成了讨生活的唯一办法。年纪尚轻便要离乡经商的无奈,是山水赐予徽州人的独特人生。摄影 / 张建平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写过的诗句。儒与商是徽州的灵魂,这里曾是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士工农商各行各业英才辈出,走出了胡雪岩、詹天佑,走出了陶行知、胡适……

然而这为世人称羡的“山灵水秀”,在百多年前却是最大的生存困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出走与行商是徽州人常见的宿命。如今“徽州”已不复存在,曾经的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已被新区划和名字重新定义,而婺源也被辟到江西。不过徽州在文化、情感和乡愁的意义上保有着难以撼动的独立与完整性。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4)

绩溪龙川的奕世尚书坊

图自《中华遗产》2014年11期

徽州俊采星驰。仅绩溪胡氏一族,明朝便出过两个六部尚书。绩溪龙川的奕世尚书坊上的“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的题字,出自书法大家文徵明之手。旧时徽州有个规矩,从商为官者要向宗族捐资,以便使宗族能够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提供所有的经费。人常说徽州多才子,大概与此番善举不无关系。

在世人眼中,徽商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徽商好儒”。在徽商的会馆中不但要供着财神,还要挂着朱熹像日日参拜。事实上,在地狭人稠的徽州山水里,纵是拥有世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亦是无奈之举。许多“弃士从贾”的商人,都难以忘怀曾经的理想,成为富豪后,又重新拿起书本,兴办学院,重返仕途。

财富是成就,亦是枷锁,在这种种约束和考量之下,古徽州人采用了“朴素其外,华美其中”的家宅建筑策略,巨额财富被转化成一幢幢内饰豪华富丽的建筑,雕梁石刻间熏陶着儒家道德的故事,徽州人将满腔抱负与思乡之情藏在马头墙后与宗庙祠堂中流传至今。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5)

诗意田园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6)

诗溪蜿蜒的桃源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1期

楠溪江流域主要位于浙江永嘉县境内,东侧以北雁荡山脉为界,西侧是括苍山脉,三面环山,江水贯穿永嘉南北,流经温州汇入瓯江,东归入海。其自然环境封闭,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圈、文化圈、生活圈和方言圈。直到今天,这片山河依然保有着纯朴的世外桃源般的气质。摄影 / 叶新仁

如果说对乡村田园的印象是绿水青山,是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那孕育这诗意的便是位于浙江东南部的传奇的诗溪——楠溪江。

在楠溪江两岸的古村落,谢灵运书写了中国最初山水诗,这些村庄大多天然去雕琢,随意而闲适,充满遗世而隐的色彩。此间乡民“徘徊水光山色,拂云坐石,逍遥自乐”,对山川草木之美有着与生俱来般的敏感和热爱。直到今天,楠溪江两岸古村落如山水诗一般清丽古朴。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7)

茗后村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5期

在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美”的楠溪江流域,有一块璞玉掩藏在连绵的山谷间,它就是茗岙。茗岙田园风光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依山而列、层层叠叠、跌宕有序的梯田和上空时而涌现的大团云雾。比起著名的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脊梯田,这里少了些热闹,却多了几分远离喧嚣的宁静。

许多人对乡间生活的记忆都少不了逢年过节时的民俗和祭祀庆典。在楠溪江沿岸的桃花源中,村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狂欢节。茗岙地区,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胡则生日那天,举办迎佛、巡游、拜佛等民间纪念活动。

完全装扮好的巡游人群,敲锣打鼓的乐师围组成数百人的庞大巡游队伍姗姗而行,长挂的炮竹噼里啪啦地震响了整个村落。一连几天,庆祝活动搅动乡间的静谧安闲,小村突然间变得繁华喧闹,但这热闹只是恬静小村抒发愉悦之情的一种方式。喧嚣之于桃花源是短暂的,佳节一过,便恢复了往日的安谧恬淡。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8)

耕海牧渔

村前闻海涛,屋后看青田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9)

霞浦圆月夜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1期

“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古人的诗句,用来形容这里的景色却最为贴切。日出日落,彩霞映红了福建东部的这片海岸,它也因此得到霞浦这个诗意的名字。霞浦,长达500多公里的曲折海岸线,港阔水深,人们以滩涂为田,收获四季的海味。摄影 / 林洁

说起乡愁,余光中曾用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张小小的船票,勾起人们的眼泪。对来自海边的人来说,咸湿的海风和渔村的生活天然带有让人思念的气质。

