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

董鸣亭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1)

这个曾在电视剧《安家》中出现的“向公馆”就是本文的主角

这是一幢绝对高颜值的洋房,位于上海市中心,靠近人民广场,国际饭店后面,面向南京西路,地理交通十分方便。

作为老洋房,能有这样的交通优势,实属罕见,最主要的是,这幢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洋房,比国际饭店早几年就造起来了,可以说是当时南京路上的一个地标。

上篇《永嘉路上那幢洋房的传奇》,我们聊了永嘉路569号2.5亿价格背后的传奇故事。

其实,最近不光是老洋房,6月初上海上亿豪宅的挂牌量就达到了30套,今天我们要聊的这套曾经南京路地标的独栋老洋房,曾是热播剧《安家》中“向公馆”的原型,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最新的挂牌到手价是3.8亿。

如今,再来看看6月份挂牌的华侨城苏河湾,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挂牌价居然也要4.1亿。

如果让你从中挑选一套,你会选哪一个?

在你做这个决定前,我先和大家讲讲这幢老洋房背后的故事。毕竟,老洋房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不可复制,就如历史不可以造假,时间不会重来。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2)

《安家》中“向公馆”的真实身份“应公馆” 照片由陆伟提供

01 应公馆

说起南京西路,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这条马路的浪漫和精致,当时上海的时尚和开放之风气均可在这条马路上之先,直到现在仍是夜上海的标志之一,象征着上海的繁荣市场。

特别是国际饭店,它面向人民公园,可谓占尽了上海滩风水最好的地方。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国际饭店后面有一条非常好听的路名——凤阳路。

凤阳路,这是一条市中心城区的一条东西向的小马路,和南京西路平行,正宗的闹市后街。

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花园豪宅,也有历史最久、保护相对完整的石库门里弄,市井和历史的光阴在这里交错汇聚,体现出了上海生活的典型气息。

就在这条凤阳路上还完善保存了一幢具有巴洛克建筑,素称“应公馆”,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应公馆不单单见证了上海的百年沧桑,同时也是中国计算机诞生之地,并有数名科学家在此攻克了氢弹理论,仍是一座令后人仰慕的一座老洋房。

那么,这是一幢什么样的洋房呢?又是何种机遇让这幢建筑竖立着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3)

应公馆的顶楼彩窗 照片由陆伟提供

02 宁波“小顽”

说起“应公馆”那就要把时光倒退到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宁波“小顽”从老家鄞县来到了上海当学徒。他就是应子云。

应子云三年学徒期满以后,进入通和洋行工作。

通和洋行是上海滩声名显赫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应子云在这里白天认真上班,晚上就在一盏油灯下补习英语。他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与努力,终于得到了洋行的器重,委任他为通和洋行的首任买办。

成为买办后的应子云并没有忘记自己是草根出身,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成功是得到同乡的帮助,只要家乡遇到水灾或是社会慈善活动,他总是积极捐款。

俗话说:好心有好报。况且当时在上海的有钱人物中宁波人就占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比如:五金大王叶澄衷、上海商会会长朱葆三、投资大王李云书、运输大王虞洽卿等,所以,在这些同乡的帮助下,应子云的业务拓展如腾云驾雾一样,在通和洋行近十年经营后,他拥有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产积累。

那时,在天津路、直隶路的富康里,山东路、福州路的永乐里,北京东路、西藏中路的宏兴里,石门一路、南京西路的业华里等地,都有应家的产业。

当年的宁波“小顽”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上海富人,并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成为了人上人。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4)

应公馆的爱奥尼柱廊 照片由陆伟提供

03 儿子婚房

转眼,自己的长子也要成家立业了。

每一个为父之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的生活,况且应子云已经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了,他的长子也更应该有个体面和舒适的房子。

于是,应子云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请通和洋行的高级设计师设计,在凤阳路上准备造起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房子为长子做婚房。

可没有想到,开工后工程量一增再增,预算一加再加。可长子要结婚,就等着新房呢。应家人有的是钱,预算可以加,但工程要加紧。

于是,应家的厨师们就每天烧最好的饭菜犒劳施工人员,让师傅们顿顿吃到红烧肉。

到了夏天还为师傅们送绿豆汤、西瓜降暑。应家老太太每天在佛像前念诵阿弥陀佛,求佛保佑房子早日造好。最终这幢楼耗时三年、总投入十万两银子建成。

当那天为新楼揭幕时,整条马路上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大人带着小孩,小孩骑在大人背上,纷纷来看热闹了,就如看西洋镜一样。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5)

应公馆精致的马赛克拼花地板 图片由陆伟提供

04 建筑特色

那时候,国际饭店还未落成,应公馆可谓地标式建筑,再加上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的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在当时的上海可谓震撼。

当应子云在一阵鼓乐声中揭开盖在大门柱上的红布时,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了惊奇的呼声——哗,乍一看,整幢楼的外立面形似外滩的万国建筑,气势雄伟,但是体量却小很多,可谓是一幢迷你型的万国建筑,大气又不失秀美。

再见整幢楼五开间假四层、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其豪华与坚固,在当时上海滩的花园住宅中,应公馆可谓与外滩汇丰银行异曲同工之妙。

