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1)

导读:更加深度的人生追问、更加多元的场景空间、更具社会性的文化景观——构成了《朗读者》再度归来的三次突破。

文 | 黎河

《朗读者》最新一期走进更多人生。

当生物学家潘文石在野外从陡坡摔下后对科研的怀疑,当主持人康辉对家人陪伴和事业选择间的追问没有答案,当作家毕飞宇三岁的儿子不敢往下跳继续犹豫,当运动员刘虹在奥运赛场上被对手超越后产生恐惧……新的故事正在由新的朗读徐徐展开。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2)

《朗读者》之于综艺市场而言,同样是一个有着丰富意义的新鲜样本。三季节目播出以来,它并没像其他“综N代”一样走下“神坛”,热度反倒是持续走高。它的“勇敢”之处在哪?这种尝试又有着怎样的创作趋势?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清楚地呈现在每一次“朗读”开始的印记之中。

更开放,也更深刻,

在追问中唤起更多人思考

如果生命追问下去,会有什么?

这一季《朗读者》少了宏观直接的总结,而是抛出一个个生命之问,在开放的互动和无数内在的追问中,让答案更开放,也更深刻。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3)

《朗读者》这一季的突破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集体的“迈步向前”。节目邀请了更多平凡且伟大的人来朗读,用它的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通过多种职业身份的人为载体,既不断地引入新鲜的表达,也让文学的精神通过碰撞走出去。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刘虹在2012年的伦敦只拿到了第四名,虽然对她而言当时水平在顶峰,也信心满满,但比赛时,“过了两圈之后我发现她(对手)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我就害怕”;能够在《新闻联播》进行整整22分38秒口播的康辉,没人能想到他是在口播前8分钟才拿到6000字的稿件,脑袋里要时刻谨记“字字千钧 秒秒政治 天天考试”的箴言;在20世纪90年代,潘文石还在给自己的女儿请求支援,“头灯里的7号电池马上就要耗尽,方便面也要吃完了,又有很长的时间没有闻到肉味了”,但他却能够拿出自己60万的奖金帮助崇左的百姓开发沼气。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4)

节目中的故事如此,节目制作的历程更是如此。就拿董卿和自己的团队来说,破除本土节目自我重复枷锁,改进创新,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交流和贯通——也是对问题的一种直面回复。当康辉分享自己从进入中央电视台到成为一名《新闻联播》的主播用了大概14年,他在台里也经历过“像条件反射一样,拿到稿子就站起来跟着他(制片人)一块进录音间……必须要去承担这些压力”的日子,只有“努力去做一做,或许可以让你更认可我一点”。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5)

作为最古老的人类精神活动,文学在加速前进的世代里震颤不已。当点击率、用次数、评分、销售额、粉丝数都比它本身更有价值时,《朗读者3》通过扩展嘉宾的边界、通过对主题更开放式的设计走向新世界,激发强韧的生命力,夺回人类精神世界的主动权。

找到重新站立的地方,

在天地间朗读,赋生命以温度

场景的迭代升级贯穿《朗读者》创新线索的始终。

这一期节目甚至把“朗读”搬到了险要之地,独脚潘在司马台长城上一边带着董卿攀登,一边朗读陆文夫《脚步声》中那段激励人心的话,“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6)

超越演播室的局限,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素材,都运用“场景化”的叙事方式,创新地将对文本的朗读、对文学的热爱延伸到线下的生活场景之中,打破了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单一形式,增强了节目的代入感。

不管是刘翠青和徐冬林的云朗读,神十三乘组王亚平、叶光富和翟志刚来自太空的朗读,还是独脚潘在长城上身体力行的“朗读”等,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审视着人们前行的瞬间。

事实上这种扩展可能更早,去年《朗读者》第三季就进行了场景拓展的尝试,“一平方米”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武汉江滩三阳广场、厦门环岛路音乐广场三个地方的朗读亭,进行了72小时不间断的慢直播。从在东莞打工十七年的湖北人吴桂春到著名“跑马拉松抗癌斗士”贺明的儿子贺帅,再到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不同的人在持续流动的景观中朗读、对话,在烟火气中传递彼此对生命的理解。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7)

节目让观众不仅仅是简单地单向观看和听取讲解,而是能够深入场景,与一些待表达的元素亲身互动,真正感受一场主人公生命的沉浸式之旅,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多元场景空间。这些朗读者在完全生活化的环境中,和董卿倾心交流他们的故事,山川之间皆可朗读,日月之下全是温度。

点亮每一处光芒,

从艺术到社会,“朗读”应为时代留痕

在风格上,《朗读者3》发生了哪些改变?节目从艺术性向社会性不断转型,既能给予人们精神照拂,同时构成影响大众的巨大力量。

当“七一勋章”“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感动中国”等殊荣或在各领域堪称行业泰斗和榜样人物的星光面孔走到今天,光芒便不只是在他们身上。节目将镜头聚焦于这些人、这些事,让现实中的问题得到关注、讨论。

朗读者有什么特点(朗读者3如何定义影响大众的力量)(8)

不管是康辉在工作和家人之间左右为难的选择,还是潘文石在保护和研究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广泛意义上的启示。对生活点滴的敏锐观察,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的深切思考,是《朗读者》第三季成功破题的关键所在,更多的社会性议题置于大众视野进行广泛探讨,寻得化解思路。

《朗读者》这一季以现实关照和时代性为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节目蓝本。始终着眼于讲述充满烟火气的中国故事,关注我们正身处的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档节目通过风格的变迁,不断用创新与匠心彰显出“国民文化类节目”的品相。而它勇敢姿态越来越鲜明,也进一步印证了创新始终具有影响大众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