霞浦位于福建东部,“霞浦”之名,和它的景色一样优美,从头到脚充满海之魅力,散发海的气息和海洋共生着。都说靠海吃海,在海边生活的人几乎一日三餐都少不了海味,在霞浦,常见海产品有370种,故乡的味道就是海鲜的味道。农民耕耘土地,收获庄稼,渔民耕耘大海,收获海产。霞浦的海上养殖最有“耕海”的特点:海面一道道渔排、海边一方方虾池,更多的是滩涂上一块块齐齐整整的蛏埕、蛤埕,呈现一派海上田园景象。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0)

东南沿海渔村石厝

图自《中华遗产》2013年06期

平潭“盛产”石头和台风。当地民谚“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形象地道出了石厝的诞生环境和防风功能。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坛岛上,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就是对诗歌最好的阐释。摄影 / 杨建峰

提起渔村的图景,不得不说到在沿海地区奇特的房屋——“石厝”,这些独特的石头民居冬暖夏凉,还可以抵挡海岛上时而肆虐的台风、海潮等恶劣天气。福建省平潭县便是其中一个典型,平潭石头厝,作为福建发现最迟、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海岛民居,还保存着数十个完整的传统村落景观,弥足珍贵。

咸湿的海风吹过优美的建筑曲线,勾勒出台海西岸一个个散淡的传统渔村。对于离开家乡,向海而生的游子们来说,这石厝,便是心中抵御风雨,珍藏家人守望的象征。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儿歌里唱的:“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1)

客家聚落

家在天地间,客从何处来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2)

南靖河坑土楼群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期

福建龙岩、漳州地区的土楼群以其古朴雄奇吸引着众多远道而来的旅人。其实,广东潮汕地区的土楼群同样如群星璀璨,在许多方面不输于福建。图为大名鼎鼎的福建南靖河坑土楼群。摄影 / 冯木波

关于家乡有一种说法:“生在哪儿,一半就埋在那儿了。”可是对于客家人来说,家乡仿佛一件随身携带的行李:从中原到赣南、闽西,再到粤东、粤北,后来又扩张至海南、台湾、湖南、广西、四川、香港……客家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注重家族观念,多为大家族共同迁徙,家在天地间,唯一不变的是家人,这种乡土情结在“土楼”这种建筑中最能得以体现。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3)

围龙屋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围龙屋是一种规模庞大、空间低矮的半封闭式建筑,主要分布在粤东梅州及其下辖的兴宁、五华、平远、丰顺等地。图为兴宁市福兴镇锦华村的松山围,始建于清初。方形的堂屋,处在围龙和水塘构成的椭圆形空间中,体现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摄影 / 李力

闽粤赣山区的自然资源本来就不充裕,一大群人迁来,势必会与当地人争夺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再加上语言和风俗差异,双方的争端不可避免。那时的岭南,山峦丘陵间尚有大量荒地可供开垦。因此客家人依山建屋,渐渐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等建筑形式,尤以围龙屋存世最多,造型最独特,也最负盛名。在古老土楼的守护下,家族得以躲过漫长岁月中的种种困苦、侵袭和战乱,绵延至今。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4)

潮州饶平协成楼(整体更新后)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07期

原土楼在十几年前倒塌后,居民们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质地的“新土楼”。在乡村宗族的共同协调下,新房格局统一,对于后建房的人家,也严格为其预留出一块“切块蛋糕型”的土地空间,等待其加入这个新的“土楼”家园。

即使防卫和军事功能已失去了效用,即使伴随着岁月流逝,风雨侵袭,很多土楼都日益苍老、残破,陆续倒塌。然而,由于乡村宅基地的约束以及潮汕人不卖祖产、敬祖屋的习俗,一些非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土楼便以一种民间方式进行着更新和生长。

在饶平县上饶镇,协成楼在十几年前倒塌后,当地村民仍然按原土楼的原有框架和格局,盖起了一座跟原土楼样子差不多的钢筋混凝土“土楼”。只是门窗换成了现代款式的,土楼中间的圆形空地则成了各家的停车场。或许是“土楼”本身带有的“乡情”符号意义,保留土楼更是为了保留那份情谊。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5)

山村居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6)

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爨底下村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爨”原意为一种陶土烧制的炉灶,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近百幢四合院、三合院依山就势,巧妙地沿着山坡、山崖一级级向上延伸,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摄影 / 何丽