应公馆结合了人类建筑发展史早期的元素,如一楼为“古罗马风”的塔斯干柱,二、三楼为“古希腊风”的爱奥尼双柱廊,柱头涡卷的中间为玫瑰花雕饰,为这栋古老风格的建筑带来了丝丝的浪漫,两侧的半圆筒状立面则带有强烈的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与浮雕,柱廊与柱廊间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檐齿作为衔接房屋的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

室内装饰,更是精美,过道的楼梯边上,全是彩色玻璃,给人一种浪漫和庄严,生活就是在严肃和快乐中进行。

该建筑相对来说比较秀美,小家碧玉型的,也代表了当时上海地产黄金十年的早期建筑,无论是谁走遍原法租界都找不到一栋相样的洋房。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6)

应公馆的彩窗 图片由陆伟提供

05 洋房效应

洋房落成后,应家的子孙在这幢楼里一直生活了33年,至到1954年房屋以十七亿伍千万元(合新币十七万五千元)出售给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家搬至上方花园21号居住,他们一直在那里住到1994年。

当应子云将这幢房子卖给国家后,他根本没有想到过了几年后,自己的花园又成为了中国计算机研究中心。

因为是研究计算机的,它对房屋的环境和保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应公馆仍妥当地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也是上海的建筑历史得以文化继承。

这幢曾风光无限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如今这个故事却被深藏在国际饭店后面,隐蔽在凤阳路上。

甚至,有许多人在经常出入黄河路时都不一定知道身边有这样一幢建筑,只有走进黄浦大楼左拐入小区后,才会发现在幽静之处有这样一座与世隔绝的洋房,然后感觉时光倒流,来到了那个时代的上海,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7)

应公馆精致的壁炉雕花 图片由陆伟提供

06 美好回忆

时光冉在,当年的应家大公子已经不在了,应家的第三代人也已经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老人曾携带了当初自己在此宅门口与家人的照片和当时的户口本,恳请现任的业主让他进去参观。

老人每一次来到这座应公馆前都会潸然泪下,在浑浊的泪花里,他看见了自己的祖父,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童年,还有亲爱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在每个房间里发出的笑声。

每到过年过节时,整幢楼里散发出喜庆的氛围,挂满各种红灯笼,在门口燃放鞭炮,然后跟着母亲和父亲去给家里的长辈拜年,记得有一年,上海下了场很大的雪,连续几天的雪将应式花园点缀得如神话一样,孩子们就在门前的雪地上打雪仗……

老人带着美好的回忆,徜徉在每一间房子里,每一层楼里,他每到一处都会反复徘徊,甚至深情地抚摸着每一扇门,亲吻每一根柱子,并不停地喃喃自语道:“没变,一点都没有变。”

仿佛在和自己已故的亲人窃窃私语……老人还会带上他的兄弟姐妹再在这幢楼前留影,就如当年在搬出应公馆前,阿爷应子云叫来了王开照相馆的师傅让大家站在楼前合影一样。

岁月有情又无情,有情的是留下了纪念,无情的是物是人非,就如这幢楼是留给后代的纪念,也是留给时代的一个象征,在繁华的南京西路背后,在国际饭店隔街相望的凤阳路上坐落着一幢欧风雅韵的老式住宅。

老宅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完好无损。

这是几代人的回忆,就如,很多人喜欢老洋房,就有喜欢的道理,道理没有一个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喜欢。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8)

应公馆会客厅 图片由陆伟提供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9)

应公馆举办文艺沙龙

如今,应公馆已经由一名姓孙的文化人士拥有,他的太太是一名电影明星。

孙先生对应公馆也是情有独钟,经常在花园里举行派对,很多明星也喜欢来这里拍些具有老上海风味的照片,也有作家在这里开作品发布会。

这幢古老又充满情趣的洋房为上海,为喜欢上海文化的人们时时散发着它的韵味。

老洋房在区域位置上占据绝对优势外,其历史资源中还有华东计算机研究所的华彩篇章,从50年代末担当起建设研究我国计算机研发的重大使命,孕育了中国最早的计算机,老洋房也是它们当然的孵化基地,铭刻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先导和光荣历史。足见老洋房为今天资本市场的贡献,堪称最早的一座互联网+的老洋房!

应公馆在2011年曾入选为SHANGHAITATLER杂志,是上海十年十大名居。

如今,老宅以其恢宏的气度、温婉的风格,成为左右时尚的地标,被誉为寻找老上海记忆的最佳观测点。

应公馆:

市中心核心地段定义(谁才是家族传承的时光宠儿)(10)

应公馆的设计

洋房位于凤阳路338弄1号,房屋建于1919年,建筑面积1338平米,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这栋房屋的建筑风格犹如浓缩版的外滩百年商业建筑,如此有艺术价值的老洋房在住宅性质中不多见。

2017年市场挂牌价格3.18亿到手。

2022年市场挂牌价格3.8亿到手。

城读特约撰稿人:董鸣亭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著有《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 《上海十八行》 《上海十八恋》《女贞树下LUN--上海老洋房的故事》(与陆伟合作)长篇小说《蓝宝》等著名图书,被读者称为“石库门女作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More城读》原创作品,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小编联系。2.图片若涉版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标注来源或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