曾今我们认为华北大地上已经不复有大规模的传统村落群存在。然而在京西的门头沟区,奇迹般地幸存着50多个传统村落,其中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0个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爨(cuàn)底下村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村落的选址、方位、朝向、建设必须遵循风水的核心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枕山、环水、面屏”。门头沟村落沿用了这一方法,大多山环水抱,构成了“天人合一”的理想格局。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7)

杨家峪村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杨家峪村隐藏在崇山峻岭中,青砖灰瓦,粗粝的石墙,踩得光滑的古道,村落未经修饰的自然粗犷扑面而来。冬天落叶后的萧瑟与斑驳的建筑形成了摄人心魄的美,让人想起古道西风、老树寒鸦的情境。摄影 / 陈玉昌

像爨底下村这样的古堡式村落在门头沟还很多,按成因来说,它们除了军户村之外,还有农户村、商户村、庙户村、庄户村、窑户村、匠户村等。线条粗犷的村落依山傍水,具有山野大气象,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

扛着锄头的老人从地里回来,村中黄狗噔噔地跑了过来,围着老人不停地转圈。提着篮子的老奶奶站在高处的院门亲切地看着路过的客人,这就是古村里的村民最自在的状态。但就是这份古村中安逸的平常日子,如今却是城市人最为期待的梦中乡野。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8)

民族村寨

空谷有佳人,云深传天籁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19)

丹巴民居与堡寨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5期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有一些与古代碉堡相互依存的民居。它们交融穿插,构成一处处“寨子”,寨子的选址既要顾及防洪避灾,还要互相呼应,做到易守难攻,所以多建在视野开阔、向阳避风的山坡上。摄影 / 卢海林

我国有许多独具风情的民族聚居村落,独特的语言、艺术、建筑记录着历史和只属于当地人的故事。

丹巴县在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许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丹巴美女”的盛名。而在丹巴历史上,生活与战争从来都是一体的,丹巴藏寨中古代碉楼和居民住所融为一体,伴随战争的历史蔓延,现在能看到丹巴的碉楼大部分是清代大小金川之役的遗迹,因此丹巴的村庄不像中原一般在山谷里,尽可能地靠近水源,而是选择在接近山顶易守难攻的位置。想来丹巴“美人”之所以美得与众不同,正是因为这方土地赋予她们的不是娇弱,而是傲然独立的风骨。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20)

侗族人家大合影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期

历史上侗族是一个没有经受过大的战争或大的自然灾害的民族。侗族的文化扩散历程充满了互助与友爱,造就了侗族人热心、热爱公益与互助扶弱的民族共性。摄影 / 陈海汶

文化要活,就得如鱼之须水、虎之在林。贵州黎平的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这个友爱而富于歌唱艺术的民族有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

侗族人在娘胎里就被歌声包围,侗族大歌称得上是全民族的“胎教”,孩子们从小跟着父母唱歌,故而养成“绝对音感”,随时随地,开口便能找到自己的声部。如今侗族大歌不单纯是一种民间音乐和艺术,它也是侗族人的精神生活,像《蝉之声》这样的侗族大歌,来自乡野与生活在此的人的声音,随着更多走出村寨的艺术家们传唱走向了世界。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21)

聚村而居,终老是乡

对家乡的情愫

刻在我们的灵魂中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漂泊已成时代的常态

城市繁华匆忙不知疲倦

乡愁只能在樵村渔浦留下

暮然回首,最美还是故乡

一篇文章道不尽乡村的万般风情

更多故事都在杂志中等你发现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22)

以下8期 每满60减6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限时活动截止至

3月6日 24:0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期

- 第1名 丹巴藏寨:空谷有佳人

- 哈尼村落:万千明镜映炊烟

- 黎平肇兴侗寨:白云深处有人家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1期

- 楠溪江

- 曹娥江、楠溪江、富春江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6

- 平潭石厝

《中国国家地理》广东特刊

- 梅州围龙屋 聚族而居的理想

- 看见祠堂看见家

《中国国家地理》门头沟附刊

- 门头沟古村落——这里是最能记住乡愁的地方

《中华遗产》2010年09期

- 传统民居

《中华遗产》2014年11期

- 山水逼出来的“徽骆驼”

- 中国的靠山

《博物》2009年12期

- 霞浦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编辑:白猫

留住回得去的乡愁(忘不了的乡愁都留在了村庄)(23)

爱人会错过,但美景不会

丫丫,盼你早日回家

中国四季,何时最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